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招生性别歧视的女勇者为什么总是最后惨淡收场?

其实中传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前年有位考研清华的女生出来质疑面试分数的事,她报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当时她是专业初试笔试第一名,面试却将将六十分,直接影响了她最后录取结果,而且加之专业复试除她以外全为男性,基于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所以她合理怀疑自己在求学过程中可能遭遇了性别歧视。
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却非常有意思,当她把自己的分数、身份证明、相关考试资料全部放上网为自己佐证时,众多网友们开始攻击她的发型和她的精神状态,如果我没有记错,她似乎是为了准备研究生考试剃了光头,面试时也是这样的发型,复试后因为落榜精神极度崩溃陷入抑郁,有想自杀的情绪。
这些全部成为了对她的攻击点,大众羞辱她心态不稳定,出来说这些是想道德绑架,所以面试没被选活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果倒置,明明是因为落榜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却反过来用心理防线崩溃论证她落榜合理。
期间还有羞辱她英语口语能力差、是利用性别议题想要炒作、把女权当枪使各种不同的言论,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暴。
首先她英语能力差这点并没有看到同为候选者的男性出来证明比她好,所以暂时不成立。还有说她想利用性别议题炒作想火,两年后的现在也可以证实她没有了。因为这个质疑的事情从这位考生提出质疑到最后她道歉,从头到尾都只有她,她最后删博消失,当事学校没有声明,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录取结果公开透明,而她个人也没有后续,如何火?
我当时就说过社会是对受害者进行完美化审视,受害者有罪,现在又开始对质疑者也开始进行完美化审视,质疑者有罪。有人从头到尾都没弄清楚究竟什么叫维护什么叫站队还在自鸣得意,维护的是个体质疑公共机构的权利,也维护公共机构反质疑举证自己正当有效的权利。质疑基于双方不平等的地位决定,质疑的个体不需要完美,且质疑这件事本身非常正常,而且举证责任应该倒置,需强势方承担,有质疑有回复才算一个良性互动、接受监督的运作机制。
向公共机构要求一个解释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我支持她质疑,当然觉得自己程序正当的学校也可以举证录取有效合规,我也支持,这都没问题。
我恶心的是即使没错也要万事从女人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特色,为强权者辩护,对弱势方进行无尽的打压,导致最后除了这位女生遭遇二次羞辱外,她的质疑连个对应的正式回复也没有收到。当然了,这次中传的事校方也只是来了个含糊其辞的声明敷衍一下群情激奋的网络空间。
没有人现在可以断定那次考试结果到底有没有存在性别歧视,非当事人不能确认,是当事人的质疑也被认定失误,女人连质疑的权利都被软性剥夺。
当然了,那次结果是否正义只会对当事人的人生有效,就算那次真的有潜在的性别歧视,影响的也是已经被打压到闭嘴的当事人的人生,就算那次真的没有歧视,也不代表这国女性没有在遭受歧视。
很多人都会说这次被歧视的又不是你,你为什么要替她们说话?那的确不是我的人生,但我害怕那是我的未来。
——
@作者:这个标题的答案在另外的文章里面——因为要给男人挪位置啊(*男权为男降低求学、从业难度是为保证社会空间的绝对话语权)。
@深有感触,家里人只会说“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


质疑招生性别歧视的女勇者为什么总是最后惨淡收场?
http://example.com/2025/04/02/culture-48/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