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商业化”对于观点输出的负面影响
讨论个无聊又容易刺痛人的话题,打个预防针,觉得自己有可能被刺痛的话赶紧离开这条微博,我想谈的是关于女权商业化我目前的看法。
这么说吧,我不阻止女权商业化,当然我也没法阻止别人的行为,有人就金钱等方面谈过很多了,那我就从女权本身来说吧。根据目前的实践来看,我不认为女权商业化有利于女权本身,虽然这个区分很玩弄概念,但它也的确不同于商业女权化。
为什么我会觉得一旦泛女权区博主开始接推广或者转型营销后会影响她之后内容的输出,就是因为为了更多利益她必定会去迎合大多数人,所说的话更模棱两可各不得罪以此来吸引更多人为她的利益买单,而这里的基本盘是什么样的大家心知肚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观点愈加暧昧不清走上平权甚至温和男权的道路。
这几年我在网络见过相当一部分所谓女权或者所谓文字、缓则博主就是如此路径发展,刚开始可能是收了一丁点推广费,后来人心不足蛇吞象,所求越来越多,那么所谓的观点输出类博主为了达到关注人数越多接到越多营销越会和稀泥,虚与委蛇,利动人心,从一开始没有守住底线后来就只能步步沦陷。然而女权本身应该是不容混淆的。
根据观察来看,早些年就已经把女权当生意的转变目前基本完成,无一例外投了诚签了公司开始经常理中客发言,毕竟男性也是割韭菜的受众群体,她们遣词造句要去讨好男性,当然也不会要求废婚反婚,因为要迎合庞大的婚女群体,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女王C如今的互动对象。
偶尔说几句人话并不改变她们的态度。她们说到最后,连泛女权区最基本的反婚废婚立场都是站不住的,甚至还要做情感专家教你婚恋,我看她们在这点上还不如那些纯粹当意见领袖上瘾的人。至少后者只是自大且享受网络虚拟喜爱,尚还算个活人。
说的再明白一点,女权讨论的很多议题都会让你号不存在,你之后还怎么接营销?除非你像一些人一样不讨论敏感话题,保重自己的号嘛。
而往往大众看到的那些所谓“激进”言论、“极端”女权,她们之所以遭到男权如此猛烈的反扑攻击,恰好证明了它来自真实女性的声音,而不是生意。这种声音,可能会太刺耳,可能也会犯错,可能也不合你的时宜。对于这种声音,你可以反对,可以拒绝,可以谅解,它可能在你看来千错万错,但它有一点好,好就好在来自女性真实的心。
之前发过的:或许我曾经在她身上感受到过灵魂的光,也曾经接受过她的指引,但也坦然面对和她的分道扬镳,见证她光的熄灭,我不能因为曾经的一点仰慕就停下自己的脚步,她停下是她的事,我还要继续向前奔赴。她曾经撕开过我的思维之口,但纷纷扬扬的光终究是我自己的温度。
与诸媎妹共勉。
——
最后题外话,扩散一下商业化问题,买书算吗?那些理论家和作家是在商业化和消费女权吗?我觉得大家都知道答案吧。
——
@作者:没想到又轮到复读这条微博的时候了。嗯。其实我现在的态度吧,也有点变化——那些商业化的泛女权区博主的受众和批评她们在割韭菜的人本来就没有重合的。说白了,对方的消费陷阱也不针对于激女,也就是为什么女权区会争吵辩驳。我仔细想了一下,或许那些有购买的需求和市场存在才是根本原因。不好说,或许下次可以详谈。
@最后一段深有感触。从我觉醒到现在,关注列表里的她们已经换了好几波,被替换掉的大部分都是商业化后开始变得不对劲。对于那些停下脚步甚至后滑倒退的她们,我会毫不犹豫地远离。我还要往前走,我的脚步不会停,还有许多同路的媎妹和我一起前行。
@静悄悄的llama:“……女权同样是个筛选器,正向筛选出男权社会中的聪明人。而带货需要的筛选器是反向的,需要的是头脑简单容易跟风的人。你不可能一边教人聪明又一边教人蠢,所以人不能一边女权一边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