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文艺不过是维系男权的一种手段

前车之鉴如此之多,到底是谁还在说作者本人如何并不影响其创作的作品,究竟是谁还在说文艺创作和意识形态毫无关联。
男权文艺界都快被男作者给腌出味来了,还有一堆女人在里面寻找精神导师,求牠们来给自己的人生指引。
男作者一被扯出来家庭生活一团乱,又是杀妻又是杀子又是虐待又是家暴,这些问题每一件我都可以在不同时代给你找出不同的男作者来,光是我提这几句,眼前就略过很多被主流吹捧的男公众人物。
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瑕不掩瑜”“不关注私生活”,就开始“人无完人”“不关注牠的作者身份”,很有意思的是将一个绞合父权主义者和男作者身份的人拿出来审判可以只审判牠的“父”身份而对作品避而不谈。
男人都是父权主义者都是男权下的既得利益者,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那你把知名男作者这种社会公众人物提出来说能有什么理由,当然是牠们的社会危害性更大,一些人怎么能够无视这种身份绞合的?
的确,牠们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身份是男作者,而在于牠们是父权主义者。所以逻辑是父权主义者借助文艺创作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父权主义者因为男作者这张皮就可以免于审判,也不是男作者因为父权主义者身份就可以逃避对牠作品意识形态的反思和审查。
对于这些父权的拥趸来说,“文艺创作”不过是一种维系的手段。
一个人创作的过程必然是对于自己认可的观念以及从人生经历中获得的经验感受进行输出,一个父权主义者能写出女权作品?文字再怎么巧言令色,背后的情感和恶意都是无法掩藏的。
之前陈凯歌导的代孕短剧也是如此,根本没把反代孕当回事儿,至少代孕这件事对于女性群体的伤害没有得到牠的正视,被忽略省去。甚至在故事中违背现实困境捏造了极度失衡的两个人物形象,不断美化男人,丑化女人,男作者对于女性议题的略过和轻描淡写地支持食女的背后就是牠们长期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经验感受支撑。
讲故事的角度究竟是批判、赞成、不予置评观众都可品读,男人的故事我并没有看到对于食女行为的批判,甚至连苦痛都一带而过,那么牠们的创作是加工流水线上的有害垃圾。
反正就是,平时这群男作者在文艺创作里怎么羞辱女人怎么打压女人的都视若无睹,结果出现一个爹将儿子逼死的案例,就都急得不行了。
这里舆论好像突然跳出个这样式的“爹”一样,好像突然知道这世上还存在这样的男人一样,好像所有人都得是今天才懂什么是父权结构一样。这种外宾式惊讶到底有没有完啊?
所谓的经典武侠大家笔下男主角是强奸犯并且被强奸的女人还要爱上强奸犯;所谓的经典星际大家笔下的厌女情节多达成千上百处国外出版还需大修;所谓的经典现实批判者一到性别议题可以慷慨激昂,一到身边的妻子就僵尸成性,哄骗女大学生成胎器;所谓的网文小说家就更有意思了吧,为现实性骚扰男性联盟保驾护航;所谓的音乐家,去嫖娼那叫寻找灵感,传播感染性病那叫自由。这就是你们男权文艺的男作者们。
包括主流最爱夸赞的男权文艺的“恢宏场景”和大格局想象力,也不过就是男人战争幻想的具化,英雄叙事就是服务于这一套的。
男权逻辑下,团结依靠对立,发展依靠劫掠,扩张依靠战争。不论什么背景都脱离不了这些内核。牠们口中的社会合理性不过是牠们对于某种社会形态不认可,男人口中的奴隶封建资本共产有什么本质区别,对于女人都是奴隶制。
跳脱这些社会体制外,牠们能想象的社会结构可能几乎没有,所以抛弃所谓“社会合理性”要去末世/外太空/濒临毁灭的时代,但实际上呢,也没法抛,人一多还不照样有社会,社会就是人组成的,牠们对社会体制想象力就局限于这些,还是套在男权框子里。
要不内战要不外战要不找外星人打,反正从头到尾换汤不换药,披多少层皮,内核都是战争幻想,男人再怎么尖锐的文字背后也都是想食女。

★不要做男权文艺的刀
洼地的阳刚之气和歧视作风体现在文化创作里不是很正常?还值得惊讶?很多人说得好像每年只有春晚才知道这一点一样。
主旋律天天揪着婚人的家长里短无孔不入地袭击根本不关心婚人生活的人,包括浪漫爱叙事的洗脑,这就是特权。
但洗脑也不是特权专属,投射现实并且影响意识形态输出也是文艺作品的特征。
最近几年因为议题讨论,我在这暂且不提男同题材,因为说过很多次,我最近被人提醒,现在作者都开始把跨性别把女装癖写进网络小说当主人公了,张口闭口顺性别,还有文设定「只能生女孩」算诅咒,然后罔顾事实说抛开人身我们人类没有性别。再就是在各种创作中接的二次元男宝的数量和实际上交相辉映,精神男人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还搁这说没关系,那么我请问被边缘化的是谁呢。
有人说文艺创作怎么影响人了,实际上对于可接触信息来说,通俗文艺创作的确就是最影响人的,尤其是小孩子。
男权文艺一直在影响人。从一个小孩开始听人说话,看人演戏,读文章开始。小孩子确实会模仿自己看到的一切,看多了宫斗就会披床单当自己是贵妃,看多了探险就会用伞搭帐篷假装是山洞,看多了武侠剧会想武术假装自己是女侠。文艺作品确实影响着人,你不能因为后来自己改变了就无视之前的塑造。
那么,给小孩子种下对人生的梦想才是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做的,然而现在却是投恋爱迷信的毒。好歹小时候看点科幻剧,小孩想当科学家,看点律政剧,小孩心中种下对于正义的追求,看点不同职业的职场剧,小孩对某种职业会心生向往。现在呢,女孩子都只想着谈恋爱是吧?还信了男文人的鬼话连篇,男文人性别议题上有一个好东西吗。
早说了文艺作品必然承担着意识形态输出的功能,也有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点是不可能被随便否认掉的。同时,你对威权的监管和压制产生应激也不是你逃避责任的借口。
你输出思想,别人批判或者赞成也很正常吧?你在网络公共平台上说一句话还能遇到反对的人呢,你创作有利于维护男权的作品还不让女人说一句不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就像之前女权区有过一句很流行的话:男性视角的恋童癖是《洛丽塔》,女性视角的恋童癖是《房思琪》。
这不是挺有意思的吗?对于前者而言,女童是被性化的被意淫的被拿来取乐的性缘对象,这种欲望被赋予了罗曼蒂克幻想的滤镜,对于后者而言,男人是对年幼的女孩进行诱导和驯化的强奸犯,这种罪恶罄竹难书恶心至极令正常人无法忍受,然而在这里是女人笔下写出了洛丽塔,这不是最可悲的事情?
这些年更有意思,女性笔下的双性怕是数不胜数,不仅在现实世界失权,在虚拟世界还要把女身的创生能力给男人。这种想法已经不稀奇了,这种逻辑和现在取活人子宫移植给那些觉得自己是女人的男人是一样的。
被驯化好的女人当了男权的刀继续驯化更多年幼的女孩,这叫什么,奴役的高级手段,就是用奴隶制造奴隶。
——
@以前的部分影视作品好歹有那么点闪光点和对现实的批判,现在的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同样受过男权垃圾思想的毒害和洗脑,有的人能醒过来有的人反而越陷越深了。想到那句台词:“驯服一个囚犯的最可靠方法是让ta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作者: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是奴隶就不会要求解放。
//
@👿新人创作者中的许多应该都是出于对某些作品的喜爱才开始尝试创作的吧?👿开始逐渐看到一些比如晋江也开始有爱女文学,韩漫也有越来越多的正常女性角色(哪怕总是被评论区说像男的)👿突然想到,觉醒之后的新人创作者回过头发现大多数作品都掺着屎,但仍然要捏着鼻子从“经典作品”里面开始学习和模仿,不得不忍着不适去分析和理解,试图汲取点知识和经验,真的有点悲壮感👿👿👿
—@作者:我始终相信女人的笔可以写出女人新的故事。
//
@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扩大女性主角作品本身的高度和自由。虽然观看小说中的女性越自由,越能感受到男尊女卑的现实世界里无论女人想做什么,这堵墙都总是会挡在面前的憋屈感,但是就算如此,也不能长期让女性透过男性视角享受“不被束缚的精彩人生”。这恐怕会助长很多女性下辈子想要投胎成男人这种想法。我依然觉得,要多写虚拟女性自由壮阔的故事,让女性多看看女人本来应该可以多么自由。
当然我这里说的“自由”不是向下的自由😂,是向上走的自由啊
—@作者:都可以,女人可以去探险可以去游历世界各地(我挺想看这种游历的故事,包括做土质研究或者植物动物研究),也可以在职场发光发热(不是社畜而是有真心有理想的那种),也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舒适闲情雅致),都行吧。


男权文艺不过是维系男权的一种手段
http://example.com/2025/04/01/novel-33/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