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婚与恋爱婚有本质区别吗? 在浪漫爱叙事流行前,男权肯定也长期存在对所谓自由恋爱的抨击和打压,为什么呢?因为怕个人意识浓烈形成对统治系统的威胁,女人会对于上位者的安排生出反意和逆心。这是因为婚姻制度本身的性质决定,婚姻本质是易女而食,将女人作为财产进行置换,女人如果生出个人意识不愿听从父的安排,那就必然加大父权的统治成本和难度,无形中威胁到传统父权家庭的稳定性;而有部分女人生出的个人意识太过弱小且具有强烈的个人和时代局限性, 2025-04-02
妻母放弃权力并替男人担责 绝大多数我们从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时候,下意识都会不由自主地怨恨起“母”,诸如母没有好好地挑选“父”,没有好好地调教“父”,甚至于没有早早地放弃“父”,用“没妈”来攻击人说明自己也知道妈的重要性。那么即使是在女性觉醒之前,我们其实也意识到了“父”的定位是虚假的,也明白了母之夫为父实际上是在人为造“父”,其责是虚,其权是假,“父”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作为女儿,我们潜意识里其实一直有认定女性才是挑选基因 2025-04-02
催婚本质是恶意的延伸 成年女性逢年过节聚会应对催婚催生问工资等问题的小妙招:首先,摆平心态,认识到这一系列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关心也不是爱护,而是性骚扰、无边界感、侵犯个人隐私和自由的行为,对于你的直系亲属而言可能是控制欲的延伸,对于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亲戚朋友而言纯粹是自己过得不好、想拖你下水。这些询问和催促背后都是纯粹的浓浓恶意。比如我之前说过很多女性总是深陷催婚的痛苦和焦虑,却从来不明白,催婚的人其实并不在乎你活得如何 2025-04-02
文艺创作中必然有作者的意识形态输出 女权意识不是口号,落在创作中也不是平面模板 文艺创作中必然有作者的意识形态输出, 读者和作者是互相塑造品味的存在——以网文为例我之前说过,文艺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作者意识形态的输出,这是必然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很难察觉到这点,原因在于你认同创作者的叙事方式和意识形态,因为你们潜在达成一致所以没有感觉到不适,不能因此就否定意识形态的存在。作品中女性视角的缺失 2025-04-02
耽美是投诚自戕(搬运) @三月甘蔗:女权和腐女长久以来围绕“耽美是否神化男性”这一论点打得不可开交,今天我回顾了下初中时看过的耽美文,发现了比“神化男性”更准确、更有概括性、也更能直击痛点的说法,那就是我认为耽美最大的问题、最危险的地方是【赋予男性以人格】。耽美是有性的,有时性和性欲的元素似乎过于瞩目,往往成为议论的重点,反而把更深层、更不易察觉的问题完全掩护过去了。耽美绝不是仅仅只靠性来吸引源源不断的女性受众,以致长盛 2025-04-02
所谓“智商税”是消费陷阱 这年头的智商税可太多了,但我觉得智商税不应该叫智商税,这是一种归因于受害者的推论方式。我觉得这种应该叫居心不良的诈骗陷阱,必须明确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不应该承担非因她不诚信而造成的损失,不应该承担过多责任。受害者并非是智商不够,而更多是信息不足。她们没有那么多责任和义务要进行分辨,也没有必要掌握层出不穷也数不清的反诈骗手段,甚至还要随着骗术更新而不断更新,这完全是一种对个人过高的要求,而并不是所谓的必 2025-04-02
诱导女性自杀来吸引社会关注是一种罪恶 在首页看到疑似男律师诱导、撺掇女性受害者以自杀的方式吸引社会关注,等女性受害者死亡后再出来收割名声的信息,不论有没有成功,我真是一下子就怒火中烧。我尊重任何人选择离开人世的决定,但不妨碍我骂那些教唆、诱导自杀的人是垃圾。任何教唆她人放弃生命、自己却苟活于世的论调都很无耻,一个两个的都坏死了,不论是跑到抑郁症超话里面刺激辱骂抑郁症患者问她们怎么还不去死的垃圾,还是每次在女性受害后深陷绝望之时规劝她们 2025-04-02
结构之恶与个体之恶 其实我知道每次讨论结构性问题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能知道结构的恶,大多数有良知的人都会义正言辞地附和对结构的批判,这毋庸置疑。但总是有很多人很难接受批评结构下个体的恶。我当然知道将最后的结果都推给个人是肯定不对的,个体对抗结构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也不赞成说结果和个体毫无关系。结构是怎么构成的呢?结构正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当然如果出现一个错误,非要在结构和个人中分出个子丑寅卯,分析各自占比多少份额确实 2025-04-02
不要指望用死亡惩罚你恨的人 小孩都希望用自己的死亡惩罚大人?或许成年人也别这么武断地替小孩发言吧。用死来报复本身取决于你的死真的被对方在意,先不说动机是否真的如此,惩罚的效果也很不理想,部分下位者的自毁式蓝图根本无法动摇上位者,更像无谓的献祭,毕竟没了你还有别人。而且未经驯化也没有从一次次服从性测试中得优的孩子尚且保留天性的话,即使选择离开也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想掀了这盘棋说不下就不下,成年人将自己的懦弱以幼化的形式寄托在孩童 2025-04-02
有关于高考 高考这件事,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重要,是改变一生的转折点;对于一些人来说可有可无,甚至可以直接跳过;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奢侈品,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同样也是高考这件事,即使祝福每个人都顺利,也肯定有人不那么顺利甚至发挥失常。有人把高考当成越过的一个困难山丘,有人一辈子要因为后悔被困在高考的牢笼中走不出来。你知道的,这种被社会赋予外在极大价值的事件很难不成为焦虑的来源,即使知道自己能越过,在经历的当时也会变成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