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竞依赖于性缘关系——为什么妻母会与女儿雌竞?

为什么妻母会和女儿雌竞?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雌竞。
雌竞其实是雄竞的性转,是被扭曲的非自然状态,因为自然界都是雄竞,按照自然规则,雌性是天然的生育主体,拥有生育权力和选择的资格,雄性要通过雄竞争取雌性青睐来留下基因,不被雌性选择只能被淘汰,雄竞是物种进化和基因优化多样化的必然过程,比如鸟类为什么雄鸟之间要比羽毛艳丽要比跳舞要比造房子,因为艳丽的羽毛除了讨雌鸟欢心,同时证明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而男权社会为什么女性会雌竞,因为整个社会逻辑被男人通过暴力进行了逆转,男人不断掠夺、破坏生态环境和垄断生存资源、霸占社会财富,虐杀女人,造成女人的匮乏和贫瘠,再施舍点甜头来实现对女人的奴役,完成了逆淘汰和退化模式。
男人将牠们的存在和性绑定,性化一切,通过性再权力化一切。在这种逻辑下性对于男人就是一切,牠们曾经存在的意义就只有基因传播(当然现在已经没了,存在意义早已消失),雄性焦虑外化到社会意识才会造成性凌驾一切之上的局面,为什么自然界生物多母系,因为雄性生物存在的价值就只有提供配子保证繁衍,而男权将这种价值夸大为一切,甚至认为是生命之始,这种虚假的谎言维持着男权的运转。
包括这几年返古潮流,大众津津乐道的宫斗宅斗朝斗等相关题材作品,对应的其实是皇权、宗族专制、极权。
而婚女热衷于前俩的目的,未必是像现在的影视文艺作品中设定的恋爱脑,不断地雌竞,为了争得一人心得男人青眼,更重要的是特定环境下,男人分享出来给婚女的权力份额影响着资源财产分配和话语权的多少。
现在人的目光总是在古代特权阶层所以造成的误解就是所有人的生活都和特权阶层类似。其实一般能够长期维持的雌竞的背后,必然要有比较充分的物质条件,毕竟能从男人那里获得的精神资源太少,所以实际上,普通阶层的女人雌竞不了多少,因为男人还依靠她们劳动活下去,也就是现在男人幻想自己活在古代就能够三妻四妾是无法实现的。
哪怕在古代,能够有妻妾的都是极少数男人,普通平民百姓是没有那么多心理资源维持雌竞也不需要雌竞,毕竟男人能给的很少,反而依赖于女人才能活下去。而没有女人把持家务或者社会劳动,男人的生活就会无比困苦,所以女人根本没有必要去雌竞。
而现代的雌竞更多是对性缘社会的一种反映,随着时代变化,男权奴役手段也在升级,就如同我之前说过的婚姻自由不过是给婚姻续命打上的补丁,那么抛开资源和物质条件外,背后还有一点是作为性幻想对象的受欢迎程度,思想上洗脑女性将其余女性当成敌对者,达到分化女性瓦解女性联盟的目的。
然后你会发现,整个男权社会对于女女之间的争执是非常关注的,牠们会刻意引导女女雌竞,甚至说扭曲本意来达到目的,也热衷于将女性雌竞事例作为典型不断宣扬和传播,不断地放大这些对于女性个体的影响,才有了“女人对女人最狠”。
比起男人和男人之间耍心机斗狠夺权,甚至打上门了都不会受到关注,不会被定义为男人小心眼,也不会被认为是男人在雄竞。但女女之间有一丁点摩擦,就会被上升为女女雌竞。
譬如女人作为导师点评学员,如果学员是女性,如果导师给的是负面评价,那就拿着放大镜去看,去把两个女人都放在聚光灯下,肆意渲染女女之间的恶意。如果是评价男的,那就给男人找借口说没那么不好,或者实在没法狡辩就直接隐身,不去在意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对于男男之间的情绪矛盾看都不看,更别提过分关注。
包括文艺创作也是,很大一部分女频女作者笔下的女男对比,比如她们描绘的同样是天生丽质,女生就是从小被雌竞雌竞雌竞,好像只有女人在伤害女人,男人就是不管女男,全都喜欢牠,因为一张脸活得如鱼得水。女配就一定是恶毒的,女人就一定要来教训女人,男人在这种时刻都通通隐身。看到这些都烦透了。不由得让人怀疑,都是被性别刻板印象夺舍了是吗?
而社会大众对于女女雌竞的内容的态度也是津津乐道反复盘点,不是踩这个女人就是踩另一个女人,新闻媒体也知道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吸引到社会注意力。其余的都看不到,但是可以拿雌竞当热点当噱头,面临的问题除了选择这个女人就只有选择另一个女人,反正立场都是如此。
女女雌竞是因为资源稀缺产生的,因为男权的垄断,女性被压迫掠夺剥削,导致女性个体普遍匮乏贫瘠,在这种前提下,一方面依旧在有限的范围内争财产资源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在争取男人对于她们作为性对象的认可,前者可以认为是物质,后者则是精神。
正是因为可获取资源的稀缺,才会造成她们的争夺,如果富有或者泛滥反而不会。
很明显的是,雌竞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女人在竞争,这不够准确,雌竞的前提条件必须在性缘关系或者衍生环境内,比如,两位女性为争取同一职位、升学机会而进行正当竞争,比拼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大家都不会认为这是雌竞。
也就是说雌竞的存在依赖于性缘关系和性缘对象,本身就足够狭隘。当然这个性缘对象不一定需要是具体存在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不需要具化的集合体概念。雌竞可以是为了某个具体的对象,可以为了一个还没有存在的“未来对象”,也可以是为了目标对象群体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群人雌竞想要达成的目标是,男人对于她们作为性缘对象的认可,至于后续利用这种认可程度去获得实实在在的资源还是获得虚幻的心理安慰,是之后的事。
很多人能够理解女女之间的雌竞,却对妻母和女儿之间产生的雌竞感到诧异,其实我之前在讲性缘混乱母缘的时候就提过(*“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以性缘混乱母缘的典型),为什么父会对女儿产生性幻想,正是因为性缘社会下,以性缘至上,所有人都可以被解码为性关系对象,以异性恋为例,那么同性就会被解码为和其竞争性缘对象的敌人。
性缘引入母缘是混乱之始,以性缘混乱母缘的真正血亲关系,制造出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伦理纲常,然后又越过那些纲常享受快感,甚至说以性缘去延伸和比较所有社会关系,以性缘作拟,让一切关系都处于性缘宰制之下,正因为性对于男人是一切,放大男身的性焦虑变成性化一切的社会意识,所以任何身份都可以是性幻想对象,整个社会都认为性缘是最高级最亲密最稳定的关系。
为什么妻母会把女儿当成雌竞对象?
因为婚姻这种终极的性缘关系模式其实就是最混乱的社会关系。婚姻里面的女人一直在乱(母系)伦:生了个老公,嫁了个儿子,找到了爹。母不母子不子,把男人提到和女人平起平坐的位置,婚姻的一对一对偶给了男人僭越的位分。引入了乱七八糟一堆亲疏关系,模糊了真正的血缘关系。
因为妻母受性缘影响,只看得到自己的妻身份,看不到母身份,所以才会把儿子当配偶,把配偶当儿子,把女儿当情敌,和女儿雌竞。这种啼笑皆非的场景莫不是妻母为了守着男的,把其余一切女人都当雌竞对象,包括前阵子重男轻女说什么同性相斥,说大家都是女人,女儿那点小九九我明白的很,只有爹买账这种话。
不排除是在借打压女儿立威,确定自己在这个父权核家庭中处于女性上位者的姿态,保证自己在家庭中分到的资源份额和关注度,控制女儿不至于越到她头上(因为妻母的地位其实也挺暧昧的,可以之后分析)。
至于她雌竞争夺的对象是针对于那个巨婴伪父,害怕女儿分割掉她老公的注意力和家庭资源,还是针对于整个社会对于她和女儿的不同评价,见仁见智。
我还见过五十多岁非要去女儿交际圈获得男人欢迎,享受一种比她女儿厉害的感觉,在女儿的同学聚会上身材暴露跳热舞结果被女儿男同学男凝,只有女儿在替她妈生气,赶走那些男人,她妈还觉得女儿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是男疾男户她受欢迎,就像很多性缘脑女性在单身朋友劝分的时候认为对方是看不得她们好。
意思是,比起女儿的认同更在意男人的认同。
我之前还提过为什么一些年长的女性如母辈,喜欢用羞辱下一代女儿的方式获得优越感,比如说女儿丑或者身材差劲,通过谴责女儿的方式来抬高自己,通过打压女儿来向男权评价体系投诚。审判女儿做的不好其实是想炫耀自己做的好。这种攀比之心带给她们作为男权男人认可的性缘对象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如:★母女之间本应有的天然联结更加证明妻母非母的事实)
这种妻母往往不愿意承认女儿的成熟,如果是为了保护和帮助女儿脱离性缘关系和凝视,那是好事,但这种和女儿雌竞的妻母只是觉得女儿变成大人就会来争夺她们作为性缘对象的高认可度,仿佛女儿不长大,她们就不会老,女儿没有作为主体的魅力,她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两相对比才有雌竞,扭曲成这样的母女关系,确实挺恶心的。
——
@殙歹因本质是乱伦,新娘一词暴露了妻和夫其实是母和子的乱伦,而母女雌竞暴露了父和女的乱伦。唯有不造夫不造父可解。
@婚姻不是把男人提到了和女人平起平坐的位置,是反客为主,主客体颠倒:自然界都是雌性能生育更贵重,雄性漂亮雄竞,雌性择取优质精子,生的孩子都是雌性家后代。就人类搞些男娶女嫁婚姻制度,婚姻制度、随父姓、宗族祠堂是典型父系产物,就是为没有生育功能的男性捏造出能传宗接代的假象、使第二性能反客为主而专门设立的制度,男权社会运行法则是先把女性出生权、继承权、工作权剥夺霸占,迫使女性没有经济来源不能自立门户,只能嫁人出卖生育权、冠姓权、后代,婚内剥削女性无偿家务和性剥削合法,控制奴役女性,成就夫权父权。
@于男性而言繁衍和生殖是一切,所以即便在婚姻制度的保障下仍旧存在着普遍的“无后为大”的观念,本质上是对自身无法真正掌控生育权力的恐惧。所以性化一切,洗脑女人性缘至上,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而于女性而言,生育并不是一切,这就是女权从不是父权社会的性转。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却不需要男人,如果你认为这句话有问题,恭喜你,已经被父权社会洗脑成功了。


雌竞依赖于性缘关系——为什么妻母会与女儿雌竞?
http://example.com/2025/04/01/relationship-6/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