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戒指与女奴——刺青篇

在这里谈到刺青很难不与一种刑罚方式联系起来,而这种刑罚最早就来源于对于女人的奴役。
按照甲骨文的解析,妾是指代脸上刺字的女奴,妻是指代被抓捕来的女奴,认为这些女人有罪,不仅要实施刑罚且需要从事劳作苦役。
妾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跪着的女人头顶一把用来实施酷刑的刑具。后世认为该刑具是给有罪者或异族俘虏行黥刑时所用的刀、凿一类的刑具,黥刑无法表现在简单的字形之中,所以就借施刑的工具来表现。
施行过程就是在人的脸上用刀或者刑具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这种伤害是一种惩罚所以不可能以治愈手段去应对,伤口感染也可能致死,不仅是一种肉体伤害更是一种精神羞辱。
在奴隶社会,凡是沦为奴隶者,都会被施以黥刑,即在脸上刻字,宣告奴隶身份,防止她们逃跑。而在封建社会,也同样保留着这种对身体实施的肉刑刑罚,一直延续至清末,期间还有军官怕士兵逃跑而给士兵施刑的。
我提这些是因为男权流传下来的这些刑罚就是牠们曾经对待原始母系部落原住民的进攻方式,血腥残忍,惨无人道。而且,并不是我们今天才说妻妾是奴隶,而是妻妾在早期男权社会中代表的就是女奴,这些词语背后的恶意历经洼地千年的男权统治一直保留了下来。
现代男权不断美化妻(女奴)的存在结果追本溯源,留下来的遗迹是直接说你就是女奴,连多余的粉饰都没有一点,直接暴露了男权早期夺权的暴力和劫掠。
包括所谓早期男权社会最底层的女人牲(最早的物化女性不当成人而当成牲畜),其实我觉得就是母系向父系转变过程中,那些母系女经历大范围屠杀后被男人暴力抓走当奴隶、当牲畜、当代孕工具。而男国的建立就是暴力劫掠,圈地蓄(女)奴,强奸立国,不仅仅是洼地如此,古罗马也是如此。
刺青是烙印,不仅是残害女性,破坏身体完整性,这种标记往往让她们无法逃跑,一旦逃跑很容易被捉回,同时毁坏女人面容,尽可能地降低她们的性吸引力,不会再被另外的男权部落抢走。又因为这种刑罚依旧保留四肢健全不影响劳作,更不影响生育,成为男权统治者镇压女性逃亡者的理想方式。
纹身、刺青、脸烙等作为刑罚,背后代表的含义就是有罪、奴隶、耻辱、低人一等。
洼地的原始母系社会早期是否出现过刺青,暂且还未能考究(母系向父系转变过程中倒是有史料记载),但世界各地现存母系原住民倒是有部分对于刺青纹身以及涂抹重彩十分热衷,躲避疼痛和伤害应该是本能,对于这样一种带来疼痛的残酷行为为什么会进行追捧,大致推测应该是受图腾崇拜的影响(也符合环境越难生存对于宗教等信仰越有需求),这种纹身往往被视为保护、勇敢、吉祥等等的象征,也能够区分不同部落的人群。但就我个人而言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明明也可以通过雕塑、画画、音乐等等进行的。
而男权是将这种行为的残酷性无限放大,将此变成耻辱的标记,震慑所有被统治者。
至于唐代后发展起来的“纹身艺术”,流行起来的契机有很多,比如特权阶层的示范作用引领着社会变迁(女性额上花钿纹身),也比如统治阶层对于此行为的包容和默认等等。
至于现代刺青被当作亚文化视觉艺术的一部分,得益于这几十年的古惑仔文化,很多人依旧是不能接受的,很多人眼里还是有“纹身就是混混”“好姑娘不会纹身”。
怎么说呢,主流对于女性纹身的歧视在于破坏了身体完整性(物化女性的一部分),不够纯洁无瑕,女人应当面容姣好清白无辜;而小众对于女性纹身的追捧其实也是在把女身当作器具(依旧也是在物化女性)承载所谓的“艺术”,将女身当成画布来追求“美感”。
我对这两种观点都不认可,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女性选择纹身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人已经不再需要在身上纹这种图腾来加深崇拜,因为实际没什么用。
如果想要经受和忍耐不必要的疼痛来达到某种意义上的特立独行,以此来追求一种刺激感或者是独特性,其实是一种隐秘的自毁和逐痛意识的体现,而这种意识来源于生活在男权社会的痛苦。

延伸关于自毁被浪漫化的思考我之前发过几篇,有兴趣可以看看(“三、女心”的*关于“自毁”(父权下被压迫出来的自残)、女人的“献祭式自毁”和“六、文艺创作”的★警惕一切让人陷入自毁的浪漫化描述等)。
——
@母系社会男➗对于女性的暴力围剿让我想到了初登美洲大陆的欧洲人对于印第安人的暴力围剿,印第安人帮助了欧洲人很多但换来的却是赶尽杀绝。还美其名曰来个感恩节。
刻在男➗骨子里的暴力基因是怎么都不可能改的,真希望男➗早日毁灭。
—@作者:是的,一个逻辑,男对女的殖民是最早的殖民,之后的殖民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看美澳非被入侵的过程就是看到了母系被父权入侵的过程。
//
@我觉得大部分女性选择纹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叛逆,先锋性或者危险性,告诉别人自己不是传统的乖乖女,不好欺负。但这终究还是形式主义,和认为那些夸张的非主流妆造就不是在媚男、是在挑战男权一样,只反了表层的无关痛痒的东西却没有深入到核心。何况这种形式的反男权就如媎妹在文末提到的,还是建立在自损的基础上(纹身刺破皮肤,耳环唇钉给身体穿洞,浓妆损害脸部,美甲损害指甲……)
—@作者:叛逆和先锋性不是靠一些形式主义能够完成的,更别说一些自诩非主流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被主流招安。

刺青、戒指与女奴——戒指篇
谈这个先从人类的真实感受谈起,我从小就很讨厌穿袜子,不喜欢围围巾也不喜欢戴帽子,不喜欢穿紧身的衣服,更别提手链项链戒指,以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掉胸罩、脱掉袜子,我讨厌任何束缚我身体的东西,因为很别扭。
我刚开始以为是我个人的感受,没有普适性。但当我发现,那些被当成宠物的动物也很讨厌穿人制作的帽子衣服鞋子(为了满足主人要求的美观属性),宁愿浪费力气不断翻来覆去也要把那些束缚给甩出去;那些出生不久刚能够自己动弹的幼儿在地上爬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袜子扯掉,哪怕天气很冷,也不愿意穿袜子而要光脚踩在地板上。
我发现,这可能就是动物的本能感受——讨厌束缚。
动物光脚踩着地板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去丈量和触碰这个未知的世界,敏感而新奇,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周围的危险和变化。而身体一旦被束缚被捆绑,一切感知就变得迟钝而模糊,行为滞缓。即使是在一个主人或者监护人认为安全的环境,也会让被束缚的宠物或者小孩因为无法正确感知到她的身边人物及周围环境而感到不安。
原始母系有没有过戒指项链这类东西,或许是有,但绝不是这种形式,也不是这种目的,而是以坚硬的兽牙兽骨打磨后戴在身上,更多是出于对攻击性的需求或保护使用武器的手指,表达自己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勇敢的品质,对于猛兽生命力的向往、对于图腾的崇拜。
在这种已知人类讨厌束缚的本能下,我再来讨论如今男权社会的戒指项链背后曾经隐含的价值符号。
给人脖子上锁、鼻子上环、手腕上链的行为,其实就是男权对待早期奴隶的行为,抢来其她部落的女性进行圈养就要给她们戴上枷锁,一步步控制驯化还没到甘愿为奴程度的女人。如果无法理解,可以看看人类养殖场屠宰场被圈养的各类牲畜,害怕它们逃跑的方式除了用高墙圈禁,更是用各种锁链把它们捆起来、限制它们的活动范围。
项链就是项圈的演变,也就是早期男权联盟将其她部落的女人抢来或者通过战争获得俘虏的方式,为了防止这些妇女趁战乱或夜间逃走,胜利者往往用一根形似项链的金属丝或绳子套住女性的脖子,包括后续一系列防止女性身姿轻盈的措施,都是害怕女人可以自己跑走。
最早期的链条肯定相当厚重,箍着控制那些从母系部落抢回来的女奴,让她们产生身体畸形,让她们行动不便无法逃跑,就和驯化动物一样,怎么驯化动物就怎么对待女人。
在这个基础上,后续发展出来随夫姓随父姓从夫居的各种男权制度,让这些女奴慢慢产生对夫的认同感,由此发展出对于夫家身份(男权社会)的自我认同,划分地盘、以姓作为给后代的印记,开始最早的圈地殖民。
包括男权封建社会时期的“瘦马”(之前在讲妓院时已经介绍过),其实就是就是女人牲演变的一部分。不把女人当人,就是物化打压女性的基础。
而关于锁链最新的例子就是徐州被控制人身自由的铁链女。在男人眼里,害怕女人逃走而设置的锁链,越繁重越好,因为这样女人就无法轻易逃跑。那厚重的铁链照片出来,好像大家是这一瞬间才知道这些事一样,但这就是男权早期就开始对女性个体暴力劫掠的方式,越是无法通过女人自愿牺牲的方式实现特权,男人就越是渴望回归最早期的暴力模式。而且一些女人好像以为铁链换成簇新的项链就不是铁链了。
这么说吧,对比戴着繁重首饰的女人与什么都没戴的女人,谁在面对敌袭或者天灾人祸的时候更容易逃生?战争的时候,裹小脚的女人跑都跑不快,被男人抛下,当成送给敌人的俘虏来给男人逃跑拖时间。包括现在,下暴雨的时候或者挤压事故的时候,穿高跟鞋更容易存活还是平底鞋?
人真的会喜欢被束缚的感觉吗?自己想想,其她动物喜欢吗?是不是甩都要甩下去,因为那就不是自然状态。
至于戒指,以戒来构成,最早的由来就是对女性的一种限制,古代宫廷对于后妃的一种控制记事,戒指意为戒止、禁戒的标志,对于《诗经》的注解里面就有这一说法:「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也就是后宫妃嫔来月经、被召、妊娠等多个时间段都是要被记录在案,戒指用来戒身、记录、区分,以此来作为辨识符号。而且以来月经避免纳入式忌以口说,用戒指来代替直言来避忌皇帝,又是月经羞耻的一部分。总之,这一切都很难不说是男人的繁殖焦虑通过权力转为对女人的控制欲的表现。
而皇权作为男权最顶层的表现模式,完全复刻了男权的暴力劫掠结构,也是完成对于早期男权的继承,如果说刺青是标记,那戴项圈、脚环、手链、戒指等就是拘束和束缚。
戒指传到民间开始丧事喜办,和婚姻捆绑起来,成为所谓聘礼嫁妆的一部分,直接与主人的地位尊卑挂钩,看起来是彰显身份的首饰,但对于女人而言照样是一种束缚。婚女自作多情将包办婚姻里的器具看成一种高贵的身份象征,但其实质就是把女人包装成精致的祭品送给男人。
包括现在,女人对于结婚戒指的向往,是受浪漫爱叙事的迷醉、消费主义的洗脑、婚恋霸权主义的侵蚀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比如钻石戒指就是卖概念情怀收割韭菜,卖概念成功的本质在于洗脑你接受这个概念,钻石戒指和爱情联系起来也就只是看谁为此付费罢了。女人对于婚戒的狂热是被塑造出来的,一部分是对购买能力的评价一部分是消费主义冲昏了头的后果。
但其实,戒指作为最小的锁链,最主要的作用是表明这个物是有主人的,也就是既要钱也要命。
锁链从来就不仅仅是铁链,束缚女人的也不仅仅只有放在明面上的监牢。千千万万被困在笼中的女人喉咙被扼住、人身被奴役、命运被桎梏。
有的铁链难看、厚重、生锈、血迹斑斑,有的铁链光滑、簇新、精致、噩梦回溯,但都是铁链。
斑驳的心和灵魂,疲累的人和肉体,一代代女性溺死在男权社会的谎言和骗局之中,该醒来了。 不能因为被关在牢里,就想方设法装点修饰牢笼,要明白,牢笼始终是牢笼,不因为涂上了红漆就会变成宫殿,再怎么金光闪闪也是为了禁锢住你。
你要做的是走出去。
——
@我也不喜欢各种首饰,小时候唯一戴过的东西就是手表,后来也觉得戴着不舒服就不戴了。几年前为了相亲结昏能戴耳环被我妈带去打了耳洞,打完两年都没恢复好,决定不留耳洞取掉耳钉之后几个月就长好了。现在想想往身上挂各种链啊环啊花里胡哨的装饰性的东西就是一种自我物化,为了好看/酷往身上打洞也是一种自虐自残行为。
—@作者:从小怕痛所以任何给身体造成损伤的“美役”都没服过,的确,也很怀疑这种自残带来的“美”本身就是男权价值观扭曲的表现。
//
@希望媎媎有空能写写父权下的游戏和编程相关的题材,还想加媎媎的群哎。因为现在的游戏给人一种很肝的感觉,游戏反而充斥着上班的机械感,浪费时间且也容易被割韭菜,当大哥的“刺激感”背后是虚无,人是被奴役的多巴胺奴隶,游戏捞金远重于开发。🌹🌹🌹求一份媎媎的文章集,这样我去豆瓣宣传,哈哈~
—@作者:我没有建群的啦,没有心力去经营群,关于游戏的话,其实很多也可以看作新时代的一种精神麻醉剂,最早被男人用来发泄暴戾稳定情绪,加之逃避现实。
//
@我刚接触女权但还没有脱美役的那段时间,很喜欢买各种戒指项链,还特意去网上查了戒指带在不同手指上的象征意义,得知左手小拇指上戴戒指象征一个人是不恋爱主义者或者是不婚主义者。于是每天都在小指上戴着戒指以此来彰显自己是独身主义者。后来脱美役之后,才明白这不过又是一种形式主义罢了。而且戴戒指的确是有束缚感的,并不舒服。
—@作者:很多美役不止残害身体也在对抗身体本能,美其名曰“追求美,难免会不舒服”,非常畸形的逻辑。
—@一层心理暗示,但实际是远不如创作反馈来得有效的


刺青,戒指与女奴——刺青篇
http://example.com/2025/04/02/society-17/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