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文艺不过是维系男权的一种手段 前车之鉴如此之多,到底是谁还在说作者本人如何并不影响其创作的作品,究竟是谁还在说文艺创作和意识形态毫无关联。男权文艺界都快被男作者给腌出味来了,还有一堆女人在里面寻找精神导师,求牠们来给自己的人生指引。男作者一被扯出来家庭生活一团乱,又是杀妻又是杀子又是虐待又是家暴,这些问题每一件我都可以在不同时代给你找出不同的男作者来,光是我提这几句,眼前就略过很多被主流吹捧的男公众人物。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 2025-04-01
少拿男作者的“女权意识”说事 一些女人能不能停止垃圾里面淘金?与其去男权文艺寻找男作者的“女权意识”,想方设法地给牠们贴金,生怕牠们吃不上最近这些年这点女权主义标签的红利,恨不得把那些不过是超越男人底线的男作者捧上神坛,我看你们不如丢了那堆垃圾。说白了,JM帝国都能被一些女人说具有女权意识,我还能指望这群爱男的人分析出什么来,左右不过先下个这个男作者有女权意识的结论,然后找一些无关紧要轻描淡写的细枝末节来佐证,甚至不惜造谣。你 2025-04-01
降低对于厌女作品的容忍度是观念的进步 其实我觉得女人的直觉很多时候真都挺有意思的,我年纪小的时候,就不怎么爱看男人写的书,同级别只要有女作者替代,我都下意识地选择了女作者,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是如此,即使在课程中有各种课外经典阅读要求,也从未有任何一位男作者成为过我的人生作者,影响过我的人生选择,现在回看那些过去,在我还没有觉醒的时候真就因为女身直觉躲过了很多男本位的侵蚀。而现在觉醒以后就更明显了,就是一些话、一些作品不告诉我作者性别 2025-04-01
女人写男人的故事是放弃自己的发声选择替男人发声 首页看到很多姐妹也说过了,女人写男人故事的确在目前非常类似于黑人写白人故事,只是帮忙叙述白人社会的合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直女写耽美也是一种异性恋霸权视角的凝视,自以为是地叙述自己幻想中的男同性恋的爱情,自以为了解男同性恋的世界,垄断耽美小说领域内的发言权,在这点上又类似于多人数民族热衷于描述少人数民族状态,只是因为女性目前实际权力不够加之本身也没什么恶意所以才没有形成碾压欺凌的局面。上一次, 2025-04-01
美化男性角色是在为男权营造精神支柱 看到人回应文艺创作美化男性角色形象时说言情美化直男,原耽美化男同,谁也别说谁。我就好奇,你们不能把精力放在女性角色上?但是我这么一想,又觉得女人是真的挺惨,和男人同为人,以为同类都同她们一样善良,可是偏偏同类里还有男人,而男人对于女人的善意只有靠她们的想象才能得到。非要说起来怪可怜的,因为现实不存在,所以只能靠想象来构建“她们理想中的男人”,偏偏很多美好品质还都是从女人身上偷来的。将高维生物投射在 2025-04-01
女权意识不是口号,落在创作中也不是平面模板 我真的很喜欢也很欣赏、鼓励女性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女权意识,但这需要创作者对于女权的真心认可,其实这并不需要创作者刻意去设置情节之类的,因为一种观念如果你真的从心里认可并且接受了,那么在你的一言一行中都会有体现,并不需要刻意或者强迫自己去完成某种仪式。如果仅仅是胡乱杂糅平时所见她人观点,自己对此并没有理解,也没有想过将观念和生活契合,就直接坠落在创作里,会出现一种前后不沾四不像的场景。其实女权 2025-04-01
将美好品质嫁接给男人是对女人的羞辱 有时候一解释又要从头开始解释。的确,美好品质应该是人类共有的,不应该被某一性别所垄断,这是应然,但男人究竟有什么美好品质?暴戾恣睢?刚愎自用?偷坑拐骗?因为父权篡改事实真相,导致大部分美好品质被男性所垄断,营造一种厌女拜男的社会氛围,形成假象,美好品质由男人专属是假想状态——但被大部分经历父权洗脑的人接受并认为是“实然”。举例:“真男人”——曾经也一度是夸奖男人的高频用词,说一个男人是个“真男人” 2025-04-01
女性作者与女性角色之间的共鸣和理解 那天看人谈到再生缘,讲述陈端生她十二年后心境大变再提笔却无法再续结局,她不忍心让孟丽君放下一切顺从地出嫁,因为那是对已经创造出来的女性角色的一种亵渎。或许除死之外再无其她解局之法,她又于心不忍,不想再给女主角一个悲怆的结局,于是停在了那,不肯续写也无法续写。虽然还没有看原著,但是那瞬间基于女身的共鸣突然感悟到了,那就是女性创作者对于笔下女性角色的慈悲和宽容,她深刻地爱着笔下的女性角色,她善待她的女 2025-04-01
不能对缺失女性角色的文艺创作造成的影响视而不见 最近在思考我小时候能够接触到的文艺创作基本都是以男本位为主体的,时刻在将女孩子们培养成男权的傀儡,让她们丧失最基本的主体意识,连对于创作中含女量的缺失都如此麻木的话,很难说现实中真正被忽略被无视,她们能够敏感地第一时间察觉到。比如最典型的四大名著和我扒拉出来的我童年时期看过的一些动画片(这里我就只谈国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是典型的男人群像,女性角色通通都沦为点缀;《西游记》基本可以和《葫 2025-04-01
作者的“中年危机”通通在笔下展露无疑 成年人写年少青春的故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原因是,那些日子对于她们而言已经是过去时了,坦然度过这段时期的人,她们可以无谓地站在上帝视角随便给过去下定义,虽然她们自己说没有不把过去的苦痛当苦痛,但因为身为过来人,其实依旧相当于高维对于低维的理解,由现在叙述过去,只要不是深陷过去的人都可以面对,更何况作者当年无限春风得意。但曾经的做题家光环褪去,迈进成年人的世界,想要写成年人的故事,曾经的那些学生时代的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