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本质是恶意的延伸

成年女性逢年过节聚会应对催婚催生问工资等问题的小妙招:
首先,摆平心态,认识到这一系列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关心也不是爱护,而是性骚扰、无边界感、侵犯个人隐私和自由的行为,对于你的直系亲属而言可能是控制欲的延伸,对于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亲戚朋友而言纯粹是自己过得不好、想拖你下水。这些询问和催促背后都是纯粹的浓浓恶意。
比如我之前说过很多女性总是深陷催婚的痛苦和焦虑,却从来不明白,催婚的人其实并不在乎你活得如何,那些人只是知道自己太苦,所以想把你拉下水。想要你一同陷入泥潭,吃同样的苦,才让其心理平衡。这种“朴素”价值观和集体无意识的背后是对于女性深厚的恶意。面对想害你的人,你会觉得那是爱和关心吗?那么又何必纠结?
所以你得先让自我意识坚定下来,才能去直面这些恶意,才能一起去改变舆论。如果你自己都一直摇摆不定,就会把恶意当成关心。
女人只要认识到这点,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如果性格属于比较内向温和的姊妹,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无视不理、转移话题、将注意力引到别处,当然不排除有看不懂眼色或者故意要膈应你的人会死缠烂打非要你回答,那你就沉默吧。
但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更建议采取更加直接的方式:当场撂挑子摆脸色,有话直说,让对方知道你的态度,感受到你的反击。比如我这几年来对于没有任何分寸感、热衷对我的私生活唧唧歪歪的亲戚朋友态度都是:先开口数落他们的私生活,把他们全家从上到下都嘲讽一遍,看着他们脸从红到白再从白到红。现在的结果是都觉得我是个疯子,居然敢当场撕破大家的平和假象,不过好处是乖乖的都不敢上门来挑衅了。
别的不说,做个疯女人是真的好爽,毕竟就算沉默也是自己委屈自己吃亏自己不爽,但你一发疯就让你的不爽变成了大家都别好过,大家就会主动规避让你不爽的事。
谁试谁知道。
——
@媎妹超cool🤩!
我的解决办法是远离原生家庭,直接不回家过年,删除拉黑所有的嘴碎亲戚。
耳根子一下清静了,爽🥰!

婚恋纠纷中,女能够站出来与男割席对于基本盘而言是一种进步
两年前(2020-06-24)的一条有关于婚外人的讨论:不管怎样,能够站出来与男割席都是一种进步。
其实我蛮欣赏这次曝光某男星存在“出轨”可能事件中女方主动要求和男方割席的态度的,即使我对他们仨本人都属无感(也不太认识)。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会有一种女性思想在逐步解放的喜悦感,大概是因为现实中的男方实在太过鸡贼,一段性缘关系中若有三方,男方总是会捆绑一方并且警告她必须与自己荣辱与共,然后把那一方女人推出去与另一个女人厮杀,自己站在局后坐收渔翁之利,如果选择了“原配”,那么就是借道德倾轧对方,如果选择了第三方,那么就是图爱情万岁羞辱对方。
而结果是女人不论站在哪一边都要遭受比男人更深程度的打压和羞辱。社会舆论也是,对男方一句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也要骂”就轻轻划过。
同时在厌女社会视角下,已经将这种责任转为变态的雌竞模式。之前说过,经我观察这几年的网络言论生态,有第三者插足的一对一男女性缘关系,守约者如果是女的,守约者恨的是第三者(女),认为是她们撩骚犯贱,守约者如果是男的,那么牠恨的是自己配偶(女),认为是她们不知检点。
后者总以此作暴力的借口出现在各大虐妻杀妻新闻,并且被广大国男所接受。当然这点着实令我作呕,但要另外分析其中物化和控制欲,讲过很多次,不展开多说了。在这里,主要讲前者令我迷惑,不恨应该承担忠诚义务的人,而恨不负忠诚义务的人,真是厌女而不自知。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承担婚姻或恋爱忠诚义务的是选择建立这种关系享受其可预期利好的人,不是第三方。承担忠诚义务的应该是你的一对一性缘关系对象,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第三方她不对你承担忠诚义务,也应该是一个宽泛的符号形象,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因为不是她,也会是别人。
其实认真思考婚姻的本质,婚姻规定的一对一女男性缘关系说到底还是为了靠人身关系的转变整理财产和资源,以前还称作合两姓之好,如今强调个人也是双方财产资源,婚姻自由才获得几十年而已,女性要走出这个误区才行,过于感性会蒙蔽双眼,当然这就是典型的糖衣炮弹。
关于婚女为何要挽回变心的丈夫这点,又是另外一个陷阱,在目前的男权社会下女男资源分配悬殊,同工不同酬,导致女性在物质方面处于弱势,合作育儿成本巨大,所以很多女性没有反抗男性的资本,在这种前提下,男性开始对立女性分化女性,更容易让她们互相攻击,我经常会对这些女性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同时也认识到关于出轨的女男,社会舆论和规则是双重标准的,这是令我极为反感的地方,所以我支持改变,主张减轻对女性的限制和桎梏。
我们每个人在做出价值判断的时候,不能丝毫不考虑一件事中,应该承担责任的究竟是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感情负责,通过横加给其他人的道德义务达到维系一段摇摇欲坠的感情,我觉得是对性缘关系外的其他人的一种高要求。对守约者的不公平是出轨者导致的失衡,而非第三方。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可以抹灭背叛对于履行了忠诚义务的人带来的伤害,但这种伤害应该是没有履行的那一方带来的,要抓准伤害来源(没有妨碍你们打男人)。即使第三方是故意的,那也因为是没有履行义务的人错了,更何况很多情况第三方甚至被骗或者不知情。当然,第三方对于履行忠诚义务的人进行直接言语或者肉体伤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和这篇分析无关,纯粹德行问题)。
我欣赏的就是,“原配”(守约者)可以放弃和男方捆绑在一起忍着恶心去维护所谓的面子,“第三方”(婚外人)也可以拒绝男方的恐吓及威胁、拒绝和男方荣辱与共去争得一丁点情,女人要警惕男人分化和对立女性,撺掇女性互相攻击的陷阱。
毕竟整件事说到底,是男方作为恋爱存续期间内负有忠诚义务的人未履行忠诚义务,并且以单身身份欺骗第三方,或者说其实分手了不存在出轨单纯愚弄观众。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女人放弃和男人捆绑就行了。台湾都通奸除罪化了,赶紧醒醒吧。
之前发生的很多事,都让我察觉普罗大众对于第三者的忍耐程度远低于出轨的男人,我们在舆论视野中看到的永远是第三者声名狼藉人人喊打,出轨的男人回归家庭,妻子忍辱负重终究选择原谅,而性别互换的故事极为少见,反倒是因为妻子出轨,丈夫杀妻虐妻常见,甚至舆论会默认这种暴力可以理解,不得不说是一种男权社会下的叙事方式。我已经看腻了。
我的希望就是,别把三方独立阵营给玩成已经定好农民身份的斗地主。也别把婚恋霸权里面的忠诚义务强加给第三方,游戏规则不应该对未参与游戏的人生效。
当然,我现在的态度早已经是脱性缘了。这些行为对我而言并没有进步意义,但对基本盘是有示范作用的。


催婚本质是恶意的延伸
http://example.com/2025/04/02/culture-6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