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自己的女性身份,警惕“去性别化”陷阱
谈到去性别化的旧债,那就翻翻我两年多前的微博吧,重新发出来。
之前我就不赞同“在工作中不要把自己当成女人”这种观点,想方设法要把自己的女性“符号”去掉,一个个说得好听点是想成为无性别人士(你真能无性别吗?),说得不好听就是想要别人把你当男性看罢了(你敢说真没这个心思吗?)。
本质上顺从了男权社会「女人必须不做女人才能和男人相提并论」的逻辑,女人选择丢弃自己的女性身份,这就是厌女,就看工作中的男性会主动拿掉身为男性的性别符号吗?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和身份捆绑的。
什么“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畜用”同样也默认一个前提,女人能力普遍低于男人——这完全是虚假的不存在的没有数据可以证明的,为了男性就业而打造的纯粹的谎言。
也有姊妹提到「要珍重自己的女性身份,不表现出贬低排斥,吃苦就是“不把自己当女人”了吗?吃苦耐劳勤劳肯干敢争名利就是女性本色,女性的定义不等于娇滴滴。而且职业女性重视、敏感于自己的女性视角,是非常可贵的。」
所谓的去性别化目前的使用场景用起来总是很令我不适。比如总在职场强调女性需要去性别化,倘若女男都不强调性别也好,可偏偏不是这样,反观男人总是紧紧地把性别符号抱在怀里。
从所谓职场的准入门槛到升职天花板,再到同工不同酬、不同龄退休,每一步都充斥着性别歧视的影子。在这种情形下,女性还去追求去性别化,追求向男身看齐,追求在现有的规则下遵守它,难道不还是给这个机制添砖加瓦吗?
女性真正要做的是跳出这个男权框架,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而不是顺从男人彻底消解生理性别。我就很好奇某些人口中去性别化的最后结果怎么变成了男还是男,女却是非女的场景。男人就从不说牠们需要去性别化,他们就是要做男人。但是女人却在这边说,要去性别化,女人不要做女人。这,难道不奇怪吗?
我后来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遇到这种情形会感到不适,因为我发现牠们并非在消解社会性别,也不是在反对性别刻板印象,而是试图令生理性别虚无化,尤其是令女身跌落。因为假如真正的去性别化落实,彻底消解人身的区别,最不值的还是天然第一性,被降格至和第二性相同的位置。
消除社会性别不等于将生理性别一概否定。真正要做的是消解社会性别,坚守生理性别,回归自然。
我就再多说一句吧,我们支持更多女性参与职场竞争、支持她们争夺公共话语权并不是为了把她们塑造成“另一种男人”,也不是为了给男人指责女人说“你们先做到她们那个程度再来和男人相提并论”的借口,女人如果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绝对不是因为她们不做女人而取得的,恰恰因为她们从头到尾都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