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阴影 总是会有人误以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养成只需要虐待就够了,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令受害者恶心反感是没办法达到斯德哥尔摩这种情节的,当然得纠结扭曲到让坏人“从良变好”对受害者施以小恩小惠才更攻心扼吭。单纯的控制、暴力、虐待在这方面落了下乘,真的要玩弄人心,就是边虐待边对受害者好才更令人后怕。加害者一遍恐吓威胁一遍甜言蜜语,如此叠加反复,不光是不断地伤害、安抚受害者,也是在重新构建她的精神世 2025-04-01
痛觉失灵反而更容易陷入死亡 男权社会的女人,几乎每一个都是从一出生就带着一种伴之一生的伤痛,活着就是受虐但又因为怯懦不敢去死,只好一再说服自己社会其实很好,之所以觉得痛苦是自己不够好,你也会看到那些奇怪的场景:吃过很多本不必要苦的人没有丝毫怨怼,甚至连气都不敢生,已然把自己当成了被献上的必要代价,接受了这种结局。看样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因为她们不这样想根本活不下去,这点驯化倒是非常成功。一部分通过痛感感 2025-04-01
努力得不到对等收获会带来对自我的否定 因一直过分强调努力——收获这种反馈机制,总有一天等人们发现收获和努力无法对等的时候就会崩溃,因为资源就是有限的,分配不均掩盖在上行经济中,一旦下行就会垮塌,甚至还会反噬。普通人不是不够努力,但是努力带不来本应该有的结果,全民陷入焦虑——否定自我,期待无法实现导致抑郁,最后是自杀率的攀升。而此起彼伏的自杀除了暴露在一场灾祸面前无能为力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警示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精神状态已经到达一 2025-04-01
活在茧里的女人 一些所谓“精英”需要理解你能识字能接受教育能反思现状对于那些不能的被愚民政策玩弄的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特权了。毕竟上面的人一贯喜欢人蠢还能被牠们利用,牠们其实无比害怕普通人能够清醒,教育资源的刻意倾斜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现代社会反而中产是对于教育最趋之若鹜势在必得的群体,因为她们靠教育维持阶级。普通原住民如何活?知识都掌握在贵族和高级职业者的手中,特权阶层不仅垄断知识并且阻碍普通人明目,顺便还利 2025-04-01
此地控制狂的恐怖已经到了不能在文艺作品中容忍一个宣称不婚的女性角色的地步 偶然看到了一个影视剧片段,觉得弹幕和评论挺可怕的。就是说,国人的控制欲恐怖到了在外国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个不愿考编、选择兼职、放弃从众、拒绝随波逐流、不打算结婚、深信环保主义、享受低物欲喜欢自由节俭生活并且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女性角色要去逼她放弃自己喜欢的选择、必须按照看客们的要求找个“稳定”工作的地步,并且这种威胁还要打着“为她好”的旗号,时时刻刻想要修正她,甚至恶毒地威胁和诅咒她晚年会饿死会去要饭、流 2025-04-01
现行语境下的“慕强”通通都是慕势能强 现在挺多人都承认自己慕强,可是他们不敢承认他们慕的强,不是充满生机且富有力量的强大,而是欺凌弱小羞辱她人的“强大”。很多人慕强不过是慕势能强,而慕势能强不过是在慕强盗小偷劫掠者罢了。很多以结果论的本质就是认同劫掠。强为什么成为强?都是比较出来的,压迫剥削她人而来的“强”是其中最可耻的,也算不得什么自然、真正的强大,是人造的谎言。理直气壮地羡慕可以凌弱的“强”本质上就是不尊重人类本身,也并不认同人与 2025-04-01
虐女中容易被无视的一环——自我虐待 其实我觉得虐女中还有一环因为压迫而产生的自虐经常被人无视。我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苛待自己,反复折磨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我总爱苛待自己,总是让自己过苦行僧的生活。弄不清楚这种心理来源,只知道我学不会对自己好,哪怕只是稍微为自己花一点钱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稍微多一点就更无法原谅自己。从小没有获得过太多,而获得的一切都负载着我不能承受的重量。我后来想了想,可能是我讨厌我自己, 2025-04-01
男扮女——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维系,遭遇惩罚是威权为了维护性别秩序的需求 一些所谓的男扮女行为的确是让我挺反感的——原因在于他们仅仅是在模仿被父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符号”,他们在其中享受的是被构建的社会性别下虚假的女性形象,具体表现为:长发、妆容、裙子、“轻声细语”等,这些特征是男人幻想中应有的“女性特征”,而并非在表现真实的女人本身。所以不仅这些行为算不得多先锋、新潮,更可能是在加深性别刻板印象,整体来说这种行为于女性群体境遇无益,甚至有害。这类行为大概可以类比于之 2025-04-01
概念拟人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性别秩序 有姊妹发来乌合麒麟的新笑话,暂且懒得提政治相关的议题,牠画的那幅画真的一股爹味快从屏幕里满溢出来。画圣母玛利亚和圣婴的图,然后配字爸爸不会让女人偷走孩子。关于这种垃圾逻辑,我简直有无数次句槽想要吐,无数句骂男的话在口中。一是将牠秉持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的观念暴露的一览无遗,最典型的就是将国这种威权形象拟人化的过程中下意识以己身(男)替代,而对于自己塑造的负面角色以女身替代,这种偏好毫无疑问表达自己爱 2025-04-01
女人自害与互害中的个人意愿 我有时候想,其实没有那么多人看不透,她们所做的选择也许是经过自己思考的选择。逻辑混乱大多都是利益相关者,她们不是想不通,而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体面。趋利避害虽然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每一个女人如何去定义「利」与「害」却并非全然相同。有时候直接评判对方受害是因为“不清醒”、“沉睡”好像的确过于自大,指不定对方自认其实挺“清醒”的,甚至是在考量过全盘处境后做出的决定。或许,都没必要一副普度众生的模样,毕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