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是等级制的必然结果

在目前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一生能够赚到的钱的上限根本不由自己的努力决定,而是靠家世注定。因为等级社会,命运从一出生就决定好了。普通人尽全力能给的上限,是上位者能拿到的下限。普通人奋斗的终点是上位者人生的起点。这种阶级固化现象被称之为命运或者投胎学,是最好笑的事情。
上一辈,指我妈妈可能年轻时连电影都没看过一场,可能在手术台上想过自己会死所以留下了钱,写过几封信教育我想要我设想一下未来的人生,我曾经以为按部就班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但其实没有人提供方向和指引。因为时代下的阶级固化,不可能任由所谓寒门学子有更好的出路,信息已经被阻隔,不再有那么多衣锦还乡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大家都是普通人,青天白日的少做梦了。
曾经掩盖在经济上行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在经济下行就一览无遗,说白了,因为之前人家吃饱喝足了可能会丢给你一点残羹冷炙,而现在人家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连点甜头都不想给你了,很多时候只有一丁点得不到才会让普通人惊醒。那么地域间的倾斜通过限制人的自由流动实现(户籍制度),阶级中的倾斜通过对体制内的待遇稳定化实现(体制内外的区别),至于性别中的倾斜那是最基础的,各个方面都很典型。
所以我很反感那些说努力就能让一切难题迎刃而解的鸡汤式标语,在罔顾社会阶级固化的趋势下哄骗普通人相信努力是一定行之有效的阶级上升途径非常无耻,这种假设下仿佛所有人在同一个考场考试,面对的是同样的题目,备考的是同样的教材,只要努力就能成就,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可这群人根本不管心理落差。
一个人活得好不好跟她努不努力没有关系,已经很努力了,活得依旧很难。有些地方是绝对富裕下的相对贫困,有些地方是绝对贫困下的相对贫困。那么要问普通人生活如何:一边是恩格尔系数的居高不下,一边是基尼系数的不予公布。
有人努力是为了活得更好,有人努力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谈不上好或者不好。光是活着就已经耗费全身力气了。被推着走上发条似的日子太累了,精疲力竭到想坐在不认识的车站嚎,张开嘴喝水的力气都没有。想着明天后天并无不同,曾经的梦想都一个个破裂了,只剩难捱难过。所以有些人不想活也没什么错吧。
上层人凭借等级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积累,代代传承,然后再假装无辜地对被压迫被剥削被抢夺资源的底层人说“你为什么不努力呢”,说得好像只要出现一个实现阶级跨越的幸运儿就可把所有结构之恶全部一笔勾销一样。本就不在同一出发点,还设同一终点,永远难以望其项背,这可真划得来。
如今的性别也是最森严的一种等级制,所有男人获得的“成功”都可以打个问号。尤其是牠们根本没资格说全靠自己努力,比起女人,可太多地方给牠们大开绿灯了。
谈收入、可支配收入、居住面积、居住条件的时候都只谈总量,不谈人均。毕竟普通人的生活幸福感从来不是衡量标准,只要总产值的数据足够好看就万万岁。遇到别地破产也能嘲讽几句光有福利没有GDP。
怎么说呢,前几十年因为男权等级制经历过清零重置的过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国有化企业,将那时期上层占据资源更多的人杀掉或者清洗,实际上只是将一批男人换成了另外一批,这个过程中等级制难免会出现动荡场景,等到政权稳定,上下利益集团交接完成,将控制权完全掌握,固化等级制的倾向在所难免。
等级制只要存在,必然是要走向固化的。为了维护等级制的稳定,花招百出,让普通人接受自己被剥削的处境。
这里的人一旦实现阶级跨越以后,第一件最爱做的就是与过去切割,忙不迭地划清界限,好像晚一秒钟都会被原阶层曾经的同路人拖后腿一样,看她们的眼神就像看垃圾一样,骂苟活于世的普通人骂得最狠的就是最懂得曾经自己过得怎样的人,但几乎人人都做着“人上人”的美梦,幻想能吃到吊在自己眼前的胡萝卜。
——
@从我自己的专业来讲,教育方面的“双减”就像美国的“快乐教育”斩断了底层人民最快的上升之路,以后,“寒门状元”也会越来越少的。
—@作者:实际上,从我学生时代那个时间点开始就已经打碎上升渠道了。
—@请问您认为教育应该?拼命内卷?
——@作者:嗯……我不认同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啊。
//
@男权社会的必然结果,男权人就算企图搞共产主义也最终会失败并走向更深的极权。人类父权社会已经尝试无数种意识形态,🤔问题是父权制就是根源本身,后代归“父”所私有,还幻想个屁的平等。总该相信,如果人类社会能更进一步,那一定是起源于女性崛起的时间和地点
—@作者:是,人类能够走向更好的转折点就是在女人身上。
//
@没有谁想灭掉等级制,底层老百姓没这个思考和能力
—@作者:的确。很多人认知受限。


阶级固化是等级制的必然结果
http://example.com/2025/04/02/society-1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