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去中心化-拒绝个人崇拜
重点提要:女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去中心化,这代表着不迷信也不塑造权威、不被个人垄断话语权,所以我非常反感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以私交代替立场的行为,可以就不同观点讨论,温和对话也好,激烈辩驳也罢,但希望各方都少写点因为个人龃龉而成的檄文,恶意构陷非常的无耻下作。
迷信被谎言塑造出来的权威,让父系人获得更多话语权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往外推,直至杳无音讯。为什么女权去中心化很重要,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想说什么的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自己说出来。即使个人声音微弱,也可汇聚成巨响。
是去年讨论过的议题,今年重新谈谈吧:女权应不应该有个人权威存在?因为受到某位女权博主的思想启发,需不需要去追求一种对于她的个人崇拜,寻求和她脚步的绝对一致?没有听说过某位女权主义者的名字是不是就不配成为女权主义者?
首先,女权就不应该有权威存在,可以说部分女权主义者因为知名度享有更大的话语权,她们的观点因为有很多人认同而声势浩大,但永远不可能是权威。
因为权威本身就是父权遗毒,权威意味着等级和话语权的绝对垄断,女权内部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与其根本无法兼容,女权天生反感等级森严论资排辈,因为我们每一位女性都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所以权威本身就不应该存在,也应该不存在。对错不能因为个人而被扭曲,不容置喙的权威感应该在一次又一次的祛魅中消失。
其次,女权主义者应不应该追求和某位女权博主的绝对一致?其实可以观察很多次的舆论场,个人情绪大于立场,朋友关系大于事实,先预设立场再观点输出的实在不少。其实这不利于就事论事,对于厘清事实有碍。
那么抛开个人情绪,值得感慨的是这几年因为某些一直在默认引导,排除异己的风气已经不可抑制地影响到了各个角落,网络把人的那种渴望被认同的感觉放大太多了,爱憎都靠“集体”认同感与“集体”对立感赋予,所以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事情才会时有发生。
忽略了人始终应该是第一性的,人是唯一主体且具有复杂性,世上没有东西可以定义“我”本身,也不需要归结为某种“集体”,我可以认同这个人的这个观点,也可以认同那个人的那个观点,即使她们彼此都认为和对方的立场势同水火誓不两立。
大家不过萍水相逢,在社会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即可,我不需要和别人联合,也不乐意建立过于紧密的私人关系影响判断。需要谨记的是,我即是我,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不放弃是非对错,不被这种“集体”规训和绑架,没有必要寻求无用的绝对一致,请走自己认同的路。除非你内心较为脆弱,需要她人的支持才能维系人生的方向。
最后一个问题,看到权威那里就应该有答案了。不要拿什么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至少要了解发展历史什么的强加于其他人。没有必要,不要鉴权,只要她走在为女性争取权益的路上,就可以了,至于她有没有看过女权著作,有没有听过线上演讲,知不知道女权知名人士,都不重要,也不应该重要。
不知道以前的女权人士,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并不是什么错,更值得开心的是这几年又有更多的女性觉醒,女权主义者的队伍愈大了。
以前说过的,女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去中心化,这代表着不迷信也不塑造权威、不被个人垄断话语权,所以我非常反感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以私交代替立场的行为,大家可以就不同观点讨论,温和对话也好,激烈辩驳也罢,都可以。
因为不懂互联网潮流,错过了新世代网络女权高速发展的阶段,没能在其中抢占话语权树立权威就算了吧,别这么耿耿于怀了,女权区这几年天天还在炸号,所谓的“权威”也容易一夕之间崩塌,认真地说一句,女权去中心化对于女权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不要这么死抓着不放了。
如果真有集体,也只有女性命运共同体这一说。
——
@(空)
—@作者:去中心化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参与者成为中心,而金字塔形式我之前在男权等级制时已经论证过是不平等的模式,我更赞成点面的网状结构。既然不能保证参与者不忘初心,那就,不要给她们忘掉初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