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的出现和记载远早于《西游记》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出现和记载其实远远早于众人所了解的《西游记》,甚至说早期纯女无男的女儿国实际上就是原始母系时期纯女无男进行双雌或者孤雌生育,后期男人出现又发展到部分部落实施的驱逐男性的结果,也并不是像《西游记》中描绘的那样。
1.最早的女儿国是真正的纯女无男
因女儿国最早书面的记载应是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后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水周之”条:“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郭注表明,晋代以前浴水而孕之说早已流行。
关于女儿国的记载几乎可以追溯到男权主流历史起始,那么其实完全就可以看作对之前母系遗存的一种记录(《山海经》这些具体出书时间不明但都认为至少是先秦书籍,虽然也经过男权的不断改写和删减),那就证明不仅是精神图腾,是真实存在过只是在后世被扭曲抹灭。
也就是说按照《山海经》对女儿国的记载,女儿国其实早就存在,不论《山海经》关于这一部分是想象还是纪实,都是对于现状的一种反映。
即使这些不能证明女儿国出现时期世上没有男人仅有女人,也完全能够证明原始母系部落也有过部分曾经驱逐男性的历史,形成与男人隔离居住的女人群体,早就有过了分居模式。
同时非常有意思的是,女儿国孕育后代的方式,是浴水而孕,当然后来传说又多了感风而孕、窥井而孕,虽然是民间传说,但我还是认为最早期的记载最靠近原始母系的真实状态。
因为纯女无男,所以在传说中女儿国根本就没有男人,也从来不强调男人对于生育有用,其实就非常符合原始母系时期“只知其母”的特征。
2.女儿国孕育后代的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而为何浴水而孕、为何感风而孕,则是原始母系时期的母辈们对于自然的感悟所致。在女人眼中,人与自然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人与自然、与万物都是能够共感共生的,浴水而孕本身就是女身在水的包围中感受与自然同频、身心合一的过程,她们会认为女身与自然的结合才是新生命诞生的原因。
女儿国讲究浴水而孕,是真真正正的纯女无男,不论是浴水还是感风都很有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频共振的表现。表明女人创生的过程也是在和自然生命力交融的过程。
而为什么是水?我曾说过很多小孩子生来喜欢玩水是一种本能。就像有人谈自己小时候遇到小雨从不打伞,反而喜欢在雨中漫步享受淋雨的感觉,我想到,人类下意识地想要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可能是一种天性,只是后来被禁锢在钢筋水泥里,也难以亲身领悟,逐渐消磨掉了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而原始母系的女人们能够领悟到生命依赖于水,冬天过后,可能是春天的一场春雨让母辈们感知到了水带来的万物复苏;夏日炎炎,可能是门前的一条小河让母辈们认识到了水带来的凉爽洁净。因为植物依赖于水,动物也依赖于水,人也依赖于水,于是水在女人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水滋养万物,会她们被认为是自然生机的化身。
而为什么感风而孕,则是母辈们通过自己的体温去接触世界真实的一切,她们能够感悟到空气的流动和万物变化之间的联系:可能是一场春风拂过,就带来的草木生长,让她们多了可以采摘的草木;又或者是一场秋风突然带来的硕果累累,让她们感受到秋天是金色的丰收季节;或者是通过研究时令变化、四季风向让她们明白如何盖房子如何迁徙如何更好地生存,让她们产生了生命与风相关的联想。
其实也不只是这里,美澳非母系社会也不约而同有部分将风、水、植物动物视为有灵性的存在,万物有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边母系即使相距遥远也存在很多共通点,这其实是女人在选择最合适的生活方式,也是女身天赋权能能够让女人联结的表现。这样看来,母系时期的精神文明是非常发达的。
母系的智慧的确很高明,只不过在现在男权主流看来就是“愚昧无知”。这种感生在现在就变成了先民不了解科学技术、野蛮无知的原始落后思维。只能说的确符合男权的反自然观念,让人哭笑不得。
3.后世对于女儿国的异者化
其实从早期传说来看,女儿国的存在就是被记载者当成异者进行处理的,因为她的特征:无男、居于水中、浴水而孕,所以女儿国的位置都是离所谓的中原、华夏比较远的。尤其是后世进入父权社会,男人们垄断了文艺界,牠们无法理解居然可以无男也不需要男,又对此更是充满恶意,甚至开始了妖魔化。
牠们通过营造对立来收获团结,不断加强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因为女儿国和中原截然不同的特征,就会认为女儿国的存在是异族,是“奇风异俗”。
于是开始了自我代入的打压和污名化,变成了:外来船舶飘落其国的男子,被“群女携以归,数日无不死”,即女儿国女子对男子施行性压榨,造成男子死亡(当然也有说法是印度阿拉伯关于此的传说被中国文献记载);
同时又因为女儿国的奇特,让牠们对于女儿国的存在充满向往(男凝视角下将所有女性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和性缘对象),包括在《西游记》中也是,女儿国国王见过多少,又为何要对唐僧念念不忘,还想方设法要留他下来,通篇不过是男人的意淫罢了。第二性本能对于第一性进行追逐变成了第二性臆想第一性非牠们不可,提高了男人的存在感,强调了男人的重要性。
看到这些后世男权愈演愈烈的抹灭,真是受够了。
——
题外话:
1.女人国同时存在男人国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注: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形中出,其父即死,是为丈夫民。(《山海经·海外西经》)
被驱逐出去的男人也组成了男性联盟,但很有意思的是牠们的“繁衍”是“其父即死”,实际上是以夸张和想象的方式来圆谎,男人天然一代绝,根本无法延续。
没有杀死男人始终是隐患。不过女儿国女人如果生男,男三岁即死的说法很有意思,这个死也有可能是女人的意图通过自然死亡表现出来,控制男人伪装成夭折,倒是指明了方向。
2.有男人的“女儿国”——显然僭越
直接摘录了:隋唐两代典籍所记载的“女儿国”基本上是现实存在的国家。《隋书·文帝纪》:开皇四年(584年),“是岁靺鞨及女国并遣使朝贡。”隋唐时代,靺鞨居于我国东北之黑水白山间,此处“女国”与靺鞨并列,其地显在东方。《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八年(634年),“是岁,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遣使朝贡”。此“女国”与西域诸国相提并论,明显位于西方。
隋唐史册记载的“女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女儿国”。这些国家只是母权制社会,盛行女子当政掌权,女子地位高于男子,不同于传统所说的浴水而孕、“纯男无女”的女儿国。《隋书·西域传》:“其国代以女为王。……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大唐西域记》:“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夫亦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种而已。”
将它们称作“女国”显然是僭用传说中的“女儿国”之名。
——
@女儿国可能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微博一个媎妹科普过,母山羊水压窝繁殖,就是单亲无性繁殖。政府还派人专门做过实验,确实是单亲,百度上可以搜到。然后而山羊的子宫和人的也挺像,我去查了一下确实很像,所以会不会女儿国的无性繁殖并不是捏造的
—@作者:之前的确有姊妹发过认为原始母系早期是单性繁殖的猜测,她是根据各种古早传说,其实我觉得根据现行胚胎在母体内的演变方式的确有可能,且女身的相关细胞保留至今,不光携带遗传物质也能够用于生殖,孤雌或双雌能够实现可能就是因之前也是这样的。女身的确是完整的高于男人的存在,也是可以彻底抛弃配子供体的,因为后者本来就是进化给女人用、用以增加多样性的,目的无法达到自然要回归原本。


女儿国的出现和记载远早于《西游记》
http://example.com/2025/04/02/culture-39/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2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