你的人生从来不是别人观点对错的证明题 那天看到姊妹发来的帖子,在“养儿防老”被实证不存在的议题讨论里,很多人现身说法,提到身边很多逼死老人的儿子,而一些婚女却表达可以理解这些“儿子”,并转移矛盾,再度在帖子内发表评论,极尽恶毒地表达对单女(自然女)的负面想象和刻板印象,说着“单女老年孤苦无依”“不养儿如何防老”“死在养老院没人管”,然后又开始一片指责不婚反婚女性的声音。其实我是觉得很可笑的,深陷婚恋霸权的婚女一天到晚的臆想内容就是单女 2025-03-31
不再追着自己逼问意义所在 人为什么总是在给自己找意义,虚度时光真的是虚度吗?为什么人要问人生有没有意义呢?人为什么需要意义呢?猫猫狗狗会问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吗?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什么意义。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只有不断在意“结果”和“获得”的人,才会在意这些。就好像《小王子》里面所说的:「大人们就喜欢数字。如果你对他们谈起你的一位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实质性问题。他们从来不问:“他的声音好不好听?他喜欢哪些游戏?他搜集蝴蝶 2025-03-31
人生的夏天,抉择的关口 又到了升学、毕业、就业的夏天,又有一大批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被各种限定区间绑架,又有一大批孩子陷于徘徊不安,想要寻一个出路。私信里又有妹妹们遇到了新的人生难题,那种困扰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她们身上。因为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急性子,惯于自我压迫,做任何事都火急火燎着急忙慌的,同时整个社会的运转又以焦虑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像是着急读书要有个优越成绩,着急工作要有个醒目业绩,她们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在害怕别人 2025-03-31
对于“挫折教育”的误解 我发现现代人对于「挫折」有一种普遍性的误解:总认为经历了挫折就等于接受了“挫折教育”。拜托,挫折仅仅是挫折而已,挫折本身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尤其所谓监护人总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所推行的“挫折教育”实际上只是一场成年人虐待和折磨未成年人的狂欢,更别提那些人为制造的痛楚了。所谓的抗挫力又是更加奇怪的一种指标,毕竟有些人真的可以一生不受挫。而一个人对于挫折和痛苦的承受能力和她经历了多少挫折并无任何必然联 2025-03-31
重生并非重生,而是对过去的懊恼,以及对全知全能的期待 我很难接受绝大多数重生文,就在于它的基础原理是主角悔恨不已而希望有上帝视角或者金手指将她的人生重来一遍。然而就算人生重来一遍,就算她在某件已知的事情上做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原先的那个平行世界,她依旧是不幸的。而后来的那个平行世界,她也不能保证发生变化以后她能永远幸运。现在语境下的重生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生,而是对一种全知全能的期待。所想的是用二十多岁的头脑去解决十几岁的难关,用三十几岁的 2025-03-31
宿舍——被迫同居模式 我曾经说过,我毕业后逃离那种大学宿舍会有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我一直觉得上下铺宿舍很可怕。别说上下铺了,在这国集体宿舍这种存在就很可怕,因为几乎绝大多数都无法说是宽敞明亮、适宜同居,它们完全就是在争抢为数不多社会资源的缩影。人类明明也是有领地意识的动物,却被迫在狭窄的房间内和其他人共存,没有适宜居住的环境,没有个人空间,怎么可能不产生摩擦?大学宿舍在我看来很像变形的监狱,跟摇骰子似的把来自五湖四海 2025-03-31
这里的人对于努力二字是存在深厚耻感的 很多人不敢承认,但其实她们对于努力这两个字是有深厚羞耻感的,一方面是想营造一种自己毫不费力就获得一切的假象,所以会在成功之时说其实也没有付出多少,主要是上天眷顾,或者暗自夸耀自己生来就比普通人更加聪明,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另一方面也害怕万一自己努力却得不到预想中的回报,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干脆就选择不去付出,会在别人问起的时候扯来天赋的旗号说自己是没有去做,如果做了那就一定会做到。毕竟一 2025-03-31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看了一篇豆瓣以女性口吻第一视角的自述,她说从大学毕业后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我却从她的描述中感受到她受到的精神压迫并非大学毕业这个节点,而之前学生时代就已经长期浸淫在焦虑不安之中了。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应试教育对人的摧残,以一种非人化的管理模式将人打碎再重新按照固定的标准粘合起来,让人丧失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能力,书籍也变成了任务而非兴趣,社会把人当成一个又一个严丝合缝的零件,送进流水线中加工。这才让 2025-03-31
委屈自己的结果就是日后想起来后悔当初怎么没有撕破脸 最讨厌的无效交流之一:受到来自别人伤害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受害当时明确表达出自己受害让众人知晓,加害的对方对于这一切或明知或不知或者假装不知,总之遮遮掩掩敷衍了事,混过去就算了。等到日后终于有勇气翻出伤疤要讨一个说法的时候,对方却直接来了一句“我都不记得了”“真的发生过吗”“你不会有妄想症吧”,然后下结论说这点小事至于你耿耿于怀计较这么久吗?和原先陈年翻新的伤疤来比,或许这态度才更叫人恶心,至少 2025-03-31
意外和死亡是无法经历测算的 全球平均每秒钟死亡两个人,这里每年都有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从人诞生之初,就有无数个瞬间无限靠近死亡。小学一年级在学校公告栏看到校友溺死的照片曾经成了我数年的噩梦,午夜梦回总能不经意想起尸体的模样,然后被吓醒。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赤裸裸的死亡,我发现原来人如此脆弱,原来人死后是这副难堪的模样。而这些年,光是相识的同龄人,我就已经送走过许多。因得白血病在病床上捱了两三年,长期的激素治疗令其狼狈不堪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