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角色的醒悟多亏遇到了男主?——男本位武侠小说的洗脑
又看到有人讨论郭襄和杨过,虽然我没读过原著但小时候前前后后影视剧看过不少版本,个人真的非常讨厌作者或者读者总是把女性角色的大彻大悟全部归结于男性角色,因为这是对女性主体的彻底否认,也是对女性角色的亵渎。
解读需要明确的前提是,女性的觉醒是因为她是女性,因为她是她自己,而不是因为其她世上任何一个人,就好比能够燃烧是因为她灵魂本就带火。
世人着急忙慌对郭襄的误读,稳稳把她按在一个因为风陵渡“惊鸿一瞥”而孤独一生的位置,其实目的就是矮化她本人形象,并且试图通过她这个工具人来提升杨过这个男性角色的魅力值罢了,后来安上张三丰对她倾心一生也不过是让工具人发挥更大的价值,试想一个无人喜欢的女性角色,哪有一个被武学天才暗恋却为了杨过“误终生”的女性角色更能凸显杨过的迷人?
实际上,她作为一代女性宗派的开山祖师,倾尽一生求仁得仁,为许多女弟子提供遮风避雨之地,为后世女弟子留下武学秘籍,哪里需要外人同情。当然对于郭襄的这种解读,除了读者,这和创作本身也不无关系。
试想,身为留名青史的一代宗师却依旧逃不过为女性打造的“恋爱迷信”可不就是迎合性缘霸权的审美和品味?又一次塑造这种痴情人设来让女性共情并且陷入自我感动,更好地把女性往这种父权陷阱里面推。对于女性角色的意淫只是为了凸显男性角色的优越,这种设想真的是又充满恶意又恶心透顶。
我现在再回过头分析那些武侠剧,故事就是个顶个真实的大男主,脉络围绕男性展开,女性角色除了工具人就是工具人。除了读者这么理解,男作者本身的创作也是很大的一方面。神雕这整个故事就是杨过个人自传,几乎人人都爱他。金庸死后,人人怀念金庸,可是我要翻出这些作品,因为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典型男本位小说,从小给女孩子投毒。
仔细想想这种“女性角色醒悟是多亏男性”的逻辑基本可等同于“你支持女权是因为被哪个男人伤害了吗?”
#反思文艺创作中的男权思想
——
@今天才看了张版本的倩女幽魂,小时候大人捂着眼睛不给看,断续只看了几个画面~现在看以♀为献祭的恋爱脑太扯了,因为♂的坐怀不乱,以为对方有高尚的灵魂从而爱上对方。还有周星驰的很多网上嗷嗷说很好看很搞笑很有深意的影片我都觉得不好笑,黄色笑话堆砌出来的笑料,只感觉侮辱和愤怒,♂的笑的欢乐,♀的只是礼貌不失尴尬地笑。
—@作者:之前讨论男人笔下的女性角色——女鬼、女妖、女仙等等都是一种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