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
具体作品的分析与解构——含女频网文以及其余一些具体作品的分析
*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前言
很多女性,包括我在内,自觉醒后发现自己能够看下去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少,甚至捏着鼻子看一些所谓的觉醒作都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有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不是那些作品的受众。
网络文学其实比起文艺创作,更类似于商品买卖。大多数创作者大概可以理解为“嘴替”的文字博主。
是作为主流基本盘的女人需要通过她们的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以此稳定精神状态。
所以作者在意的并非是故事本身,而是这个故事写出来能够有多少人看。比起在意文学本身,更在意如何定义自己的受众群体,如何去揣摩用户心理,让受众为此付费。
听闻,十年前网站给的写作指导就是用词不能超过小学三年级,因为要考虑读者主流群体的文化,不能让读者觉得看不懂或者看的累。编辑会告诉作者了解自己在做的是服务业,自然针对受众要看出她们的需求,对标下沉市场,明白读者画像,越直白越爽越是数据好,讲究的是情绪调动,这些年针对下沉市场的输出不断变化也足够大,光是看作者套路的变化就知道,都是流水线模式化地追逐跟风热点题材然后套进原模板进行仿造。不一定是史实,倒是某种思想的跟风。
而且不仅如此,她们沿用的依旧是男权文化给的哲学和文化体系,比如一篇仙侠文剑修,师父、老婆剑,这些词就是典型的男本位视角的定义,但这些可以出自女作者之笔。因为新的一套哲学和文化体系是非常庞大的,很少有人能够构建,而现行文艺创作的背景都是男权文化主流,导致整个世界观都非常狭隘,很难说没有受影响。
比如,这些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想过,为什么是师父而不是师母吗?还是直接拿来就用?还是为了避免这一说直接把师长都设置为男性了?
那些作者没有办法制造一套新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就只能照搬现有的去用,所以四不像。她们能够意识到为什么师长这种这么重要的存在会是父吗?亦师亦父,垄断教育和对后代进行意识形态,养成符合牠们标准的人。包括男人在偷母系文化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改造和抹灭的,背后是牠们偷窃和改编、撒谎技术的升级。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因为读者想看。
也就是我们批判的荒唐离谱的那些女频娇妻文学,被斥为精神污染更深一层的背后,其实那就是洼地绝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反映。我说过,你觉得文艺创作没有输出意识形态,那是因为你和作者的意识形态类似,所以直接接受了作者描绘的那一套道德体系和文化背景,呆在和自己观念相符的舒适区。
比如我之前因为想观察一下自由女权,关注了几个,我忍了她经常发的丑男,忍了她日常的性缘脑宣言,忍了她和男同博主一唱一和,只因为我觉得她心不坏,也想听听真实的女人(除了我以外)在想些什么,后来失败在她说“不要一提就是女厕”,还是互相眼不见为净吧。
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没有办法一直呆在非舒适区的,除非你也在被慢慢改造。
读者为之付费的是她们的认知以内,作者运营的是专门针对女性的骗局。
—
这是一篇引导前言,之后我会分析女频网文的一些特征和背后的意识形态。
第一篇应该就是“经久不衰的总裁文”。
——
@就很看不惯现行男权体系下的小说剧本,几乎没有以女性为主并且女性仅仅依靠自身和女性互助就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系(而这本应该是事实)。女性要么是工具人(随便换成别的物品比如台灯都毫无违和感)要么必须依靠蛆来拯救。真真是吐了。
—@作者:啊,真是处处男。
★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经久不衰的“总裁文”①
这类题材本质上是虚幻的灰姑娘叙事与男权英雄类叙事的绞合,除了不变的浪漫爱宗教造神内核之外,其意识形态彰显和维系最明显的就是等级制。
总裁文不管是哪个平台的女频,换多少个壳子,套路依旧是那个套路,模板也是那个模板,没有一例从框架中跳出来过的,不信可以自行观察。总的来说,以前科举是八股取士,男的为了出人头地写八股文,后来嘲讽格式化文章都说是八股,然而现在的网文时代,我们大部分的女作者其实也依旧热爱党八股。
如果说第一个写某种题材的作者是吃螃蟹的人,那么在她之后此起彼伏模仿的人,就是想复制同一条路,然而结果是生产出了一堆娇妻文学来荼毒下一代女性。她们对于整出个浪漫爱叙事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不同的人物性格的手段驾轻就熟,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她们对于男人美好形象的想象力,不说题材类似,反正都是什么火写什么,什么安全写什么,对标基本盘的需求写出来的东西,像是一条得心应手的生产流水线,可惜生产的都是垃圾。
总裁文这类不切实际的喜剧作品这些年一直盛行,是因为但凡这种题材出品,观众和读者愿意买单付费,这就是作者愿意选择这类题材进行输出的原因,被市场买单才是作者前仆后继不肯放弃这点肉的原因。
那么这么多年,“总裁”类题材作品经久不衰是为什么?
很简单,作者会告诉你,她们是在贩卖产品,是针对受众提供“情绪价值”,美其名曰“精神抚慰”,是为了帮助读者和观众逃避现实烦恼而躲在虚幻之中。如果像这样进行美化的话,这类作品带来的作用确实有,这种总裁文是帮助安抚部分女人的致幻剂。
说白了,就是这部分各方面匮乏的读者通过虚拟作品进行一种精神“代偿”,这种代入感让她们认为自己是书中所描绘的主角,一旦上瘾,比毒药还可怕。这也是我之前在分析网络平台现状时说过的,很多底层人需要一个情绪出口,但是能够得到的却是非常没有价值和内容的垃圾信息。
同时,虽然作者自己写的是特权阶层的故事(当然,不是特权阶层的作者写出来的也容易四不像,诸如:“皇后娘娘用金锄头”这种贻笑大方的话频出),但这其实是特权阶层无法想象的部分,牠们无法理解“下人”们对此为何有如此高涨的积极性,因为拥有越多的人越不需要寄托于幻想,越是匮乏就越是急切地想要摆脱现状。
为什么说这些总裁文作品区别不大?
因为内核没变。其内核就是女人期待有一个男人出现彻底改变自己生命轨迹的浪漫爱宗教幻想,主角多为帅气多金的男主与平凡貌美的女主。早期多表现为女男主单方面救赎或者互相救赎的故事,现在在愈来愈深的阶级压迫下多表现为慕势能强、阶级跨越的故事。
受众可能是长期生活在婚姻压迫下的婚女,也可能是暂时还没接触过性缘关系的少女,还可能是虽然成长却尚未打碎浪漫爱幻想的傻女。其实这几者对于同一种题材的需求反而是不一样的,少女没接触过性缘所以对于作品输出的价值观会全盘接收,不局限于总裁文;傻女更在意作品能够给的情绪价值,尤其是爱情层面,更在意浪漫爱幻想的“美好”属性;婚女则会更注重总裁带来的阶级属性和金钱财富,预设自己如果真的嫁给总裁会有另一种人生。
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没怎么见过真正的总裁。
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所以把猪想象成全世界最美味的食材。现实越逼仄,幻想越美好,大概就是这样。
所以十年前的救赎可能是:女主受到原生家庭的压迫被一系列无良亲戚逼到绝境,母父早死那就是孤女,要是不死那就是母父吸血,身负美貌遭到女配排挤,工作一般无法自己解决这些难题,在原地痛哭流涕等待男主拯救,于是男主就如同从天而降的大英雄一样出现在女主面前拯救女主,打一个响指,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还要夸赞女主一句“我就是欣赏你的坚韧,这很特别”。
这类读者也是常年企盼生活中出现一个能拯救自身的救世主式人物,将她从泥淖中拉出来。她们不会思索是谁使得泥淖存在,也不会在意女主角的泥淖和存在于她生活的泥淖是否类似,更不会指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她们的思考深度就仅仅是情绪上的爽,只在意自己被“英雄”拯救的结果。
至于女主救赎男主就更简单了,男主虽然有钱但是家庭不幸福,遇到女主就像天雷勾动地火,被女主的温暖善良吸引,好像三十几年没见过这种女人一样,所以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而且这种男主一般而言精神上都得有点病,哪怕作者不承认,实际上在描述过程中也肯定得来点从小被原生家庭折磨出来的精神病,任何一个医生看了都不能说男的正常,要么躁郁症要么自闭症要么人格分裂,或者更严重点,情感缺失,反正就是不懂怎么去爱,在遇到女主之前就是不接受治疗所以日复一日病入膏肓,然后遇上女主这个救世主突然间就好了,就像一块石头突然就开光,点石成金就懂爱了,日常就是在女主面前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卖惨。
顺便一提,这又是我之前提过的拯救者情结(为了男人对抗整个世界,挥洒自己那“过剩”的爱)(警惕“拯救者情结”)的逻辑雏形。
偏偏两个被折磨到扭曲的精神病的故事,恐怕是这类作者对心中的爱情最完美的描绘,美其名曰“互相救赎”。
好像这类作者始终无法想象人可以没病地活着,所以要制造病,哪怕是在虚拟世界也是如此,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
在这种题材里面,女主角是不需要多出众的,大多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唯一不普通的就是外貌,必然描写是个美人,在虚拟世界依旧在服美役,美貌成了这类作品设定的硬通货),与之相对的是男主角人设的丰满和完美,通过学历、身家背景、特权阶层等来描写,如果男主不够优秀、不能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不构成此类小说男主的资格,这类题材的逻辑在于再强大的男人都要喜欢女主,我们纯洁温柔的女主都能依靠感情拿捏了牠们,将百炼钢化成绕指柔。
至于不喜欢女男主的人,通通都是反派、炮灰配角,是敌人,要遭遇痛苦、虐待甚至死亡。恶毒女配和温柔男配是非常经典的两种角色设定,是多余又没有那么多余的路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作者用以满足个人私欲的傀儡。女配的恶毒凸显女主的善良,男配的痴情衬托女主的人见人爱。
因为角色的认知受限于作者的认知,要突出主角的完美就必须有对比,而笔力受限无法让主角光环自洽,只好给反派降智来凸显主角智商,能有多少心力再去刻画别的角色?其实,同样的逻辑也能用在女主身上,不少文都是以女主来衬托男主,当你能够真实感受到男主的完美强大却觉得女主的强大是非常空虚而无物,其实就是作者在构建人物时的偏重,很多标榜女强的文总被人诟病男更强就是这个原因,女强成为空喊的口号,没有任何实质性描写,以谁为中心打压其余角色来刻画人物形象是很明显的。角色一次又一次被强行降智,必定有另一方的强行升华。
至于现在环境受社达氛围影响,各种换皮的总裁文就更多了,也就是高干文现在不让写,但衍生相关一直是大热选材,之前就说过好几次,不论是古代总裁(皇帝、王爷、富贾等)文还是现代总裁(涉军、涉政、商业等)文,不论是女男还是女女、男男等组合模式,照样是封建伦理内核,并不改变实质,又一次证明了之前我关于性缘社会的判断。
同时,这类题材继续维系等级制宣称特权阶层的优势给奴隶制招魂,这类文会反复强调总裁品质优于常人,即使身无分文也高于其她人,甚至比如说皇室血脉龙气护体有如天助,不过就是天子受命于天的翻版;至于武术方面动不动就是天下第一人,尚且不知道是怎么评定的天下第一,也不知道哪来的赛事可以评定;再来就是商业帝国天凉王破这种梗,或者天之骄子让整个世界给主角陪葬。
反正作为总裁类打脸爽文的主角,要么有一个背景强大的家族或者要么秘而不宣的天赋异禀,长相端正,身姿优越。哪怕是玄幻仙侠文也要有不世出的天才叙事,一个人十年百年就是别人的千年万年,才好意思说散尽修为、天下第一。说白了,她们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复刻着男权等级制度,你总能感受到她们的等级线,神明优于帝王,帝王优于百姓,上位者优于下位者。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代表着等级制、血统论、嫡庶尊卑、世袭制、门第之见等等观念在新时代的兴起和打碎重塑。
总的来说就是,特权制度在她们眼里其实没问题,只要自己变成特权阶层就好了。总裁一人得道,女主鸡犬升天,是又一轮的封建复辟。关于这点,之前在讲文艺创作的时候也讲过,不再赘述。
然而真正的上流社会是怎么样的,她们所幻想的灰姑娘式女利的背后,灰姑娘也不是灰姑娘,是被继母打压虐待的落魄正统贵族。然而,贵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普通人的压迫,以男人的血统论高贵是最可笑的事情。
而她们幻想的豪门好男人,我就问一句,上位者有不利用权势强迫人做事的吗?我之前就说过,这些人发家的过程就是掠夺屠杀偷窃强奸,殖民者成了上流社会,掠夺而来的财富构成了上位者的第一世界。如果实在不愿深思这点,那每天忙着谈恋爱的总裁和被工作逼疯日夜加班的助理,你觉得你是那个谈恋爱对象挺好的,总裁愿意为你花时间为你花钱,如果你是那个助理呢?
至于现实中总裁类上位者的肮脏事迹,暂且不提巨富都是如何发家,发家过程中又违背多少良心,践踏过多少次法律,拿血债来为自己铺路,单就猥亵、强奸幼童的事又哪里少了?之前总裁文还总和“强制爱”戏码捆绑,后者我之前发过相关解析,这种强奸文化的扩张,不值得引起警惕吗?
我以前说过,精神资本家、精神权贵以为自己替资本和权力说话的时候是自己离权力资本最近的时候,怎么说呢?韭菜命镰刀心。
比如官二代的网红妻子违规开车进故宫的新闻,大多数发言仅仅专注于嘲讽「这些肮脏被曝光都怪权贵阶层找了草根当配偶,她们没见过世面太爱显摆」,这点最浅显的意思是「权贵阶层挺好,是草根不行」,进一步的意思是「我要是到了这个位置,我能比这个草根女做得更好」,当然最重要的潜台词就是默认这些特权是合理的。
嘴上说着资本家去死,然后跟着后面喊“爸爸”“老公”以为能让那些特权阶层从手缝里漏点残羹冷炙给吃,成为精神资本家是这些人认为自己离特权最近的时候。媚上表忠心除了维护本就稳定的现有秩序不被改变以外,没有任何用。然而实际上,利益可能没有多少倒是一定会有虚荣心。
只知上位者的好,只想成为上位者但是却对上位者对下位者施加的一切欺凌和羞辱视而不见,对于压迫剥削下位者而来的红利避而不谈,在虚假的梦里沉睡,这就是精神鸦片 ,下位者制造出来用来麻痹真正的下位者,获得所谓的精神安抚实则自欺欺人,这是我对于这类题材的长期流行感到愤怒的原因。上位者纵容且鼓励这些是因为不想要她们醒来,以减轻她们对男权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但另一方面,主流也很矛盾,威权未必是不想对此进行控制的,因为这些女人总做梦嫁总裁也会被主流批判“眼光太高”被腐蚀,不利于稳定下层男人。
那么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呢?
因为这类读者画像比较复杂,身份可能多样,那就从精神层面和生活状态来推断。
“该死,我那引以为傲的自制力,今天因你而失控了”、“女人,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这群女人现实生活中缺乏关注和爱意,又期待有男人认可她们的特别,希望能从大众中脱颖而出。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其实是一种女利的表现,幻想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跨越,而忽略了权力结构中的压制,想不花费任何代价就获得特权阶层的入场券。
当然,最近几年因为社达影响,合理化阶层存在后,讲究门当户对的总裁文也越来越多,多是给女主也来了天生高人一等的设定,主角都得讲究个血统、出身、家庭背景,却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凭什么高贵?作者的行为是不必回应如何合理化这一切,而是把现有的男权结构全盘照搬就好。
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不满,受到性别压迫,却只能感悟到阶级层面,想要改变,自己却缺乏行动力,也不愿做出改变,就会幻想出现一个男人来改变她们的人生,幻想自己成为上位者。
说白了,作者受限于自己的经历,无法想象女人靠自己白手起家,无法想象女人脱离男人,所以要么背景(豪门千金)要么指望男人,要真有这种自己成为上位者的经历,写的也不是网文小说而是个人传记了。
总裁文的受众一直在期待出现一个超越众意的存在,并且这个存在还能够拯救她脱离苦海。
而这种存在往往会被她们认为是男人,于是进一步加深对男人的依附性,现实与创作互相绞合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思索过仰仗男人或者依附于男人的权势,这让她们权力来源变得岌岌可危(之前讨论过),也同时显示出她们的无法自立。当然,她们其实也从未想过男人的权力来源,更不会想到自己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赋予男人权力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稳固了男权统治,维系了现有权力结构。
温度的确是可以被传递被感受的,只是这群人太过迟钝不能感受到温水,等醒过来水已经滚烫了。
所以,别问什么时候天才亮了,倒是把遮在眼前的黑布扯下来,别玩蒙眼摸人的游戏了。
——
题外话:
根据我的一点观察,有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其实很多浪漫爱幻想故事的作者,尤其是年龄小的(现在网文作者年龄确实很多都不大),虽然作家常年浸淫所谓的罗曼蒂克幻想,知悉各路痴男怨女,爱写儿女情长,并不代表本人有什么恋爱经验可作素材,说不定根本没谈过恋爱,也没怎么了解过男人到底是什么东西,全凭自己的想象力,左看一点,右看一点,拆过来完成她们浪漫爱叙事的伟大幻象。就好像有写色情文的写手结婚了就封笔了,封笔的原因是说性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这类写手也是,正是因为自己没怎么接触过,所以赋予了浪漫爱叙事更高的价值,不过是没有真实体验的叶公好龙。
至于为什么要写?因为赚钱。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这样有人看。的确,讲究实效。
——
@几年前做过网文代写,虽然从没看过网文也没谈过恋爱,但参考编辑给的大纲和人设,马上就可以写出来。写过就明白了,这玩意儿就是量产的,偏偏有那么多女人为它痴迷,想想真是悲哀。
—@作者:精神匮乏导致有这个需求,然后就入了陷阱。
@作者:第二篇写擦亮眼式的重生穿越文🤔
★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擦亮眼的重生穿越文②
之前谈过我对于重生的感受,这里不想多谈,可以看之前发过的文,所谓重生无非是因为后悔,想用现在的全知全能视角去覆盖已经过去的人生以达“正确”目的。
而娇妻文学的重生就更加狭隘,她们的全知全能仅仅体现在性缘关系上。总结起来,娇妻文学的重生文往往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擦亮眼。
这类文的出现倒是对于狗血虐文的一种讽刺,毕竟读者市场竟也有部分发生改变,不再执着于直截了当的火葬场这种垃圾设定(下期题材预定),转而苦中作乐给垃圾镀上一层金箔再端上来。
作者会营造一种「主角已经抛弃过去」的氛围,所以要么更换男主要么给女主增加特权阶级设定,甚至说赘婿文也开始成为她们的取向,很有意思,到这种地步依旧无法离男,只能说是久治不愈的爱男癌症。
而我为什么会说这种属于垃圾翻新呢?因为背后的逻辑依旧没有走出性缘陷阱,虽然有穿越重生的设定,但依旧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实际上表露的是读者和作者的精神境界相当匮乏贫瘠,对于改变无能为力的事实。
这种文的受众大多是对自己婚姻生活不满又不敢离婚的婚女,也妄想自己通过掌握更多信息实现全知全能,但全知全能的目标仅仅是换个男人,也就是说这群人会一直在婚姻生活的痛苦中回想如果没选这个男人选了另外一个男人,会不会就是不同的人生会不会生活就会好一点,然后不停地美化另一种选择。
这群人无法面对自己的决策失误,她们不能正视自己的人生也不能对自己负责,所以把一切都寄托在:如果能够重生或者穿越就好了。她们最爱的故事情节就是通过自己的全知全能去打反派的脸(这个反派可能还是刻意立的不存在的靶子),最重要的是要找个她们眼中的好男人嫁了。
然而,她们对于重生或者穿越的理解也就到换个男人彻底改变人生这种程度打止。不论是改变自己某个节点的选择,还是不要走上辈子走过的路,最后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性缘,仿佛不婚恋就要死了。
别说重生一次两次了,重生无数次,依旧没有冲破传统父权家庭的桎梏,依旧把恋爱婚姻当成自己终极的人生目标,眼光局限于,既然上辈子选这个人错了,那就换个人。只要把人换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她们笔下的女主眼界永远只有性缘这一亩三分地。就这还要问重生会不会真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明确告诉大家,不会,别试图美化自己没有走的另外一条路了,因为那不是另外一条路,还是同一条路。恨死了这个男的,换个男的也还是男的,出卖行为不会因为你换个好的奴隶主而改变本质。
因为作为读者的婚女嫁给了穷普男,所以幻想自己嫁给高男会是不一样的结局,说白了,还是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都付诸最完美的想象,忽视了现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好男人和婚姻制度。
这群女人因为嫁给了穷男人,所以明白了贫贱夫妻百事哀,不仅要外出工作还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劳动,经历丧偶式育儿,被公婆百般挑剔,丈夫从不履责,儿子也不听话,怎么想怎么痛苦。
那换个高男就会好吗?照样是婚前签订公证协议,从不着家的男人在外面花天酒地,担忧男人在外面有非婚生子女,害怕男人私下转移资产后离婚,依旧是丧偶式育儿,被男人家庭嫌弃,从来获得不了安慰,每天因为所谓“富太太”的封号如坐针毡,仿佛下一秒就被褫夺。
当然也不一定是局限于阶级,换成性格、学历、家庭背景等等不同的前后两个男人也不改变牠们是男人,更不改变婚姻制度作为结构对女人的压迫,而女主拿到了重生的门票照样踏进婚姻的坎,何尝不是一种自作多情。
我看这些人表面上热衷于重生改命,实际上通通都是男权叙事下的宿命论患者。
女主角重生一遭最后还是回到“嫁谁”这个问题,真的很让人感到悲哀。所以我从不觉得这是什么喜剧作品。
我看这群人写的更像荒诞现实主义作品,每天的努力就是怎么给坟墓镶金边,让人觉得那不是坟墓,然后把活人埋进去生殉,恨不得人早死。包装成温馨的全家欢喜剧结局的背后是令人惊悚的恐怖真相,简直惨绝人寰。
可是没人敢承认这点。
——
至于现在,还有给男人找存在感,设定儿子穿越回母辈时代宁愿自己消失也要帮妻母找个别的归宿;或者说经历过痛苦的婚姻生活然后可以穿越到过去,明明可以改变却为了儿子要重新再过一遍的女人。要我说,这维婚味道太浓烈了点,又可以另起一篇了。
——
@作者:第三篇应该是“喜闻乐见”的追妻火葬场文吧。😅
@她们从来不想改变自己被吃的命运,只是想找一个吃相好点的食客。
★女频网文的解构与分析—— 浪子回头的“追妻火葬场”文③(虐女篇)
3.浪子回头的“追妻火葬场”文——虐女篇
比起那种男主三四十岁设定还是老处男,明显是女性一厢情愿意淫的作品,这类作品前半部分倒是很写实,虽然我对于这类作者对笔下男主的宽容(不论什么恶劣的行为总能找到借口逼读者原谅)向来不满。
喜欢追妻火葬场的女性读者,我是建议,你需要对自己有病这件事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我不是人身攻击,我是真的怀疑和担心你的精神状态。
追妻火葬场一般而言都分为两部分,一是虐女,二是追妻。两者侧重点和篇幅依照作者喜好而定,但也无法躲开最基本的这两部分,恰好这两部分都非常典型,那就分别来说一下。
先说前半部分,虐女。
虐待女性角色的方式,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我们男权作者在如何虐待女性上的想象力远远超出现实(虽然现实已经可怕),光是穷举怕是几万字都写不下,之前我也分析过相关虐女的动机,在此不再赘述。
什么诡计多端对女主进行精神控制、违反道德法律对女主进行绑架虐待、躁狂发作对女主进行毒打辱骂,导致女主家破人亡受尽屈辱、女主深陷抑郁生不如死、女主被陷害坐牢身体残疾、女主堕胎流产郁郁寡欢、冷眼旁观女人被压迫到自残自杀,总之就是,以狗血为名行反复虐女之实,不断地打压、掠夺、犯罪。干扰女主的正常生活那算小事,一些干脆是把人生希望都给毁灭了。
追妻火葬场文的女主唯一生命力的体现就是经历各种虐待折腾还没死,在长期虐待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一段时间内都低声下气地接受这一切,正是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转身离开才给了男主机会和时间发挥后续的虐待剧本,一般而言能够原谅男主的女主人设或多或少继承了男权传统精神病(慕势能强爱男),缺乏独立人格,没有自尊没有自爱,必定要有一段时间在享受这种被虐待被驯化被糟践的过程。也是后来被评价为下贱。
虐女情节较为轻微的普遍一类是喜欢看花花公子收心,前些年总裁文有一多半都涉及此类狗血情节,就是设定男主多半万花丛中过,发生过性关系的女人数不胜数,如果遇到女主后开始“洁身自好”,这是“甜宠”,遇到女主后继续和其余女人纠缠不清,那就是追妻火葬场。
当然了,这种人设的存在是因为作者想提升男主的性魅力指数,同时以“牠见过那么多人还是喜欢我”来衬托女主的特别,因为笔力不够去描绘女性角色,只好通过这种“被男人选择”的方式没有门槛地强调女主和其余女人的不一样,女主在男主眼中的与众不同,这种设定导致了一部分女性读者对男人的拯救者情结(之前提过,警惕“拯救者情结”)。
这种读者往往追求一种特别,就是喜欢“坏男人”,通过男主对别人不好对她好来获得优越感和虚荣心,觉得自己能够改变男人,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畸形的产物。
喜欢这种情节的女人总是在追求一种虚无的特别感,认为男人的爱是一种证明她们优越的勋章。但其实她们向往的这种“特别”的对待是一种不可控的畸形状态。她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好人对自己的好,而是一个坏人对全世界都差只对她好,但无视一个坏人的杀伤力在“好”消失后对她们而言也是致命的,而是非不分的她们已经没有正常的认知了。
同时,她们认为男人的喜欢优于女人的喜欢,除了等级制影响、拜男思想作祟,还有认为稀缺更珍贵的逻辑(男人不懂爱不会爱)。包括平时对一个人很差,突然对她好一点,她就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在她们眼里,男人才能作为她们勋章,让她们凌驾于其她女人之上,但实际上男人算什么东西啊。搞了半天还是在给男人贴金,本质上依旧拜男。这种追求“坏男人”的另眼相待是一种病。
但是这也是她们为什么会对追妻火葬场这么热衷的原因之一。
——
@姐妹,我怎么看笑了
—@作者:因为真的就是这样,这么喜欢追妻火葬场文最适合的是回去问她们的妻母婚姻这么惨又死不离婚是什么感受,当然了,她们自己也可能这样,所以就是下一篇,追妻的心理动机。
——@真希望你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
——@期待下一篇。全世界有这种病的女性不在少数,“坏莮人/孩”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想吐。
—@作者:塑造这种“坏男人”的目的还不是合理化的为了给牠们爱?
//
@摘录一些我阅读过的材料
虐恋是统治服从关系的性感化形式,它是维持男性的统治地位的。男性优越的传统性别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女性的屈从状态性感化,将女性的无权状态性感化(eroticizing of powerlessness)。(《虐恋亚文化》)
浪漫小说中对于男性暴虐的强调或许是为了探究一个在现实世界中几乎已无可避免的事件的意义。浪漫小说中所流露出的厌女态度或许并不是因为女性读者认同它们,而是由于她们越来越想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所有的浪漫小说都在努力克服至少一种由当前的两性分工所引发的恐惧。虽然浪漫小说确实否认了完全自主的价值,然而它并没有彻底抹杀女性的自我。相反,它构建了一种特殊的女性自我,即父权制中生养后代这一分工所需要的关系中的自我。(《阅读浪漫小说》)
—@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是精神胜利法的,自我消解的既视感()
——@我觉得是的,她们其实是想在父权制里找到一种合理化现状的解释和安全感,而虐女小说可以提供这种幻想的空间,“看,其实他还是对我好的”。这也是一种维稳的工具,只不过可悲的是这是女性的“自我维稳”……
/
—@作者:前者我认同但我不觉得是亚文化(当然作者可能有别的理由),后者我看过一些梗概,光是这段对于这种小说里面的“女性自我”的看法,在我眼里就和婚女结婚也有她们的自我意志在内一样,存在归存在,那可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东西,我读到作者的隐隐认同,但我是绝不认同的。所以这本书我觉得略微有点落体人感觉。
@“简言之,它拒绝询问女性的价值是否可以用来提高公共领域的“女性化”,或者女性是否可以和男性共享那个领域的掌控权。浪漫小说最终未对男性在工作、政治和权力这一公共空间内的权利发起挑战,它还粉饰婚姻制度,暗示要如何才能让它保鲜,使其一直处于追求期。此外,它先是在故事中描述女性的真实需求,随后笔锋一转,声称她们在传统的异性恋关系中获得了满足。通过上述种种方式,原本作为抗议阵地,控诉父权制所引发的情感后果的浪漫小说却避而不再质疑父权制控制女性的制度化基础。”这是其他部分的一段论述。我觉得作者的态度并没有认同诶,只是用语比较学术性所以单摘出来看会显得“过于理中客”,但是阅读全本的时候结合具体的语境只会感到深深的讽刺和局限性
—@作者:新的这段摘录我倒是很赞同,有时间可以再读一下(因为上次看到有人解读这个,看了一会儿觉得太落体人就略过了,现在想也可能是落体人加了自己的感悟在里面吧),至于之前那段,可能是之前的片段化描述让我有误解了,我看到“新的自我”就应激想到落体人的“虐女/无女下的女权论”了。🤔
@是的,其实她说的“父权制下的那种自我”是比较讽刺意义的。我感觉有的人看这本书是思考如何审视浪漫小说和阅读这些小说的行为,但有的人看这本书就是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找认同感……比如作者还写了一两百年前家庭妇女去阅读浪漫小说的行为这一本身甚至就是对传统家庭的反叛了,因为女性单独出行+花费大量时间在外头会被丈夫和孩子指责不专心于家庭劳动。可能这也被她们当做论据了吧……
—@作者:这种“不专注于家务劳动”的批判就是追星(尤其是男星)的女性被男人批判是因为女人的心力没有花在把她们当作自己财产的普通男性个体身上而是男星身上的翻版。包括反对父权的包办婚而推崇夫权的恋爱婚,也是一个道理,这种叛逆本质上依旧在维护现有秩序。但有些人可能还以为自己挺先进的。实际上我看这些,她们很大程度上就是追求一个精神麻痹下的虚假“爽”感。
//
@我感觉会喜欢追妻火葬场的女性,一定是从小被家庭打压,她们已经被打压到不知美好为何物的状态。会忍受虐待是因为小的时候被狠狠虐待(比如被作为母父的上位者反复吸食情绪价值)且不被允许反抗,一旦speak up或者反抗遭致的便是更狠的虐待,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爱一定是自己给的,一定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一定要有一个途径给下一代女性展现这种美好爱和爱自己的可能性,她们才不会迷失在追妻火葬场里。
—@作者:其实整个社会都在让女人遭受虐待,但她们想的不是推翻而是男人良心发现。😂
//
@往往这类“追妻火葬场”,都会安排一个“恶毒”女二(女二往往是陷害女主第一人),一个“绝好但得不到女主的“男二(指默默爱女主为女主做些小事那种),结局是作者安排女二和男二在一起(🤢)。会设定一个女主在男二的帮助下成功逃离男主的剧情,要么是被男主发现然后被抓回来,要么是女主怀了男主的男儿然后父男相遇女主被抓回来。这种作者最会塑造让读者喜爱、心疼的男人了,不喜欢男主,可以,你可以喜欢男二。总之总会有个男人让读者喜欢。
作者安排女主离开男主,是“被反复虐得快死的时候”才在男二的帮助下离开。剧情还会安排女主为男主受伤甚至死亡的剧情,类似一种献祭,把自己献祭给男人,吊着一口气不让女主死的那种,负能量满满,看多了这类小说,容易被感染,然后会喜欢上这种“受伤很累但没死”的超级负能量状态,进而影响到现实生活。
这种状态,就像妻母最爱的那种戏码:我为了你累死累活,怎么样,我伟大吧?还不快夸我?(类似这样的)
—@作者:哈哈,的确啊,我第二篇就讲的这个。
//
@“追妻火葬场”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把男主送进焚化炉然后烧成灰,这样才符合主题么。
—@作者:金贵赛博男宝怎么能死呢,要活着赎罪啦。至于女主女配那就随便死一死吧。
//
@什么时候女频谈情说爱的作品能少一点呢
—@作者:不打破性缘至上、对偶制、浪漫爱叙事,女人就会一直陷在这些陷阱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