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对于老年女性的想象应当区别于主流的负面暗示

主流舆论近年流行“小时候这样,长大了还这样”这种论调,其实让我觉得背后的逻辑挺可怕的。因为这话说得人真怕变老,但人怎么可能不老。实际上人过一天都不是前一天的模样,人本来就是会有变化的。不接受这种变化,然后追求的就变成了对外貌的极端要求——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等等。
至于因为怕变老而衍生出来的装小扮幼的趋势就更是可笑,仿佛看到了无数不肯长大只想当幼崽的巨婴。有姊妹提过,社会对于成年女性(中老年)的想象就全是负面的,没有一点积极的暗示,这非常奇怪,其实你想变成什么样的女性都是你自己塑成的啊,难不成你只想这样永远幼崽,可是搞清楚幼童时期反而更多是懵懂无知无能为力。老年人怀念壮年是因为那时能力充沛,模仿幼态又能获得什么呢?连最基本的控制力都失去,怀念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都需要别人决定的日子吗?
所以大家能不能再深思一步,为什么社会有要扮幼的导向?看到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年龄层,违背自己年龄状态,刻意地模仿幼童的相关行为、姿态、动作,以满足社会中某些人凝视的一种风格,总是让我无语。
反正,社会里很多人对女人老了的想象力就永远停在“不值钱了”这个层面,实际上老年女性的智慧思想、经验感受、生命体验都是非常宝贵的,成年后对于生命的驾驭和把控也远胜于幼年时期。
是岁月赋予了她们这些经历,这些经历又构成了现在的她们,但凡走另一条路但凡有另一个节点但凡做了另一种选择,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她们,越去探究越觉得奇妙,很难不让人感怀她们是这样走到了这里,这种恰如其分的魅力是有经历的人才会有的。一个人更自主了,就像一本书更有内容了,被写得满满的。
其实也就能够明白刻意扮幼这种所谓逆转本身应该是非常畸形的。这或许代表着你根本没法接受长大后的自己,无法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可年龄增长,无法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
所以,哪有这么多希望成年人照顾来照顾去的,幼崽时期指望大人照顾还好,但都成年了还在做巨婴是干什么啊,说白了,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就好。
人真的需要岁月的积淀,我说的不是那种刚愎自用固步自封的“永葆青春”,心态永远活在长不大的十来岁,而是岁月沉淀下,时间赋予女人恰如其分的魅力。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群长不大的巨婴嗷嗷待哺,腆着脸混进真正的幼崽群,是非常难看的事情。
就像我从不祝福成年女性儿童节快乐,因为都已经不是女童了。我们是坦然面对自己的成年女性。
你怎么样,你老年就会是怎么样,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样?
——
@作者:不是说慕老的问题,而是每个阶段的女性都有她们不同的人生魅力,解读起来真的很有意思。有不少靠自己拼搏出来的老年女性公众人物的人生经历就很值得人推敲。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制作者拍摄了从刚出生不久,咿呀学语的女宝到满脸皱纹、垂垂老矣的奶奶,中间各个阶段的跨度大约是10年。女性在她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她独特的风采和魅力,所以不要被男权社会制造的年龄焦虑给影响了,为自己活,好好爱自己,你的每一天都会绽放光彩的。
@作者:我们对于中老年女性应该有更多更正面积极的想象,这会让更多女性坦然面对自己不再自厌,也不害怕老去🥰
//
@改变我被洗脑关于中老年女性的刻板印象的是王政的《中国启蒙时期的女性口述与文本的历史》里几位女权前辈们的人生故事。
尤其是教育家陈咏声那句:“我才四十出头,正当壮年,我还有抱负没实现呢,懒得跟你们那些破事掰扯。”
我当时看到就是:哇噢!好厉害的大女人!
被男凝叙事毒害太久的我第一次看到女性用“抱负”这个词描述自我,之前我潜意识觉得是男性专用词。


女人对于老年女性的想象应当区别于主流的负面暗示
http://example.com/2025/04/01/women-36/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