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精致利己主义的践行者
借着高考翻过去的微博,突然想起了好久没有联系过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里的她。
我一直特别羡慕,不,应该说是非常欣赏和崇拜那种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够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付诸行动全力以赴的人。
大学班上有很多同学现在说出去要么特别光彩,像是最高学府、出国深造、社团主席,要么说出去特别光环,像是不怕苦累的支教援边。
说对这些“精英”不羡慕是假的,可是这种情绪一下子就过去了,毕竟自己也没有多差。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同班却在隔壁寝室的一个姑娘。
大学四年在学业上兢兢业业没有放松过一秒,年年拿奖学金,没有低于二等以下却也没有活跃的社团表现支持她拿到国奖。每次班会都参加但是因为不和同班女生共寝而关系一般,不怎么凑在一起而显得亲热不足,后来班级聚会也不来了可是却一点都不在意这些。
更难得的是,她看上去“不合群”,但她并不觉得自己这种状态有任何问题。她坦然接受了这种大众评价,并不会硬要勉强自己挤进我们班级的空间。整个人肆意洒脱而又不失礼貌,也不会汲汲营营地非要整理好每段人际关系。说冷漠一点,是她根本就不在意。比起我们这些注定的路人,她更在意自己的感受。这让当时还深陷人际交往泥淖的我着实钦佩。
社团也只挑自己喜欢的,明明个子小小的看起来特别瘦弱却在大一毅然决然地参加跆拳道社团,第二年招新的时候看到她在街头表演都还挺惊讶。说活跃吧算不上,说死宅吧更不是。只是她兴趣社团坚持下来了,院级学生会这类可以写进简历的社团反而退了。也并不在意档案怎么写才好看。
到了大三,凭自己的成绩就可以拿到保研名额,不需要杂七杂八各种掺水项目的加分。她放弃了,就是别人这么视之珍宝,她唾手可得的东西,说放弃就放弃。是家里没钱给她念书?不是。是不知道研究生文凭市面上更值钱?也不是。她想转而出国深造?更不是。
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可是她是认真的在学习。我也不清楚到底她为什么放弃这些机会是为了什么,有没有可能跟我曾经想的「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应该是神圣的,不应该被世俗的功利目的亵渎」相似。
后来在洗漱间碰到她,听大家一起闲聊,她的工作已经定好了,是某地的检察院。还没毕业就甚至连床位保险什么的都弄清楚了。你看,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做任何事都知道每一个细节。知道什么时候该停,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最好,知道怎么做自己最开心。而不是这个社会对她的评价影响她去做一些她可能并不喜欢的事情。
从她身上,我知道了,如果一件事,你觉得似是似非,可有可无,就已经表现出不喜欢了。只是这种不喜欢不会影响你做这种决定。但是喜欢是藏不住的,你喜欢的话你一定知道你喜欢。
形形色色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大学里比比皆是,人人都只是如行尸走肉遵循着所谓的社会法则按部就班地做事,比起喜欢,她们更在乎获利。什么事情功利性强,什么事情在简历上写起来好看,什么事情对以后求职换工作有好处,就做什么。
可是像她这种放弃已经到手的功利、愿意丢舍唾手可得的机会的人,我暂时就遇到这么一个了。虽然关系平平但印象深刻,每一刻都在反衬着我的懦弱和不堪。
羡慕她这样的人,随心所欲。我暂时做不到,希望以后能做到。愿她以后,桥都宽阔,道路都光明。
这条微博发布在五年多以前,我想她现在或许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
@也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
@我也深陷人际关系泥沼中
—@作者:慢慢会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
做自己即使头破血流也很痛快
那天翻以前的微博,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我。
我高中的时候特别羡慕一个女生,我觉得她几乎拥有了我所羡慕的一切,如果有魔镜问我想不想放弃自己而成为另外一个人,我一定会说出她的名字的程度。是的,我那个时候自信感一直不足,宁愿做她人也不愿做自己。
但是有一次,班级在开班会决定要不要提前开空调,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其实那是非常小的一件事,但是因为当时班主任倾向于不开,那时候空调刚装,涉及班费电费等方面的问题,班主任觉得麻烦,就想大家忍忍吹吹电扇就过去了,所以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明明大家都已经热的不行了,电风扇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了,可就是没有人说话,虽然天气燥热,但教室安静得就像深夜坟地一样。我不记得我当时是一个什么班干部了,反正不是班长,因为那个我很羡慕的女生是班长。我那时大概是学习委员?反正其实这种话也落不到我头上说。
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举手站起来,然后把想说的话说了出口。班主任看到我这个样子,非常坚定,也就同意了提前开空调。我当时真的开心得不要不要的。班上也是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
后来我跟那个女生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因为我们俩当时关系还不错的那种,在路上的时候我们闲聊突然就聊到了这件事。我就问她,你不想开空调吗?她很诚实地跟我说她也想开,但是她知道一定会有人说,所以她根本不用挺身而出去触班主任的霉头。
我突然间好像顿悟了什么。我就问她,既然你也想要开的话,为什么你自己不说呢?如果我不去说的话,你会选择站起来说吗?她跟我说,她觉得一定会有人说的,所以她绝对不会站起来。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就跟她说,其实我也只是说自己的想法,既然我们都是想得一样的,目的相同,为什么你不会愿意去说呢?她的解释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原话了,大概就是「反正别人会去做,为什么我要去做呢」这种意思,甚至还劝我以后多思量。
所幸因为我和她之间的情谊,她并没有选择对我说谎,也没有支支吾吾地说可以忍受炎热所以无所谓的场面话来骗我,因为她知道我一定会相信她。即使是谎言也会深信不疑,所以她坦然承认她也想开空调,她也坦然承认了自己一定不会说出来,她选择了对我诚实以待。
其实「枪打出头鸟」这句谚语我早就学过了,但是切身体会到还是她教我的。现在来看她做的也并没有错,不过就是在明哲保身而已,她一直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够不花一分一毫就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因为知道一定会有人去做,所以呆在前行者或者说殉道者的身后就好,也不会遭到对立方的记恨。多么明智的选择,她那么年少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实在是令人羡慕。
可是我也并不后悔,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那确确实实就是我真正的想法,我没有说假话,也没有说别人的想法。通过我的努力让别人接受我的想法,我从没觉得我做错了。
其实哪怕最后班主任并没有同意我的要求或者我的建议而且对我这个人产生了“不好管理”的恶感,我觉得我也不会后悔的。至少这个可能性,我切实努力过了。
但是那一刻起,我却觉得,在愿意做全部的自己这一点上我并不羡慕她了。其实现在来看也无需对她的选择做出过多评价和判断,因为当时我也是在她身上存放不应该由她负责的期待,即使幻灭,她依旧有很多我不曾拥有的闪光点,让她为我的一厢情愿买单是在无理取闹。我只是单纯地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更喜欢那样横冲直撞的自己,即使有些时候一腔孤勇显得有些冒失鲁莽。
那个时候的她们会想“为什么不能是别人呢?”,然而我却会想“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虽然这在她们看来不够“机灵”。
后来,在人生的分岔口,我又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抉择,我经常会想起当年的她,也会想起当年的我。
感谢她对我的足够诚实,也感谢自己从来没有后悔。
——
@我现在觉得把后果直接剖析出来我反而不怕了,可以更“刺头”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
我小学曾经有过一个死党。下意识用死党这个称呼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立场,都曾经旗帜鲜明的写上了对方的名字。
我们俩一起吃饭一起放学一起在学校的路边摊上买小吃,虽然并不住在一起但也一起搭公交车回家,黏的形影不离。当时学校流行淘气包马小跳的书,我们俩还私下把同班的同学代入进去,自己也分了中间的两个女孩子的角色,虽然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那两个女孩子叫什么名字了,而原作者也深陷抄袭风波。
我当时以为我们能够一直这样,能够一起长大。
后来等到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她因为爸爸工作调动而要转学去别的城市。当时不像现在,我们没有手机,电脑也因为我们家教太严作为小学生是不能用的,而固定电话一旦换了住址也就变了。
只是那时的我对此毫无察觉,我并没有去送她,也只记得她离开的那一天,给我送了一对陶瓷小猪作为来年的生日礼物。因为她说她自己是属猪的,这样也算她就陪在我身边了吧。
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还以为时间距离都不可怕。还以为她不过只是离开我一小会儿,像是旅游,总会回来的。可是这片土地幅员辽阔到太容易失去一个人的踪迹,直到后来等我长大,我才发现原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离别。
后来,时间一晃过去六七年了,我曾经以为我将永远消失在她的世界里。而这次离别也成为我后来求学的日子里记叙文写作里常用的素材,从初中用到高中。可是等我高一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我们就又找到了对方。有了对方的电话号码,有了对方的QQ。
我在那一瞬间就想迷信一次,一直在说服自己要不就相信命中注定吧,也许是时间真的能让走散的人再重新相遇。
她找到我的那一天,在她的空间里写了一篇日志来纪念我们的重逢,名字叫做《我有痛快过,你有没有》。好像后来还被她上了锁,只能我一人看。日志的具体内容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而今再去看她曾经写过的我又会觉得太害羞。
可是我清楚的记得,在那个不如现在发达的网络时代,甚至我才将将接触互联网不久的时期,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最佳损友》这首歌,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这原来是里面的歌词。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听懂那究竟是什么意思,觉得可能她也不太懂歌词含义就用了。
后来我逐渐能听懂这首歌了,我才知道,原来她对于我们的重逢也如此在意,原来这种失而复得的快乐不止我一人入戏太深。
找回彼此的我们就没有再走散过,现在也还是朋友圈互相点赞的关系。可是我如今又觉得其实当初我们在她离开我的那一天就已经走散了,被时间冲走无法回头。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当时的她和我早就已经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了。
随着时间流逝,也越来越能体会到,朝夕相处的陪伴对于一个血肉之躯有多重要。我们的感情都是在鸡毛蒜皮里面升温。
这样说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当初的我一语成谶,我那时候对于这次重逢也很高兴,她写了那篇日志,我也发了一条说说引用卢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失去的东西总会找到方法回来的。」
那时的我忘了后面还有一句:「虽然回来的方式有时候和我们想象的总有些出入。」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只是想感叹: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得她曾经为我写过的那一篇日志。
这证明着,原来我曾经也是一些人人生的一部分,是她们故事里无法越过的存在,她们也因为我改变过自己的轨迹。
而她在岁月的长河里曾经试图拓印下我的痕迹,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令人感动了。
过去舟车劳顿数年也见不到的人,如今在飞机上睡一觉醒来就见到了。过去写封信寄张明信片也会半路丢失,如今躺在家里沙发上只要有信号就能视频电话。在那个失去一个人的消息如此简单的年代,我就只找回了这一个故事。
不过更好的是,我已经坦然接受生命中有人离开有人再来这件事了。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
——
@好棒啊😭我小学也有个好朋友,她四年级时转学走了,我们一直有QQ,我还记得他爸爸和我说她们家在某个血站旁边,在楼上可以看到儿童公园,还有她家的地址(很奇异的是我忘记为什么是她爸爸告诉我,我全然没有再之前的印象,只记得这些关键信息了)…高三我们又重新联系上,某天早上我出门上课,她发来短信,我觉得好奇妙仿佛我们的缘分又继续了,当时天尚未亮,我记得有很多星星。后来还是再次失去联系。她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在我心里属于特殊的那个等级。再后来我又有了其她的、新认识的好朋友,有失联断联走散甚至绝交的,也有持续多年的。友情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自己可以选择的情谊。读到您这篇文章突然有感而发,她应该也会记得我吧😊
—@作者:很多时候都是「我曾经有过一个朋友」,可是我们也知道曾经的这个朋友给过我们多少爱和能量。她会记得的。
//
@那两个女生应该是路曼曼和夏林果吧🥰
—@作者:哈哈,应该是的!
//
@想到我小学上英语课外补习班时结识的那位玩得好的女生了,后来我不上补习班了,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就这样彼此消失于茫茫人海,再也没有找回来过,据后面同班的其他女生(和我一个初中)说她可难过了。记忆里我们都是差生,那时候一起买辣条吃、一起抄作业、一起被老师骂、一起听写单词不及格、一起探险、一起和楼下保安玩追逐战……这都十四五年前的事情了,仍旧记忆犹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