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思想对人的侵蚀,导致人的扭曲
男权统治发展——从政治地位到思想观念
(以女性“贞操观”为例)
虽然男权思想和男身逻辑是伴随着男权诞生一起出现的,但在母系向父系过渡的时期,主要依靠的还是暴力。等到父权统治稳定以后,则开始“愚女”政策,从政治地位到意识形态通通将女性排除核心集团,男权就如何长久维系统治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开始文化殖民。
当通过暴力威胁到极限点时,男权也随着时代不断在升级自己的统治秩序,对于意识形态上的控制也开始凸显,殖民扩张除了暴力劫掠以外精神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说得更明白一点,即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殖民者写好的谎言,牠们做过的包括但不限于篡改历史、科学技术的性别化、文化入侵等等。
包括牠们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难道就没有母系原住民组织的反抗和冲突?有的,但牠们往往会淡化这些女性领导者的作用和行为,甚至彻底掩埋这些过去,也包括禁言传承到今天的母系原住民,导致女性无望感不断加重,造成女性群体精神上的无所归依,让她们飘零流浪,女性一代代地精神断层不是女性没有反抗过,而是反抗的女性不是被杀了就是隐形了。
这种隐形就是我之前写过的,我们的觉醒是只有我们才有的感受吗?不是的,我们有很多先辈也有同样的经验,但我们没能听到她们的声音,这就是一种文化清洗。
我之前说过,那男人都是一群强盗的后代,整个社会也就从暴力劫掠到洗脑让人接受合法劫掠,不事生产和创造却要分配资源,导致其她人为特权兜底,这就是转变过程。
也就是开始从意识形态上彻底将女人转变成为精神男人,包括但不限于植入男本位视角、塑造爱男厌女拜男仇女的社会氛围、打造各种宗教信仰等等,通过主流和官方引导达到驯化和腐蚀女人的目的,除依旧没有改变的暴力行径外,这些意识形态的宣传皆是统治方式。
后续的男权主流引导的所谓的个人思想解放通通是新一轮洗脑,包括对于母系历史的掩盖和对父系历史的装点,至于法律就更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儒家文化和自由主义并行最典型可看台湾,所谓推翻奴隶制推翻封建制后,自以为开放的过程中其实吃进了不少父权新制造出来的毒药。要知道,毕竟父权的统治技术也是在迭代更新的,不然不可能维系如此长久的奴役统治。
比如就从女子所谓的“贞操”观念来看,前阵子吵得火热的“寡妇再嫁”、“二婚”、“非处”都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又怎么“贞节牌坊”、活人殉葬,女性是不是在不断地堕落下沉,女性怎么一步步退出权力中心。
纵观父权社会整个过程,女子的地位是附庸于男子的,历史传记极少有女性的名字,或者有什么把女性真正当成独立个体的正面描述。在这里的讨论皆是镣铐中的处境,被描述成再怎么“只手撑天”也依旧受限于父权制度,权力多数基于身份而来,身份通过依附男人得到,同样即使我夸赞某位女性的所作所为也并不代表着她们脱离了父权框架,更不意味着她们已经创造了新的世界。
男权史观中,一般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那么,其实春秋时期“贞操”观念非常淡薄,基本约等于没有,母系残留比较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母系就是只有母没有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没有的东西也不需要知)。
但父权早期依旧保留了母系社会的部分特性还没来得及改,女性政治权力远远大于后期,足以证明女性地位在古代的不断下降,包括现在影视剧中被改编的女性历史人物如芈八子、文姜、赵姬等都是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记载或者政治上有所成就的,甚至说赵姬的死和她养男宠本身没太大关系,而是政治斗争。
再到汉朝,男权史观告诉大家这正是从周朝的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然而其实汉朝早期也依旧保留着母系遗风,包括政治上,也出现了吕后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后世所称的无冕之帝。当然,父权开始反扑也是在这里“外戚专权”,至于女人的亲属为什么叫“外戚”这在之前我已经批判过了。
包括现在最爱争执的随母姓,之前我看过一篇专门写汉朝的文:汉景帝的儿子刘荣,在被封为太子时,被称为栗太子(母亲是栗妃);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的母亲是卫子夫,刘据称为卫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进母亲是史良娣,就被称为史皇孙;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从小就被其祖母董太后抚养,因此被称为董侯。
汉景帝的姐姐刘嫖,母亲是窦太后,刘嫖就被称为窦太主;平阳公主随母姓在宫中被称为孙公主,平阳公主死后,继承她封地的子孙就改姓为孙,这说明,在汉朝时,子女随母姓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通过这些能够部分窥探到原始母系女性是怎样生活的,就是之前说过的,在女性失权还没有那么严重的年代,大众观念里,随母姓是自然而合理的事。同时,也不存在“贞洁”一说。
所谓“二婚”、“再嫁”都是非常普遍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婚姻制度本身有多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医学不发达,女性生育死亡率非常高(没说现在就好了,无痛分娩都未普及到位),能够顺利生产或者有过生育经历的女性是非常受欢迎的,证明身体健康、更可能诞下后代。当然这就更证明婚姻制度本身就和所谓的爱情毫不相关,之前我就说过七出里面的无后就是铁证。
同时,那时候婚女丧夫被称为寡妇,也不会遭遇现在“克夫”一说,那时候的迷信是认为女子丧夫是丈夫自己命格不够硬。就像王政君,婚前死未婚夫,还不止一个,当时的说法是王政君命数贵不可言,那些男的是接不住才死的。
但是汉朝因为推崇儒学,儒家的兴起其实是迫使女性成为男性权力附庸品的促进剂。所以在以儒家思想为准绳的汉王朝,妇女地位是直线下滑的,不论以巫蛊之乱杀女,还是害怕外戚专权杀女都越来越狠,比如汉文帝初任皇后疑是吕家女于是杀死其及四子也没见手软。
汉王朝的灭亡带来儒家的衰败,所谓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
再就是唐朝,唐朝的贵女如皇后、公主、太后也是掌握着部分政治权力的,沿袭着之前的母系遗风,也是在唐出现了女帝武则天,在此之后,女性掌权遭遇更多忌惮和阻碍,汉唐时期的女性地位明显高于后期明清;
至于宋朝战乱,将高门贵女至寒门贫女,都被明码标价送给战胜方的故事就不要太多,但在孝道的等级制,皇权和父权之间存在拉扯,部分太后以妻母身份是分得了部分话语权的,同理寡母也成为父权代言人,同时因为战乱,男性大批量死亡,平民阶层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也更多,职业女性的层不出穷倒退法律对其进行宽待和保护,也是另外一方面。
但此时因战乱带来女性的悲惨处境并没有让男权知足,反而因此认为那些被羞辱、强奸的女性丢脸,觉得她们的存在是在抹黑男人、损害男子尊严,于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演变成男权哲学体系(理学)的一环,女性境遇更加悲惨。
元代时程朱理学已经取得统治地位,官方倡导妇女守节,宁可守寡也要终生只嫁一人,做节妇烈女,随之而来“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成为,也就是从程朱理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引导的同时,女性的失权情况越来越严重。
至于大家都很熟悉的明清,明对妇女迫害非常严重,裹脚缠腰活人殉葬贞节牌坊,封建礼法也是最盛的时代,明朝法律中对于女性离婚是非常苛刻的,寡妇也就成为了克夫的“不祥”象征,女子和离需要男子允许,和离后的处境也非常尴尬,包括“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说法也阻碍女性通过读书获得新的认知。
清处于前后交叉地带,既有旧男权的糟粕传承下来,也有新时代男权转变的体现,就是这种冲击下,矛盾中的男权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和稳固,哪怕拿出一个所谓女性掌权者慈禧太后给女性地位“增光”,也不过是新时代男权的障眼法罢了,不提她的出现是作为旧社会代表人物,应该被新时代推翻,就光是她的“掌权”能够有多大范围,她在帝制后期越过男人掌握皇权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况且个体女性掌权者也不等同于女性地位的提高。说白了,她被拿出来是因为要替维系了千百年的帝制背锅,也是为了论证新政权的合理性,所以遭遇的必然是批判。
至于从民国到现在,根深蒂固的儒教理学思想遭遇西方新时代男权的冲击,在依旧没有改变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因为亲子不确定性继续还在闹“非处”“先父遗传”“死过人的房子”这种舆论围剿,对于所谓“贞操观”,一面是性压抑一面又来“性解放”(见之前发过的文),实际上就是女不能离男的一体两面罢了。
就像港台一般,宣扬着自己是先进文化载体但实际上一轮到女性议题就依旧在“贤妻良母”中鬼打墙,追男堕女、维护强奸犯、和男同男跨捆绑、为了掠夺女性生育成果推行代孕等等行为屡见不鲜,就是典型。而大陆放任自由女权继续发展信徒下去,也不过是如此,治不了标也治不了本,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男性建立身份认同就是通过厌女构建的,恐惧而抱团和害怕而排异。新时代男权可不等于女性思想解放,准确的说这里女性思想根本没解放。
男权社会不论什么时期,都就是一个充斥着暴力、谎言、欺骗、血腥的肮脏社会。因为牠们骨子里带来的就是原罪,因为牠们建立的根基都在于此。
——
@看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真是生理性不适,里面的内容都在展示♂的劣根性…
—@作者:🤣天残之所以为天残
//
@男人最擅长把自己的缺点和焦虑投射到女性身上来PUA女性。比如生男生女取决于男的,他说屁股大生儿子;男的生不了,成了男人传宗接代;把能生的嫁出去,不能生的留家里继承,说上门女婿是倒插门;老公死精,老婆打保胎针;男的粗俗鄙陋,女性容貌焦虑;男的烂,要求处女等等等。更甚剥削压迫人的特权流氓成了爱国正义。男人对女性的指责和给女权扣的帽子全是是男人自身的真实情况,纯粹是倒打一耙。
—@作者:牠们对女性的评价是对自己本质的折射。
//
@共产主义只有在女人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第二性男只有私有脑,国家战争暴力机器以及男宣扬的身体强壮于女,全都是监守自盗。没有私有脑的男进行暴力掠夺同族人类,就不需要国家军队政权。没有男的对自己人类同族女进行暴力掠夺,女也就不需要“找个男人保护自己”。“强大=武力值高”是男的的私有逻辑狗屁。社会不必等到物质极大充沛人类思想极大提升的时候才能回到共产,只需要女人真正拿回权力纠正人类集体思想,男xy、xxy、xxyy、xyy总体数量远远远远少于第一性女xx就可以了。
资源明明如此充足,为什么仍有巨大数量的人活在生存阴影之下,为什么不幸福不自由?拜科技教社会还要往哪里发展?世界上的所有生产资料都是所有人共享的,凭什么有人说私有就私有?我认为空余闲置的屋子、土地不使用就是不拥有。不存在囤积的私有欲,人就可以只需要自己真正需要的,每个人完全可以拥有完整的时时处于使用中的生存资源,只要利用率超高,资源绰绰有余。不荼毒于私有逻辑,每个人都生存资源充足,即刻共产。女人复权,共产水到渠成。
—@作者:囤积带来的浪费,是私有制不可以回避的问题。而这种“欲望”更多的是制造出来的。
//
@旧男权,新男权,换汤不换药罢了。如果不推翻男权,那么女人无论身处怎样的社会制度下,都是被压迫剥削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