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任自己成为伪神,也不追捧别人为伪神
其实很简单的是,因为女性个体的缺爱,导致她们扑向性缘谎言并且深信可以获得爱,然后结局往往是把对方随手的一点举动无限放大成人生巅峰而后痴情不改。将性缘的这种吊桥效应放在造神上依旧行得通,为什么?因为浪漫爱叙事本来就是现代宗教的一支,就是换汤不换药,低自我的人就喜欢找爹,喜欢给自己捧回一座神像,看人端着人设表演善美的背后千疮百孔全是尸臭味的真身。
就是说身处其中时祛魅真的很难,身边见到过不少典型例子(以追星最多),不管平日里多理智的人一旦戴上了粉丝滤镜后,都会变得无法客观看待相关的人或者事。粉丝滤镜就像是一种情绪干扰,经常打败正常的独立思考。反正就是身处滤镜中央的他很完美,他犯的错误都能自我合理化或轻易包容原谅,明明知道没有办法逻辑自洽但就是觉得合理。其实牠们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成熟深沉思维活跃。
当然也不止是追星了,这个星不止是娱乐圈明星,还可以是作者,可以是网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公众人物。
比如,有时候觉得很好笑的,你会发现那些有关于婚恋的谎言往往是年纪轻轻的女性热衷写热衷看,给现实男人和纸片男人都增添无数滤镜去美化,是自欺欺人吗?也说不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世界上给青少年编造谎言的作者们,你们的中年危机都透过纸片人渗出来了呀。
所以其实并不意外很多以前欣赏过的人一旦我现在重新进行审视,就会发现也不过尔尔,真实祛魅后最多也只剩下过去相依为命时遗留的一点情。
曾经需要从她们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我,现在再也无法从她们身上获得任何情绪价值,即使再努力地搜刮,也不得不承认真的稍微再多一点都没有了。
摘下滤镜的确更容易让人清醒,然而我并不觉得定是她们变了,既不是她们当初那么好,怎么现在变成了这样的原因,因为她们本来就那样,是我和她们一起营造氛围戴上滤镜陷入自我感动,所以现在走出来更可能的是因为我成长了。可惜的是,这世间的成长从来就不是同步。
我如今真的很难再陷入以前那种造“神”的盲目崇拜,对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心态反倒变得更加平和。这里的女性获得太少了,非要拿甜头当宝藏,到最后又觉得自己被辜负了。但其实没人辜负你们,货色都只是那种货色,是你自己看不清。
当然这种单方面的情感寄托不过也是我的一场独角戏,只能说我近几年的祛魅疗程真的挺有效的。
很多人只知道享受崇拜和信仰,却不知道捧杀是最可怖的,而且这里的人实在是太热衷于造神。不由分说地将你捧上去,然后自顾自地崇拜你,至于你会不会从半空中掉下来,没有人会在意。但等你坠落,首先踩在你尸体上肆意羞辱的也是她们。
既要你对她们的幻想负责,又要你对她们的幻想破灭买单。人造的虚假神祗总会坍塌,不必矢口否认,可怕就可怕在这里。
十六岁或许还能去喜欢那些带着深厚滤镜和赋魅的一切,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自己不应该沉浸于幻觉,毕竟那些虚假的快乐短暂到比你的笑容消散还快。你不是小孩子了,能不能少给一些吞噬你的东西戴上滤镜打上柔光。
所以不要放任自己成为伪神,也不要去追捧别人成为伪神。
——
我是让你对某个个人袪魅吗?我是让你对所有人袪魅。我让你不要找这个男的不是让你擦亮眼找另一个,是让你不要找男的,同理,让你不要过度消费,交钱给女奸商,不是让你交钱给男奸商。我说要反孝是让你丢了小爹而去认大爹吗?如果把自己的大脑让渡出去就是这个后果,每天不是找爹就是找妈,总是要跟风跟在别人后面的。
——
@女独:贱驴该说,你看吧,女人也是坏的,只论好坏,不论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