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id
  • 首页
  • 归档
  • 分类
  • 标签
  • 关于

重男轻女的女人养出来的女儿

那天看人提辣椒萝卜,想起小时候很有意思的是,我还记得我外婆重男轻女,但是做的辣椒萝卜挺好吃,就是一个一个小萝卜头那种,特别下饭。我四五岁的时候刚开始还说这萝卜发霉了怎么吃,可惜后来她死了,家里没一个人学会了这个。突然想到饮食文化也是传承的一部分,其实这也叫失传。虽然我和外婆之间除了这点辣椒萝卜,没有任何称得上温情的回忆,所以我哪怕女权觉醒后知道外婆这种称呼不好,可我连称她姥姥也不愿意。事实是,我基
2025-04-01

一张来自远方的明信片

当初手机还没进入智能时代,内存按照条数计算,每条还限制字数,所以只能随看随删,挑挑拣拣留下一些重要的保存下来,那时候还流行写信,高三时闺蜜也保持着一月一封的频率从理科班送过来文科班给我慰藉,我也曾经和人写过交换日记,在上面记录过细碎繁琐的生活和对方分享,还有从国外寄回的消息漂洋过海来到我的身边,让我觉得我那时收获到的真心很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张明信片,我提过,是某年返校开学,收到同班女生送给我
2025-04-01

非精致利己主义的践行者

借着高考翻过去的微博,突然想起了好久没有联系过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里的她。我一直特别羡慕,不,应该说是非常欣赏和崇拜那种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够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付诸行动全力以赴的人。大学班上有很多同学现在说出去要么特别光彩,像是最高学府、出国深造、社团主席,要么说出去特别光环,像是不怕苦累的支教援边。说对这些“精英”不羡慕是假的,可是这种情绪一下子就过去了,毕竟自己也
2025-04-01

大部分友谊存在赏味期限

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门玄学。而关于离别也并不能简单的用“她变了”或者“我变了”来解释,更确切的说朋友这个名词本身就应该是有赏味期限的。那些维持了一辈子的“情谊”一半是因为有人自成年后认知就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另一半是由于现实利益牵扯而不得不视而不见妥协退让几分。或者还有些就是,十天半个月联系一次,没有生老病死的大事见不着面,当然也就不能发现龃龉了。在她们之中,只有极少数,是同进退的知己。
2025-04-01

身边一些真实的女性故事

同路的人总会相逢,女性联结是自然而然的事总是会遇到一些女性,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女孩子问我,为什么她们觉醒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在现实生活里放眼望去,都是被父权洗脑的同性,无法和她们成为一条路上的同伴,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她们很难不开始怀疑自己的清醒是不是正确的,于是到网络中寻求共鸣,享受同温层的庇佑。可就是这样在现实和网络中循环来回反而让她们更加手足无措。诚然,因为网络平台的特殊性,让更多有着相似观点
2025-04-0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团结?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团结?——不需要刻意的团结① 问题一个一个来解决,不着急,这里我不讲去中心化是因为那个早就在几年前就已经讲过了,隔一段时间要翻新一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能说要么换了新人要么就是当初就没理明白,有兴趣的可回看之前发过的文。首先,先认识到:女权从来不需要刻意的团结。区别于男权制造仇恨和对立来收获团结(但牠们对外的一致性并不带来内部一致性)。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反对那些可以无底线无原则包容
2025-04-01

现行各流派女权大型交流群为何频频爆雷

各种女权群不知道爆雷多少次了还在执着于加那种规模很大的群到底是为什么呢?非常理解大家想要找到同伴的心情,而且这种心情甚至很急切,因为在这个女性被分裂打散的世界,大家有立刻联结起来的诉求。但现在这个阶段,加群有没有必要呢?我个人是对于这种没有基础的社群持观望态度,这种线上交流群觉得至少要分情况吧。那些你长期交流过并且认为观点相仿的同路人,除了线上,还想线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那加小规模的讨论群也是可以
2025-04-01

不要让“尊重、祝福”成为女权主义者的体面牌坊

收到姊妹关于尊重祝福的困惑,谈一谈为什么我这几年越来越少提“尊重、祝福”这些网络流行词来对待那些堕落的男权女?早期,我提尊重她人命运,只是为了防止陷入拯救者情结,也是一种嘲讽,因为各人当然能得到和各人认知相近的结局(当然有些人用起来是怒其不争或者作壁上观,我也知道)。现在不用是因为突然发现尊重祝福是另一种针对女权主义者的体面牌坊,虽然很多时候这两个词语被用起来往往带着戏谑嘲讽和瞧不起的语气,但实际
2025-04-01

我为什么不建议在一些诸如「要不要叫婚女驴」的话题上花费太多时间

再一个,我为什么不建议大家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在争取每个人对于细微话题的认同上,因为这样会浪费你去探讨核心议题的时间和精力,以泛女权区这几年最喜欢争吵的话题之一:「要不要叫婚女婚驴」为例,有必要要求每个参与者在这个时候达成完全一致吗?我在这里不谈婚驴这个词语本身的性质如何(比如一些人认为点明了婚女的状态、描述的事实等等以此来论述合理性),我只说为什么没必要要求一致。因为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2025-04-01

实践方案必须要完美才能去做吗?

还是就那个要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指责一些女权主义者不完美主张的问题,当然这个不完美不包括给现有社会续命的那种堕落,而是说在如何实践女权思想理论、如何在现有环境下保留力量平稳过渡、以及在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和结构设想上的“不完美”。比如之前讨论过的,看到有人说不生育或者反育就进一步夸大说她们是想要人类灭绝,这何尝不是一种应激?从群体层面来看不生不育的确不是完美的过渡策略也不会是未来发展方向,但从个体实践来
2025-04-01
1…4344454647…66

搜索

Hexo Fl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