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智商税”是消费陷阱

这年头的智商税可太多了,但我觉得智商税不应该叫智商税,这是一种归因于受害者的推论方式。我觉得这种应该叫居心不良的诈骗陷阱,必须明确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不应该承担非因她不诚信而造成的损失,不应该承担过多责任。
受害者并非是智商不够,而更多是信息不足。她们没有那么多责任和义务要进行分辨,也没有必要掌握层出不穷也数不清的反诈骗手段,甚至还要随着骗术更新而不断更新,这完全是一种对个人过高的要求,而并不是所谓的必备常识。
包括看到有人提到家里老人因为不了解线上优惠差点线下被骗的事儿,再加上又快双十一了,我应激反应差不多又来了。我估计活在如今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没赶上折扣捶胸顿足的时刻,但对于我这种锱铢必较的人来说简直剜心之痛。想到我为什么喜欢那种常年一个价位的店铺,就是因为这种不调价又明码标价的店铺对每一个前来的消费者都很公平。
现在线上线下时不时乱七八糟噱头比诚意更多的优惠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无暇顾及是一回事,更有甚者即使当天有优惠对方也不会自行告知,尤其是遇到那种明明在线上平台有优惠,但你到现场了却不告诉你这件事而让你原价购买的店家,如果你自己没发现优惠券就得老老实实按照虚高原价被宰,或者还有根据信息流干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于不同客户(和老客无关)的优惠力度相差巨大。
凭借大数据把人当傻子和韭菜割是最恶心的,能够辨清的人还好,没有这个时间或这个能力的人难道就天生活该被骗么,连消费还得掌握一大堆本不需要的技能本来就只能证明社会不行。不过这乱了不知道多久了,到我都腻了的程度,但是这种市场乱象却从来没被打压过。
每次折扣促销后,消费者都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好像占到了天大的便宜,但是这个所谓的便宜也是对方计算好的,伴随着花里胡哨虚头巴脑的宣传,还有些是折扣特供版。怎么说,真的好虚伪。
包括利用信息差包装卖垃圾给消费者,被揭穿骗局还要羞辱消费者智商不够。
有人会奇怪这种东西为什么会有人买呢,其实原因不难找。商家通过信息壁垒制造信息不对等,建构本来不存在的需求等等。可能身为掌握这方面知识的人确实无法理解,包括我后天都会去学习一些自己根本没必要掌握的行业信息,但是我相信很多消费者在上当前对于自己进行的消费都会给出十分充足而且尽管可能没那么科学但足以让她们自己信服的理由。这些买受人始终处在信息不对等的状态。
不是不知道要理性消费,虽然现在任何知识都能从网上学到,但大部分人并没有精力去了解。看似简单、易懂、基础的知识其实要花很大成本和精力时间去学习。所以理论上可以填补的信息差其实完全填补不上,商家完全可以掐着这点开始营销。忽悠人了吗,忽悠到了;这种购买里有多少信任,又有多少单纯的期待。
众所周知,错的并不是受害者,应该受到惩罚的是谋取不义之财的恶贼和骗子,社会也应该威慑其不敢再犯。对于低回报率的行为就会少很多铤而走险的人。是因为该负责该介入该处理的某一方权力机构缺位了,甚至放任虚假宣传的泛滥,才让人被迫不停地选择自救。
不要随意给普通消费者人为制造消费门槛和责任,或许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壁垒的情况,不要嘲讽她们识人不清,错不在她们。
其实这种逻辑本身,我觉得也很类似于女性要被迫掌握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各种方法。
——
@最恶心那种平时一个价格,过节又一个价格
—@作者:我也很讨厌!
//
@微商团购那种,我妈一直被忽悠去买各种各样用不到或者根本没什么功效的物品,不知道怎么劝醒她


所谓“智商税”是消费陷阱
http://example.com/2025/04/02/culture-58/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