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家庭是可以实践的
谈到谷爱凌对于女性群体的意义,作为旁观者,我挺高兴又挺遗憾,高兴的是看到了母系家庭下的女儿会是什么模样,遗憾的是世上本应该有更多的女儿类似于她。
或者说,每一个女儿诞生于世本就都应是得到如此的对待,而在父权社会下有单身生育和建立母系家庭意愿的母亲本身就在思想上比那些还在给孩子造父的妻母要高出一个境地。能够看清父权本质的女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女人注定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甚至包括她们的女儿。
在母系家庭下,女儿都是她妈妈主动择优选择的结果,也是妈妈真正生育意愿的体现,她们往往伴随着真诚的祝福降临,享受着充足的爱和资源,这种女儿从生下来就不欠谁的,没有任何负罪感,不会觉得拖累了母亲,活得自在舒展,心理和生理都足够健康。
很典型的是,这也包括她们的名字,寄托着妈妈的爱,是在怀念小姨,不难想象如果她小姨还在,这就是姥姥妈妈小姨共同构成的母系家庭,她会得到更多的爱,这就是母系家庭内的情感联结和交织。
和那种在畸形环境下长大拿扭捏作态当习惯、拿口不择言当爱好,被仇恨浇灌着成长,被打压迫害着受伤,承认吃苦才是人生,血管处处充满着纠结的淤塞的东亚小孩儿很是不同。
就好像我之前讨论过“打压教育”“挫折教育”对于小孩子造成的损伤在幼年时期几乎是不可逆的,事后需要她们花费成千上万倍的努力才能覆盖,所以更提倡“鼓励教育”,需要更多地给予小孩肯定。然而说再多都有人不信,如今越来越多活生生的例子总算可以佐证了。
从她们身上,往往能够想到更多,比如女性理应得到足够充沛的资源,从而自由的发展,让她们成为自己,只要有这个机会,她们就会活成更适合她们的模样。
人的培养并不是机器工厂里面流水线的模式。母女之间也不存在孝顺的概念,而存在着爱,母女之间是天然的、紧密的、自在的关系。当然,女人活得更好,女人的创造力也就越发出众,同理寄生于女人之上的社会也会发展得更好。
当然等级制的存在以及阶级落差、女性被剥削始终是真实存在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只能作为距离尚远的个人榜样广泛激励,而不具备任何可「原样复制」的普适性,那就连羡慕的心情都没了。当然,这不是女性的错,是因为女性资源被男权盘剥和掠夺而去造成的短缺,由此引发的机会丧失。
但就算做不到谷燕那样,比照这种单身生育进行实践也是好的。有生育意愿(生女)的单身女性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妄自菲薄。比如鼓励女人锻炼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张伟丽,同样目前也不可能人人都是谷燕,没必要因此变得焦虑。
但给密闭空间内的人打开一道缝隙这件事本身是值得宣传的,总要有人走出第一步。
天空中要飞着一群鸟才更会让笼中的鸟对自己能不能飞有新的认知,也会对天空充满向往和期待。
至少搞清楚,那是真的天空,不再是凭空画的一张大饼。
——
@不鼓自鸣笙歌鼎沸:最令我激动的一件事,我在她身上看到了非常震撼的希望,那一刻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原来是真的可以成长成这样。足以令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