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群体议题的重要性应当高于个人情绪发泄
我看平台内大家对于情绪和态度的关注度远比议题本身的关注度真的要高多了,我之前就说过平台逐渐沦于情绪发泄,而很多时候我懒于去过分夸大情绪,不是我不在意,是这些情绪的重要性确实就是不如那些核心的议题,把女性群体议题变成个人感情之分,是有人故意在搅混水,就有人被带着走。
比如“反婚废婚”“婚姻是奴隶制”的讨论层次就是高于“如何对待婚女”,你对婚女是嘲笑讽刺看不起也好,是心疼怜惜想教化也罢,所有这些态度应该建立在你的观点和原则上,那就是婚姻制度是什么制度,对待婚姻制度应该是什么态度,只有确定这点再谈态度。
同理可得,“如何看待性剥削行业”的讨论层次也高于“如何对待妓女”,所以前阵子讨论得热火朝天,女人对待妓女应该有条件的支持还是无条件的支持,应该有条件的同情还是无条件的同情,其实都让我觉得隔靴搔痒。
与其纠结于“女性应该对那些女人什么态度”不如“女性应该对性剥削行业什么态度”,大家都太在乎你就个体女性是看不起还是同情还是怎么的,这不解决问题。你对妓女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好,觉得她们“自甘堕落”丢女人脸也罢,还是觉得她们没得选特别可怜还是怎么样都不要紧,归根到底你是不是立场是不可卖?如果是,那就不要让她们有可卖的可能性。
那群体应该讨论的就是为什么她们可卖?谁给了她们卖的市场、途径,谁让她们有了卖的动力、原因?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应该被惩罚的对象是谁?要怎么改变这种现象?从源头上打破这个僵局。
也就不会出现:有人一边说妓女可怜一边支持性剥削,有人一边说妓女可恶一边对男人作恶视若无睹,说白了,两者都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想强调的部分。而所有女性的处境和对此带有个人情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有人不同情我可以理解,有人会觉得同样的处境自己能做到不下滑不堕落,那些妓女凭什么做不到,她们可能会想我也穷啊我也不好过啊怎么我没去这样,所以恨铁不成钢看不起那些妓女,认为她们软弱不值得同情,顺便也在发泄自己受难的怨气。当然能做到不在男权陷阱中下坠很好,有更多这样的女人更好,我也理解她们共情能力就到此为止没问题,你非要让她们去同情,那完全是强人所难。
有人同情我也可以理解,因为实际上很多人的具体经历和处境包括性格都不一样,就像同样贫困的女性遭遇也不一样的。那些妓女,很多都是幼年被强奸有创伤,或者被家长签了合同卖出去,或者家里负债累累靠自己工作根本还不起,被迫走上了男权给她们准备的这条堕落之路。有人看到了女人面对困境的难堪,想到了男权对女人的压迫,想要同情她们,这也可以理解。
就好像有人问我到底要不要出国移民一样,我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我说过移民不解决男权的根本问题,站在女性群体立场并不应该提倡,但有人想要离开这里获得更好生活,我出于个人情感层面也会支持。我私下鼓励过很多女孩出去,但我公开宣扬这是唯一解了吗?我不可能这样做。因为女性群体不能逃避问题而把一代代女性往更深的火坑里推。
一直纠结于情绪发泄的问题,就会一直被这些人拉进下沉的泥淖,因为这个逻辑就是不讲道理只讲感情。就像我之前分析林奕含那篇长文(“六、具体作品”的*思困境存在也思困境如何解决——以林奕含为例)发出来被一些女人骂一样,如果是从理论上对辩我觉得挺好,如果只是觉得我不讨厌不严厉批判林奕含本人让你生气这就没必要,非要让我接受对方给的情感观念也很强人所难,人一旦开始只讲感情支持不谈本质问题,那就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答案。
而谈到男权下的性剥削性压迫,针对的并非是某个妓女个体,也并非是某些女人,是女性群体的整体利益都在受损,比起事后补救,更重要的是事先防御,难道一定要受害了才知道去关注这些议题吗?受害后谈要不要支持怎么支持不改变受害结果,是非常被动的响应。
就像我提反婚废婚的时候,我不是不能举例一些婚女女权个体的,但提她们为了移民结婚或者死都不离婚的行为有多大意义?批判她们她们就离婚了?我说话的目的是劝她们离婚?
其实我根本懒得理,说话也不是说给那些有既定立场固执己见的人,她们是没得救了但日后还有新的女孩。那些顽固不化冥顽不灵的人不用你管,她们自有自己的结局。我是为了告诉更多女人,最终极的女利也不过是追求的反贱卖,而女权追求的是不可卖。
如果觉得那些自甘堕落的女人恶心就不要给她们堕落的机会,让她们不可卖就好了。如果觉得那些被迫下坠的女人可怜就帮助她们填好那些洼地,让她们不必下坠。
比起如何修复她们(当然这不是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告诉更多还没有受害的女性,真实女性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要给她们打个版立个榜样,这是理论最优先应该考虑的事,那就是理想和应然状态本来是什么样子,再考虑实际上受挫遭遇阻碍如何去解决问题,现在就是你版都没打好就开始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对待别的女人,本末倒置,甚至有人拿的是男权打的版。
就跟建造房子一样,先画图纸,再打地基一步步来,你不能什么都没有就随便丢几块砖头上去,两边还开始砖头碰撞砸一起了。
要看到具体的人并不是只看到具体的人,要听到近处的哭声也不是只听到哭声,不是眼里就装下那一个人再没别的了,你还要朝远看到千千万万的人,以后的人,未来的人,要看到普遍性。
——
不喜欢「三观正」这个词语,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也非常讨厌被这样评价。因为绝大多数人口中的「三观正」仅仅是「三观正好和她们相同」的意思,而且如何定义何为正确,在很多价值判断上,其实谁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
——
@这样一想,我前阵子就陷入这种情况了,我反婚,感觉像钻了牛角尖,我不想了解别人结婚,也不去劝别人不结婚(看见身边朋友谈恋爱就难受),看到婚内女性受苦,说“她愿意,别管,都是自愿的”,而且我对于结婚的根本认识是结婚可以让♂拥有合法奴隶
@娇妻说擦亮眼找个好男人,而不在乎从夫居随父姓婚姻制度易女而奴,对男权法律、政策三胎、离婚冷静期、婚内强奸、家暴合法通通无视,就是避重就轻,不想改变祸害全国女性的恶体制旧秩序,只想屎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