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浪子回头的“追妻火葬场”文③(追妻篇)

浪子回头的“追妻火葬场”文——追妻篇
之前说过,这类作品的读者画像大概是已婚多年苦守婚姻不肯放手又觉得委屈,所以希望男人能够就自己的错误道歉并且改邪归正的婚女或者预备役性缘脑,以及少部分情绪阈值比较高要通过强烈矛盾冲突戏剧化情节刺激情绪引起反响的女人(可忽略不计)。总得来说,要么在虐待中受挫一厢情愿期待男人改变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要么在社会和家庭的长期驯化下大脑已经被弄坏的受虐狂。
虐恋可不是亚文化,而是主流文化的一环。迎合吃苦受累、忍耐宽容的驯化模式,男权社会制造了一大批女性受虐狂。毕竟虐待又不止在性缘关系中存在,在整个男权逻辑里面女人时刻都在遭受着虐待,为了维持受害者情绪稳定,让她们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当然要进行一些精神“安抚”让她们自愿接受这一切。
被社会和家庭虐待的女人,再被性缘对象虐待,她们也会觉得很正常,活在施受虐关系中让她们习惯,所以才想方设法找借口合理化一切。因为她们就是有病,认知扭曲,没有健全的自我,当然也无法想象正常的交往关系,而且处在性缘至上和对偶制的前提下,她们认为自己是无法离男的,所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会是她们的难题。
所谓的“虐恋情深”一定是迎合了受虐狂取向的,光是虐待是不够的,施害者如果不幡然醒悟尽力弥补就无法构成这批受虐狂的“爽文叙事”,那么,作者就得对于虐待行为进行合理化的包装和美化。
具体怎么去美化呢?
如果是要美化之前的虐待行为,那就是需要反复强调男主对女主的“深情”,美其名曰“男主不是不爱,是不懂爱啊!”,是“爱而不自知”,再配合“爱能超越一切”“爱能止痛”“爱能创造奇迹”的爱情至上口号,差不多就完成了;
或者干脆强调“男主都是为了大局不得已而为之”,以男人的“被迫”“不得不”来证明牠们的“清白无辜”,将原因都丢给别人,千错万错都不是男人的错,是这个社会这个时局逼牠们的,再试图将虐女行为一笔勾销。
怎么说呢,这种自欺欺人其实挺常见的,不信就去看看大多数说婚姻不好又不肯离婚的婚女是不是每天都在深陷自我感动的精神胜利法之中。
我说句不好听的,她们其实很享受这种自轻自贱自贬的受虐状态。不然你不能理解她们为什么每天都在哭嚎自己好痛苦却坚决不离婚的行为。
譬如婚女的老公出轨或者嫖娼,这个消息可能是是婚女自己传出去的,但她们传出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离婚中获益,而是通过舆论把男人逼回家,她们对待这些都是忍忍就过去了,和所有人哭诉婚姻不幸,回家还要捧着那个烂男人,因为那是她们亲亲老公。至于男人会不会认错会不会回心转意会不会下跪求原谅,谁知道呢?大多数是不会的。
她们实际上就是或主动或被动地在享受自己在别人眼里这副贤妻落难的模样(有沦落也有自愿),并试图用自己在虐待中的“牺牲奉献”来控制施虐者。但她们往往没法真正控制施虐者,因为男人根本不认同她们的付出也拒绝被她们道德绑架,她们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所以她们只能对孩子哭诉“都是因为你我才不离婚的”。
这种情感索偿无法从对她们施加虐待的加害者(男)身上获得,她们无法放下自己对于男人的情感投资又不能接受自己亏得血本无归的结局,于是她们就把这种情感寄托在了所谓追妻火葬场的小说里自欺欺人。
将这种责任强加给她们笔下的男人,让牠们开始偿还情感债务。正是因为现实中她们的情感投资没人理,也不可能发生男人回过头真正认错的行为,所以就寄托于虚拟。在虚拟中实现占上风,好像就可以逃避现实一样。
这也就是她们热衷于追妻的心理动机。
如果一个男主从头到尾恶劣下去,女主自始至终都只是在受虐,这些读者当然就会不爽,因为她们在这故事里读到了自己。她们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看男人幡然醒悟痛不欲生的模样,男主各个都要悔不当初,不然她们怎么去面对自己家里那个不以为耻的老公。
文中女主遭遇的一切痛苦,如虐待毒打、出轨冷暴力、流产等等,都可能是这些读者经历过的,但她们经历过的只是默默忍受,并没有什么后果,男人也从不会认错。她们想要挽回男人心,又要体面,觉得男人必须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偿所愿”,所以她们在虚拟里想看到男人作恶后的痛心疾首,是极度匮乏之下的情绪补偿。
追妻中出现的挖肾剁手车祸绑架,其实就是她们希望男人在她们幻想里认错的具化,但这种认错,她们在现实中是无法得到的。至于这种设定,我之前有说过,男的火葬场车祸自残求原谅这种垃圾情节,失忆车祸癌症是批发来的,说到底就是对人物和故事本身设定的怠惰,至于不论怎么虐待女人,一旦男人要死了就是好人了的逻辑,说到底根本不是虐男,就是为了男的狡辩,为了男的着想,目的性极强在为了替男的抵消过去而已。
她们对男主的投射其实就是对自己性缘对象虐待投射的一部分,自我安慰说“他不是不爱我,他只是不知道有多爱我”“他只是不懂怎么爱我”“他还没发现我的好”,不然她们怎么面对生活中的这一切啊。
她们的心理状态就是这样,受虐狂一直在犯病。男主怎么虐待女主都没事,只要牠最后悔改,就依然是合家欢的大结局。因为这是她们对自己人生最好答案的终极想象。
我对她们的看法就是,在畸形的社会里,一些有病的思想传下来了,然后因为它们存在,大家会为了合理化它们找无数借口给它们贴金,弄一些认同它们存在正当性的分析,就像屎里淘金,我觉得真没必要。不敢抛弃性缘至上浪漫爱叙事,一直在性缘里打转自欺欺人的所谓“自我”,根本不值得表扬。
总的来说,塑造这种情节和形象到最后还是为了让女主给这群“坏男人”爱,给这些行为找合理化借口,那叫一个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各个跟救世的菩萨一样,可惜这群菩萨眼里的世界只有男人,舍身忘死舍己为人也只为了男人。
——
@“虐恋可不是亚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一环”,无比同意😂😂。所以我最近发现可以去看一些关于sm行为的研究来代入普通的男女关系视角,因为逻辑完全一致😂😂
—@作者:老早之前也挺多姊妹问过我怎么看sm的,其实在我眼里就是一群被畸形社会折磨病了的病人又折腾出来的东西。(不过我对分析这个一直没太大兴趣就没公开谈过)😂
—@的确差不多,都是变态的主奴关系。
//
@沿着设置好的路走下去,可路的尽头是女性的死亡和对女性的剥削
—@作者:嗯,只有打破这个陷阱才能真正走出来,不然永远在里面鬼打墙。只是自欺欺人,为了“心安理得”地继续维持现状。
//
@我觉得虐女+追妻就是典型的打压控制手段,打一棒子给颗甜枣,然后轻易地把女性控制在掌心。从文学角度说,虐女是铺垫,是反衬,让后面的追妻显得可贵,🤮
最近看海妖的呼唤,感动得热泪盈眶。要是女性从小看这样的作品长大,该多好。
—@作者:其实这些就是有病的人写的有病的东西。包括很多匪夷所思猎奇的“性癖”也是如此。😂
//
@最近“消失的她”这部电影不是很火么,有个网友去看了,说影片最后15分钟差点没把她创死:“毫无防备地走进谋杀陷阱,最后一刻想的是用孩子让他回心转意;闺蜜复仇只为了质问男的一句后不后悔;彩蛋是男的幡然醒悟家庭美满幸福生活”,emmm……这彩蛋不就是一种追妻火葬场么。电影我没看,一是导演本人,二是因为我的几个婚女同事看完后在办公室激情推荐,我就知道这电影肯定有💩,去看的话估计就是花钱买💩吃。
—@作者:我没看,听说有姊妹吐槽这大火的电影讲得浅薄却引起女人震惊,女权讲的更深刻的反而没女人听。
——@我也没看,但铺天盖地的宣传营销,我不关注都会推到眼前,我朋友圈几个还发了去看的照片,一个发文气得面皮都不香了,只能说很难评。
—@作者:只能证明,女权的思想传播,任重而道远。


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浪子回头的“追妻火葬场”文③(追妻篇)
http://example.com/2025/04/01/problem-3/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