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母父的提线木偶,也可以不
走出婴幼儿心态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负责,是对是错都不要紧,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困境:
第一重,已经习惯被控制,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母父掌控那么多年,长期的灌输之下让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事事听从,控制欲强的母父也培养不出来自主的孩子。这里流行的亲子教育并不是爱,而是孝道。这群孩子生长出自我来反抗母父的控制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第二重,学会做选择是一种能力,需要在长年累月的锻炼下不断提升。而这些孩子因为活在高压控制下,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没有锻炼没有兜底的前提下,远离母父做出的社会选择很容易失败,而失败后要承担后果,更容易让她们否定自己从而回到母父的“怀抱”。
第三重,让别人为自己负责的懒惰心理,期待能够将所有过错都推给对方。因为从小自己担责的场景很少,所以不愿意承担责任,想把责任往外推,而放弃责任就是失去权力,从小时候衣食住行到长大工作婚育,想要将决策失误推到别人头上的结果就是失去决定权。
说更直白一点,嘴上一直说着“我爸想让我回家乡”“我妈想要我结婚”“我家里想让我快点生孩子”然后听她母父的话的人,以为自己是在不得已顺从母父,实际上是在主动让渡自我。
因为这种人会有一种认知:「认为只要乖,就可以不对自己负责,就可以安心当巨婴,就可以拥有归责于对方的资格。」
不想挣脱父权束缚的人,可以一直活在母父的笼子里,精神上永远不断奶,永远做无法为自己负责的巨婴。报学校听母父的,选专业听母父的,找工作听母父的,辞职还听母父的,结婚听母父的,离婚还听母父的,生孩子也听母父的,治病听母父的,哪怕去死也是。
填志愿的时候听母父的,她们可能只是想少出点钱,分数线超出一大截也要告诉你免费师范专业对你以后最好,心里想的是女孩子就是要当老师,体制内稳定,便于相夫教子;
找工作的时候听母父的,她们嘴上说天花乱坠劝你回家,说回家对你如何如何要好,等你回家以后,才知道她们心里想的是你离家近方便照顾她们,有利于晚年养老;
结婚的时候听母父的,她们说女人都是要结婚的,甚至不惜以命来逼你,你听了,然后她们死了,你顿时傻眼了,你的婚姻你的生活算什么呢?她们这么多年强加给你的一切意义又在哪里?你浪费了几十年只为了她们给你施加的催婚压力。
如果把她们的话当成你行为的理由,实际上就是在逃避责任,在为自己找任何决策失误的借口,我说过的巨婴的认知里自己是无法接受失败的,更不能承担责任。
你可以永远听她们的话,因为安全,反正怨恨她们的错误决策就好,然后一辈子后悔一辈子怨恨一辈子听不到道歉。
她们怎么推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你觉得把责任和权力甩出去就万事大吉,但后果是由你自己承担的。这种想法或许和年龄有关,但也没有必然联系。或许存在信息差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差别,也或许没有,信息时代的母父并不一定会比孩子懂得更多。
但是只要你没有勇气拒绝母父,就只能一直按照她们的安排行事,如果一切顺利还好,如果不顺利呢?其实不管人生顺利不顺利,作为人来说被剥夺独立个体的思考和决定权必然招致怨恨。这种人不甘心却不努力,或许一辈子都没法和自己和解,也没法和母父和解。
所以,成长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坚定自己的选择,反抗母父的横加干涉,不然你就是学什么课程都要听她们的,填志愿也会被更改,工作生活什么的都要以她们为主。我曾经说过,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精神上的弑父,这种教育和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博士学历也不保证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很多人都喜欢那句鸡蛋从里面打碎是生命,那你也可以把父权家庭当成蛋壳,你要从里面突破出去才算真正来到了这个世界。
成长究竟是一场漫长的自杀,还是一个人的旅行,纯粹是看你有没有放弃自己。深陷痛苦的女性需要自己走出来。
怪她们毁了你的人生,然后呢?
那可是你的人生。
——
@真的,写得太赞了。受益匪浅。
@写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