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伦理是虚假伦理
因为要分家、要割裂女人、要将性缘引入母缘切断母缘联结,让男人加入,成为父成为夫,然后多了一系列所谓纲常伦理,打乱了原先简单明晰的母系伦理逻辑,婚姻带来的才是真正的践踏伦理。偏偏父权社会又喜欢以联姻来稳固联盟,易女而食,以父血缘为判断,所以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性缘引入母缘是混乱之始,以性缘混乱母缘的真正血亲关系,制造出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伦理纲常,然后又越过那些纲常享受快感,甚至说以性缘去延伸和比较所有社会关系,以性缘作拟,让一切关系都处于性缘宰制之下,就像之前所说,因为性对于男人是一切,放大男身的性焦虑变成性化一切的社会意识,所以任何身份都可以是性幻想对象,整个社会都认为性缘是最高级最亲密最稳定的关系。
性缘带来的就是母子乱伦,将男人的地位提升到与女一致并在日后又加深。
正如一位姊妹所说:「所谓的父权制就是典型的角色错位导致的灾难性成本。」
男人一代而绝,根本不存在所谓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功能,却在男权社会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和责任。于是真正能够传宗接代的女人就被当成生育工具进行交换,把天残放在家族里,把完整的女人送出去进行交换,掠夺生育成果,血缘纽带就变成了“父”,所以也就会出现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成了亲属。
古代的嫡庶之分也是以男为主位,以女依附男的状态来判断血缘亲疏之别而分贵贱,所谓位份就是男施舍给女的一点甜头,是等级制化身。
家国同构,所谓的君臣父子的伦理结构背后也是以食女食母来实现的,嫁娶制度是其核心。
但逻辑经常鬼打墙,比如认为男人高贵,但男人又不主导血脉贵贱,妓女生皇帝的儿子贱;非婚生子低贱,但非明媒正娶的外室生了儿子又能因为儿子而被扶正;既有子凭母贵又有母凭子贵,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妻母贵还是儿子贵,男权是给不出准确唯一答案的。
因为背后的逻辑是虚假的,所以根据利益见风使舵,都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包括随父姓,也是典型的无能之举。男人的亲子确定性是无法可见的,所以只能通过这些形式主义赋予意义。
男本位视角还体现在以男为核心去定义其她存在,譬如如果想到隔辈,会以奶奶还是姥姥自居?更别提所谓的外婆,一个“外”字将母女三代彻底地隔开,试图扭曲母女亲密的血缘关系。母系血缘被视作下等、低劣的。
然而,男权认为女人污染血脉就更好笑了,男人哪里来的血脉。对于女人而言,生的孩子都是母的孩子,而以母为中心建立血缘家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追根溯源都不是一个祖母,根本没有嫡庶之分。
——
@讲得好好,逻辑缜密。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以性缘混乱母缘的典型
看到“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看到有女的公开场合喊自己男友或老公爹我就觉得恶心死了,同理看到“儿子是妈妈的小情人”这种话也让我生理性作呕。当然这不仅仅是她们个人问题,也是我谈过好多次的,她们这些行为被主流认可,轻松占据公共舆论空间,甚至在强迫根本不感兴趣的人比如我(通过各种推送)看到本来就是一种特权。
关于“爹系男友”(“三、爱”的所谓“爹系男友”是巨婴内心匮乏的外在表现)之前写过一篇,这群巨婴实际上是在男人身上找薛定谔的父爱,有兴趣的可以回过头去看看。
所以你会明白浪漫爱叙事并不是只有被塑造成完美爱情故事的那些“甜蜜”和“岁月静好”,浪漫爱叙事中其实也包括对于违反禁忌的美化和追逐,其中有一环就是制造出莫名其妙的伦理和道德,然后再去打碎,让沉迷于这种叙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打破所谓“秩序”的别样快感,而禁忌的背后是一种狂暴,充满神秘感又能够实现升华,说白了,就是因为禁忌才这样做。
举例,男权经典文艺中喜欢描写的出轨(追求刺激,描述情大于一切)、一对多(突破一对一对偶制)、辈分差年龄差阶级差(典型如师生、叔侄、王子灰姑娘),再更严重点,就是恋童癖、兄妹相亲、父女情趣、母子乱伦,当然也不局限于我说的这些,只是这些比较常见罢了。
前者我之前分析性缘关系的时候,有一些就已经基本上解构了,基本每一个比较典型的拉出来都是一篇文,以后有空也会写点,后者就是我这篇想简单分析下的,对伦理结构的突破为什么成为了这些人的追求。
一方面是父权不断引入虚假的伦理关系,模糊母缘和性缘的区别,将性缘作为核心宰制着母缘友缘,掩盖真正的秩序逻辑。另一方面,以男人为主导的性缘结构必然和天残带来的高攻击性和过剩控制欲分不开,必然走向狂暴、变态、扭曲,在德不配位下难免会失衡。
所以,这种人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父权社会造就了很多精神疾病,扭曲人类的天性,因为被父控制导致情绪调节和感知能力失灵,所以转而想要以控制其她人或者被他人控制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不安困苦。但如果生活在一个自由舒展的环境,就不会产生这种“畸形”的观念。
分两方来分析这个问题:想做爹的男人,叫男友爹的女人。
想做爹的男人是享受打破禁忌的快感,为什么当爹会对牠们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一是牠们对于爹这个身份的认同感,牠们深知“父”的存在是什么意义,是可以满足控制欲和占有欲的权力上位者;二是有这种联想代入,也表明对于这些男人来说,“女儿”依旧是可以被当成性关系对象,存在性唤起的,其实也就和在牠们眼里其她被物化性化的女人一样的。实际上牠们对女儿的占有欲已经不仅是物化后的财产,这群人还有些性唤起。
为什么没有实现?在牠们看来是因为身份,受身份所限而不能,当然这种身份并不能完全阻碍牠们施加暴行,实际上每年都会有侵犯亲生女儿的畜生的新闻,而被报道出来的不过冰山一角。
而那些认为身份所限的男人转而就走向了虚构的“女儿”,也就是要和性缘对象玩这种叫女儿的“情趣”,确保自己处于权力上游。
男人对于女儿嫁人的反应也挺搞笑的,妻母不希望女儿嫁人或许还有男权社会下对于女儿走进婚姻的同情,而这些男人对于儿子结婚毫无心理障碍,对于女儿反而“挣扎”,说明其实牠们其实也自知婚姻中谁是被结构性压迫,谁是被结构性保护的。但是为了维系男权统治的稳定,牠们必然不能阻止。要是真心疼平日里催什么婚呢。
而牠们为什么出来哭天喊地说想到自己女儿被别的男人碰就心碎,其实是一份隐秘的不为人知的罪恶,牠们除了对女儿有当成私有财产的占有欲,还有对女儿作为性幻想对象的欲望。
至于那些叫爹的女人,她们真的缺“爹”吗?
父本来就是假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更别提父爱了。就像我之前所说,给牠们批判择偶观的前提是择偶观存在,在我眼里,偶都不存在了还择个屁的偶,一个道理。
包括在过度消费时,我也提过的(★制造焦虑是一门生意,而焦虑本质来自于父权本身),很多需求其实是虚假的,是被包装出来的,焦虑推着你往前,扭曲了你的真实认知,所以才会造成各种浪费。而这种「你以为你需要」本来就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幻觉。
她们不可能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的父爱,但的确可能是缺失了母亲的陪伴,缺一个从小关心爱护给予她们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她们在爱中成长的母,而不是时间精力都给了老公儿子兄弟而分身乏术、无心照顾女儿的妻母。
她们往往匮乏、软弱、无力,可能没有真正得到过来自母辈的爱,病急乱投医就试图拿性缘关系来补童年的亏空,就想赋予父的身份来获得来自长辈的关怀,结果适得其反。
她们不会找人要母爱,因为觉得那是易得的东西,而妻母在性别秩序中依旧是被贬低的,在她们眼里,低贱的软弱无能的女人给的东西自然不如权力上游身为“绝对强者”的男人丢的一点甜头,甚至说她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获得男人给的一丁点“权力”越过妻母本身——这也是一些家庭中扭曲的状态,即子代和母代之间因为最高者的态度倾斜存在的权力拉扯。
至于母子一说,更好理解了。
男人不论想没想,恋母情结单指性缘关系的话只是证明男是天残,是人生里只有性的第二性供体,是对第一性的追逐,任何女人都能变成牠们性幻想对象,实际上男人的一生都是巨婴找妈——具体见★男人的一生——巨婴找妈那篇文章(“三、反孝”)。
我之前说过,男人的一生就是巨婴找妈,男人认妈跟年龄没关系,只是想获得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获得精神滋养和抚慰。比如鲍毓明,牠就是典型,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男人能够将被牠控制人身的未成年女孩当成精神上的妈妈,一个为了满足他们变态的控制欲、施虐欲、占有欲的恋童癖和一个弱小、无辜、方便下手又容易掌控的受害者,你知道男人精神上有多贫瘠和匮乏了吗?
出于伦理限制,牠们可能没法将母亲作为性对象,但依旧作为性幻想对象转向其她女性,也是一个逻辑。俄狄浦斯情结会在男人身上出现是第二性在男权社会下欲望的无限扩张,畸形又病态,而为什么恋母,因为母是完美的幻想对象。
“妈妈,你是我的妈妈,你应当为我付出一切。”
大概就是最好的概括。
至于那些愿意当妈的女人,我实在不想分析了吧,因为即使不玩这种口头“情趣”,婚女也一直在当妈。可能是她们需要被认同感,因为被需要所以感受重要性和存在感,然后再陷入自我感动。
实际上,以身饲虎,得不偿失。喂养出来一只只的寄生虫反过头来压迫自己。
所以这些被主流制造出来然后说自己是在对抗主流,这是不是有点可笑?包括一些嘴上说着背德**(禁忌?),但实际上那些规则本来就是男权制造出来的规则,里面有多少和婚姻相关?至于真正的血缘乱伦也是在父系常常出现。
这些就是典型的以性缘混乱母缘的方式,本质上是对男权标准的一种复刻表演。这群人还自我陶醉自我沉沦自我感动,当然我这么说她们可能看到后还觉得大好,就是这样让我觉得恶心极了。
——
@作者:性缘混乱原本的母缘亲缘友缘关系的例子还挺多的呢,大家要是感兴趣我可能以后还会谈(画饼),这篇主要是被恶心到受不了。😮
@蝻人的妻、母、姐、妹,都是他们的供血对象,无条件给情绪价值、资源和关注,牠们为什么还要向外找?/
是因为伦理压制不能性占有,所以往外找吗?
//
@这个是真的让人生理不适…特别是亲耳听到亲眼目睹蝻的在公共场合对着一众人(特别是女儿在场)说出这话🤢🤮
—@作者:夫、父的出现本来就是乱伦。
父系伦理是虚假伦理——姻亲不亲②
为什么姻亲不是亲缘关系?
其实,所谓的姻亲,虽然带了一个亲字,但其实就是不亲。
亲缘关系存在于母与后代之间,女人作为母亲和后代之间缔结的亲缘关系是可以被见证的,一个女人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女身经历停经、怀孕、妊娠、哺乳等等阶段,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和后代之间的关系,是大众都可以明眼看见的,包括延伸的姊妹、姨表、姥姥与孙女等等,是谓可见性、可言说性、可证明性。
而男人与后代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见证的,即使发展到现在可以验DNA或者说古代滴血认亲(没什么准确性)这些技术其实都侧面验证了男人与后代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公开透明,牠们要保证自己与后代有血缘只能通过控制女人人身的方式(要求女人主动或者被动守贞),包括为什么最早出现过产翁坐褥,就是男人想通过这种形式主义强调自己与后代的关系,是谓造父。
婚姻即是保障母之夫为父的手段,婚女从夫居随夫姓照料夫的母父,其实就是人身依附和强制捆绑,所谓结婚了就是一家人,反复强调对方的母父也是你的母父,你要好好孝顺这一系列逻辑其实就是对于这一切妻责的继承。而以婚姻拟制关系来代替以血缘形成的亲缘关系就更是男人窃权的表现。
因为婚姻这种终极的性缘关系模式其实就是最混乱的社会关系。婚姻里面的女人一直在乱(母系)伦:生了个老公,嫁了个儿子,找到了爹。母不母子不子,把男人提到和女人平起平坐的位置,婚姻的一对一对偶给了男人僭越的位分。引入了乱七八糟一堆亲疏关系,模糊了真正的亲缘关系。
我曾经说过,哪怕法律上历来承认这种因婚姻身份带来的“亲缘”关系,利用结构对两个根本不亲的人强加人造的拟制关系,实际上依旧不亲就是不亲,姻亲既没有天然血缘关系,也无法经历友缘的自由挑选。
直接将妯娌、夫妻、公婆等毫无血缘关系之人因为某对女男的婚姻聚集在一起同居,美其名曰“合两姓之好”然后强加双方的亲属关系,要求你去认可婚姻拟制的关系是真的“亲”,如何不出问题?
包括所谓婆媳矛盾为什么愈演愈烈,为什么那些家长里短的婆媳剧那么受欢迎说是说出了心声,除了特意把女人之间的雌竞拿出来当典型案例制造舆论氛围离间女人外,其实还是根本不亲的陌生人要放在同一个屋檐下争夺资源和关注度。
父权下,总是要调和核家庭和大家庭的关系,而女人总在其中窒息,从夫居其实就是和一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活在一起,这和住宿舍遇到陌生人又有什么区别?再加上你住宿舍可能和舍友还没有利益冲突,而父权家庭内因为强制人身财产的捆绑,关于资源分配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更别提本来血亲因为父权的存在也会不合。
姻亲根本不存在可见性,也不是亲缘关系。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实际上就是为了让男权易女而食的逻辑能够顺畅进行。胡说八道什么合两姓之好,如果是通过交换能够真正传宗接代的女人出去的方式来实现,其实就是自欺欺人。
想联合靠姻亲靠女人牺牲也不问一句凭什么啊?想联合但不放心,女人嫁了就能放心?骗谁呢。
父系伦理不过是自取灭亡。
★父系伦理是虚假伦理——同姓不婚不可能最早出自父系传统③
古代男权禁止堂兄妹、同族结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欺欺人,因为依照父系血缘来排除近亲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误差,为什么?因为之前提过,父系血缘不可见。你连后代是不是和男人存在血缘关系都无法保证,依照此种方式去排除近亲不是搞笑吗?
男权社会特别在意“父子有亲”就是父子无亲的表现,男权越是强调需要明确父与子的血统关系以保持或巩固父权制和父系继承制,就越是无法确定这种关系,因此衍生出很多莫名其妙的无理规矩。说白了,父系伦理把很多关系搅得一团糟。
讲究同姓不婚应该是对母系的模仿,女生称姓,姓不可变,母系的姓理应用来区分是哪个母亲生的孩子,母缘明晰。而母系逻辑下,亲缘与性相排斥,至于这个原则是因为实践中亲缘对象生育的后代多天残夭折,还是女人基因中本身就带有对于亲缘对象的性排斥不可考,但这种优生优育的智慧成果被继承了下来。
在原始母系,姓的意义在于区分你是哪个母系部落的后代,而性与亲缘相排斥,所以母系社会同姓不婚即是如此,女生的后代通通随母姓,既保证了基因多样性传递同时也减少了因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病多发。
父权人问那母系怎么判断近亲繁殖,岂不是都在近亲繁殖?原始母系可能并没有如今科技发达,但也比混乱的父权封建时代好多了。
首先,择优精就不存在跨代或者隔代的问题,年龄差距就在这里,雄竞成功者的配子最佳年龄就只有这个时间段,不可能出现父权人臆想的爷孙、父女这种说法;其次,亲缘与性排斥就排除掉了本母系部落内存在亲缘关系的对象(母子、兄弟姊妹、舅甥等)相交的问题;同时,当时的男人游走不同部落本身也就分散了血缘集中近亲繁殖的可能性。
亲缘与性相排斥在母系是可以保证优生优育的一项有效原则,那么父系早期提倡的同姓不婚只可能是母系遗留下来的传统,母系区分不同原始部落血缘来源(哪个妈哪个姥姥哪个老祖母),然后同姓之间不生育后代,自然就规避了近亲繁殖。
而延伸到父系,就以性缘为主导,和自然原则违背,假造的亲属关系即假造的性禁忌。后代开始随父姓,所谓的同姓不婚规则就不存在之前的有效性,所以我说大多数时刻都是在自欺欺人。父系社会的同姓变成了以父姓主导,血缘反倒是混乱得很,尤其是姻亲,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却成亲,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血缘关系,所以频频发生惨剧。
而且因为父权必然将父系血缘作为至亲,将母系贬低到不是亲的地步,所以才造成了姨表不亲的局面,亲的姨母反而被认为不亲,姨表不亲体现的是母系不亲,妈妈的妈妈称为外婆,妈妈的亲属称为外戚,内外之分也是打压女性亲缘,将娘家视为外人。女人只有生儿子才能叫亲。离婚女性被视为低人一等,生女儿的低于生儿子的,这就是男权序列。
封建社会的姨表结亲反而被认为是亲上加亲,这在母系应当是很难想象的。包括所谓的乱伦的神话传说(第四章讲)应当是母系向父系转变过程中,男权性狂暴触发的场景。
父系的同姓不婚成为了炫耀父系血脉的工具,而亲却是不亲的。包括男权礼法中的服制也非常自欺欺人。
这种姻亲下的乱伦,本来就是制造出来的混乱伦理,本来就是谎言。父系伦理逻辑本身混乱,那混乱伦理就是可以讨论的。
——
@莴苣组那个关于红楼梦的帖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抛弃姓氏,用母系遗传条条列出书中的血缘关系,发现男权偷天换日
—@作者:没看过那个帖子,但能够想得到,随便扒一下父系宗族的“亲属关系”就知道有多荒谬。其实感觉很多事就是太简单明晰,只要肯跳出父权逻辑就行。
//
@父系就是乱伦,用性缘混淆亲缘,用性交混淆孕产。至于“女儿是爹上辈子的情人”、妻母在儿子身上找爱情,这种明目张胆的乱伦关系,父系人也能恬不知耻地嚷嚷
@难怪父系如此荒谬无常,可恨的是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姨表结婚不可。却被蒙蔽双眼不去深思这其中的缘由
(❀邮箱:从《红楼梦》看女性是如何被家族排除出去的 (do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