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比体面更重要——不能将一切都合理化为“个人选择”

这里是一个表演型人格盛行的国度,虽然互联网总以东亚式别扭为标签,说得好像这里的人生性内敛害怕表现,但其实这里的人热衷于任何场合进行沉浸式表演。
每个人都沉浸在虚幻的假象里,很难去面对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自己。都喜欢戴着面具去演出一场场戏码,无法正视摘下假面的自己,只能装聋作哑眼盲心瞎地欺骗自己。
倒也并非久病成医,只是见多了难免有点经验之谈。就是之前我所说的,为什么会执着于戴上面具进行表演,因为追求体面的人往往会因为维护这点虚假的“体面”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说起来好像很虚无缥缈,但其实随处可见。因为在这里,对于很多人来说那点体面比一切都重要。
第一种类型:明明在受害却总是自欺欺人说自己没有在受害,反而强调这种状态是自己认可而且欣然接受的,认为合理化伤害就不存在了一样,自己不认为在受害就没有受害,所以这里一直上演着非常现象级的一幕幕场景。
就好比被爹无缘无故打了一巴掌致左耳失聪终生残疾,大众要跑来帮助她,然后她和大众说没事,这不是我受害了,是我让爹打我的,这是在满足我自己的需求和提议,我爹这是教育我。你们不要挑拨我和爹的关系,这是我允许的,你们都不要觉得是我被打了,我不可怜我也没受害。
当然这个“爹”可以是生物学意义上被你妈造出来的具化小爹,也可以是概念意识上男权制造出来的抽象化大爹。
又或者是一些女人被家暴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公开也不是离婚更不是报警,而是第二天涂上厚厚的粉底液将伤口抹平,穿上长袖长裤遮掩住身体。就好像她们即使皮下淤青积血或者病入膏肓,也一定要在表面做好伪装的功夫,因为拿出去不好看,也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你若是跑上前去问怎么了,倒是你自己不识趣了。
所以你在公共领域能够看到的“家丑”,基本上是想要破釜沉舟撕破脸的,但凡想要继续维持这种假象的人都会怪把这种“和平”撕破的人。
第二种类型:将被引导的堕落当成被施舍的自由,将被设定好的沉沦当成自己主动进行的选择,明明被迫做某些事然后给这种被迫的行为主动赋权成“自愿”,然后美化这种压迫行为造成的后果,说自己是因祸得福歪打正着,也没什么不好,赋予了极强的主观性。
每天在讨论任何议题时都车轱辘一直强调说被批判的言行应该是“自由选择”所以应该被理解被容忍被夸赞的人往往会无视自己做选择时的逼仄状态,不承认自己选择的不自由性,同时选择性遗忘自己身边虎视眈眈的恶鬼。她们回避这些问题,并且往往表现出幸存者偏差的模样,拿偶然来回避必然。
必须认识到有得选才叫选择,不然就只是一种自欺欺人。有过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人,就能够理解不同人在做选择时的信息差,也能够明白放弃必须成为选择之一才能叫选择。把无可奈何的退让认为是一种选择,将被堵死的路称之为自由,本来就是幻觉。
比如顺从男权获得一点残羹冷炙、反抗男权遭遇男权围剿,这两者背后本质上是“自由”的区别吗?想必是个人就知道不能单纯的用自由选择四个字来判断这两种决定,不仅无视了除个人外的因素和结构性压迫,淡化了那些因结构获得特权的人的责任,同时也将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以及群体造成的影响闭口不提,仿佛自己是生于真空之中。
之前就说过,一个女人决定结婚和决定终生不婚,整个社会对她的态度是一致的吗?社会待遇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吗?答案是个人都知道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你怎么好意思说这个选择是纯然自由的呢?
同理,一个女人决定结婚和决定终生不婚对于女性群体的作用是一样的吗?对男权社会的影响是一样的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那么你怎么好意思说结婚只是个人选择问题呢?这点在那篇(“四、婚姻”的★结婚为什么不构成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制度建构——婚恋霸权、性缘霸权的影响)结婚不是自由选择而是制度构建的文我已经论述过。
同理,也包括服美役。之前也说过,一个女人一生因为“美”在这个男权社会获得了什么,又因为“不美”在这个男权社会遭遇了什么,是一样的吗?同理,你因为服美役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因为宣扬容貌焦虑对女性群体又有什么新的效应产生?
自我和外界不是绝对隔离的,两者影响真实存在,你不能把这种影响当成不存在的东西,把结构脱离个人,把个人丢进真空,那么你就不能说你做的选择是纯然自由的选择,或许有你的自我意志在内,我自然也认可这部分,但依旧应该承认你的自我意志有被男权严重裹挟的部分,就是在迎合和顺从男权对你的要求。
我之前就说过,每次讨论“个人、自由、选择”这些议题的时候,两种“选择”承担的舆论风险和社会形象的影响是一样的吗?你有没有通过顺从男权而获得权力或者能力呢?你又有没有因为反抗男权而受到惩戒呢?如果有,那叫什么选择呢,你只是在服从罢了。如果连这点区别都看不出来的人可能不适合探讨这个严肃议题,因为根本不理解这个“社会不存在”框架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你现在把自己顺从男权作恶的行为叫做自由选择,把其她女性反抗男权的伟大实践叫做恶意规训?女权区反复论证的改革共识、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如反婚反孝反婚内育等),这些早已经不是个人选择层面能够解释的事,却总是被一些人混淆成个人选择,好像在菜市场决定买这颗白菜还是那颗白菜一样,何尝不是一种居心叵测呢?
永远自轻自贱,还要说自己是自由的,通过把自己的堕落美化成自由选择来逃避批判是不可行的。
第三种类型:无法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并且反感一切揭露生活真相的言行。宁愿选择一叶障目,也不愿意睁开自己的眼睛诚实地对待自己。有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她们并不是不知道,但却宁愿在题目下填写错误选项。
其实国内自由女权也有这个趋势,比如说得出生理性别无差这种话,我觉得就属于眼盲心瞎真被新时代男权忽悠,连那些她们看不上的没接受过系统教育但是对女身有自我认知(虽然可能这种认知会在男权的引导下转为对女身的厌弃)的普通女性都比不上,性别怎么可能无差呢。
我看到很多女人明知婚姻压迫还死都不离婚的就觉得其实她们很明白的,就是不愿意改变罢了。反例有没有?也有,比如那些非要从农村跑出来的离婚女性,那些从古至今宁愿净身出户也要选择不婚的女性,真的就知道这个主义那个思想吗?不知道,可是她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她们的感受经验会告诉她们怎么做。这是最简单的事。
又或者每次讨论纳入式时,乌泱乌泱跑出来说自己可以通过产道得到快感的“天命之女”通通会实证她们这种言论的背后是因为她们自己沾男。罔顾受到伤害的女身,宁愿承担病痛、非意愿怀孕、堕胎等后果,也要向男人投诚。
又或者每次讨论随母姓时,跑出来说需要随父姓自由的女人,也能够罔顾现行境况,忽视实打实的大数据说出这种昧良心的话。更何况其实大家都知道若是自然生育根本就没有父,没有父哪来的随父姓呢?
好或者不好其实心里都有数,当然也不是说情况最后一定会很糟糕,但结构和事实就摆在这里,性质就是这个性质,不因为可能最后拿到个好结果就改变性质,大是大非就在这里。说白了,你舒不舒服自己心里其实明白的很,一些女的就是非要自欺欺人,尤其是婚女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当突出。
当对方真的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有其她选择而听到这些的时候,会认真思考,思考后或许恍然大悟“哦!原来我还可以有另外一条路”;而那些因为你戳穿对方生活真相而恼羞成怒的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生活究竟是什么样,而是反感你居然把她们狼狈的事实说出来了。
当然以上多种情形是可以绞合在一起的,甚至很多时候就是一起出现的。
说白了,这群人追求的体面再怎么包装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就是不揭开遮羞布,大家一起假装岁月静好。所以她们的言行举止到生活细节都会充斥着矛盾、违和、尴尬。
就好像这种人一会儿说自己被社会逼迫结婚很惨所有人都必须理解她的背叛,一会儿又说这个社会结婚会更轻松哄骗更多女性堕落。一会儿骂不婚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女,一会儿骂不婚女是没读过多少书的辍学生,只因为戳穿了她们狼狈的事实,真就翻来覆去多种骂法,这些不能证明被她们批判的人如何不堪,反倒是只证明了她们的虚伪。
为什么追求所谓的“体面”,因为普通女性对她们的“羡慕”也是她们生活必须的一部分,必须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成就感,就跟婚女要在女权这里找存在感的道理一样,需要我们认可她们的生活方式表达羡慕,她们的幸福在“比较”中诞生,所以我说过嘛,她们才是离不开简中互联网的,不然去哪里消耗她们在婚姻中的失落,可惜这种出发点简直其心可诛。
这种人很难做到诚实,对自己诚实,对她人诚实,对世界诚实。这是非常难过的事情,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觉醒的人也会知道觉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自欺欺人的人永远到不了桥头。
所以,为什么我会觉得野生女性和野生女权的生命力旺盛,因为她们的生命力来自于女性自己生长的每一天,她们不刻意追求主流书写的一切,尊重自己的经验感受,而不是男权灌输的那些东西。其实很多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书籍推荐的时候我都很少会说什么书是必看的,或者我根本不想推荐,因为我认为女性光是回归自我和女身就能够看懂很多男权谎言了,也足够用了。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女性视角珍重自己的经验感受就已经会让女人很有收获了。
只要你诚实,诚实一点尊重自己的感受,诚实一点承认自己的处境,诚实一点对待自己的需求,只要你诚实一点,你就会回归女身,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豁然开朗。
不过反正人生是人自己过的嘛,一些眼盲心瞎装聋作哑的人要这点体面,觉得有了体面才能活下去是她们的事,我理解,但成不成全这种体面、拆不拆穿这种谎言也是我的事。
我始终觉得,诚实比体面重要。
——
@作者:为了这点体面做出各种匪夷所思发言和行为的人我见的可太多了。
就好比前几年我妈一个同学的女儿放弃深圳两万月薪回乡进了大家眼里稳定的体制内,拿着两三千的死工资过日子,天天在家里后悔当初听了她妈爸的忽悠辞职回来考公,你要按现在经济下行有编制就万能的理论去规划她,那她早完成你的目标了,怎么她自己还在后悔?在一些人眼里,她该感谢她妈爸给她安排了一条多么稳定的人生之路啊。
——
@老实说,在意识到自己喜欢女孩子,也就是初三到高二那段时间,我的状态就是“精神男人”的状态,因为觉得女孩子相比于男的得到的“宽容”很少,那时候对“社会只偏爱男性”这个事实没有概念,只知道男的会得到一些我得不到的好处,比如做错事了不怎么会被骂,而且男的也不容易遭受危险。那时候我留的是短头发,行为上偏向于“男性”,一个所谓“男性化”的外表会带来一些生活小利,比如食堂阿姨会多打饭多给菜,老师也会更加喜欢我一点,有那么一点点小利以至于我还想过变性,后来高三那年,慢慢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东西,我觉得还是女孩子好,但是也没有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比如胸和月经。
我在初三到高二上学期有过穿束胸衣的经历,我没法坦然接受月经这个被当时的我认为是麻烦的东西的存在,毕竟月经她来了以后我不怎么爱动,导致我一度很不喜欢月经,事实是月经来了一样可以运动,只是当时候我一来月经腰就很酸、偶尔血量多、月经片用着有点活动不便就不想动,所以才觉得她是麻烦的东西。后来上了大学后运动变多了,可以说再也没有在月经来时腰酸了,现在的话,能坦然接受月经了,而且我觉得月经好可爱、好有趣,经血很好玩,所以我喜欢月经。
而关于束胸衣,高二下学期到高三就没再穿了,改为普通内衣,高考之后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媎媎说她不穿内衣、很舒服,(这时候是开始接触女权了,女权真的很重要!没有她们,我只会走歪很久)我就开始尝试不穿内衣,发现不穿内衣真的很舒服、没有任何束缚,一开始还会含胸,害怕被发现,现在的话,我已经可以挺胸了。
这也是一个开始接受自我的过程吧。
还有一个,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也有看言情小说,只是我没法代入女主,我能代入的只有男主,不过我讨厌霸道总裁那么对女主,所以总幻想着要是自己是男主,肯定不会强迫女主,而且也想让女主远离这种男的,我最讨厌这种强迫。之所以说这个,是想说言情小说真的很害人,比毒品还毒,差不多能毒死人的程度。
那时候的言情小说,说的更多的是有钱人的生活、天赋型主角,所以我也有过自大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赚钱很简单,然后吧就比较虚荣。现在的话,这个问题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了,我就是个普通人,也是个穷人,但是我收获了很多真实的自己,我很快乐,前所未有,我在挖掘很多我不知道的自己的其她一面,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演戏、虚伪。
脱性缘对我来说算是最难的,因为我也曾是恋爱脑,受小说影响,我有过离了对方就不能活的想法,经常会因对方的举动情绪起起伏伏,幸好有我的好朋友,她帮我脱了性缘(我认为是脱得差不多了),可能因为我的情绪起伏很大,难受来得快,过了那个点就忘了,等下次来了还是哭一哭,然后又短暂性忘记,反反复复,所以中毒不算太深,可能是本性救了我吧。
这些都是我遇到的问题,现在的话可以说都解决了,再次感谢媎媎们!没有你们的输出,也没有现在的我😆😆😆
说出这些话,代表着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了。
再来一句,我喜欢我的身体,除了不够高我对她很满意,我还想让她更强壮更健康。😆😆😆
还有一点,我想找回小时候那个勇敢的我,就是那个妹妹被欺负了能想都不想就抡扫把砸了男的的后脑勺的我,还有那个被几个同龄人架住了也能发疯一样甩开她们的我(那时候我们在玩闹,我觉得我丧失了勇气,现在想把她找回来。😆😆😆
—@作者:一整篇看下来真的好感动,看到你慢慢地走出男本位视角,走出男权下被灌输的厌女身的误区,也彻底放弃“只要我变成男人就可以不做女人”的错误逻辑,这可太好了,越早看清楚越早能够对于以后的人生进行规划,越早诚实一点面对自己的感受越能珍重女身,真好,毕竟现在还好多好多人根本走不出来也不想走出来男权的泥淖。
@谢谢媎媎😆你昨晚的回复鼓励了我,所以就想着把自己的经历大概说一下。感觉这个经历挺有意义的,每个女性都或多或少受到男权社会的荼毒和污染(污染大脑,扰乱思维),希望能觉醒的都能早点醒来吧,要不然只会持续性痛苦下去。
—@作者:真诚的分享,真实的女性经验感受,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
/
—@真好啊!
想起鲸象汉化组媎妹的创作引言:
“美化堕落的你与创造堕落的加害者无异。”
诚实一点。
现在的我察觉到父权规训下的自己变得软弱,有些时候还是不够自信。正在缓缓脱去这些东西。试着把人,女身当成主体。
加油!
(❀邮箱:《《脱束身衣日记》汉化版【完结】》 | 鲸象汉化组(请勿打赏)的作品集 |
@谢谢!感觉大家都可以的!😆
——@作者:是,我依旧觉得,比起沉溺于虚伪的假象,比起麻痹自我的谎言,诚实一点更好。
//
@回归女身!
//
@想起之前朋友说,感到激愤会显得很蠢,总是不为所动又显得冷酷非人了。究竟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好像是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激愤”会很蠢?如果说这种情绪是编造出来的,那自然会有人为这些“激愤”表演买单。如果这种情绪是真实的,那么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为什么蠢呢?
—@可以这样想想,激愤是发泄情绪缓解压力,不为所动是冷静理性,个人看法是有负面情绪正常的,有时候发火也正常,就是长时间保持愤怒挺消耗能量的,所以愤怒也不要太长时间啦。
//
@出现合理化伤害的行为表明已经进入了gaslight(煤气灯)的第二阶段了
//
@这个我太有感触了,女权可以说救了我的命,改了我的心志,特别感谢网络上不断宣扬女性思想的媎妹们。
以前读书还没接触女权的时候,我完全是被男权思想统治的还不自知,觉得自己最小心清醒,生活中无意识谄媚爱男,也曾经背地里荡妇羞辱过别人,幻想靠和“坏”女人割席,向男人投诚来获得尊重,但做这些总有一天会被反噬。和男人沆瀣一气背叛女性集体既不能不当生育机器也不能避免荡妇羞辱,投诚男权的人因为爱男绝对是最先被男人压榨得一干二净的人,这是pennis(阴茎)集团对伥鬼最大的回报。
—@作者:恭喜你醒来看到了新的世界~
//
@书籍推荐那里我也有同感。自己算是喜欢看书的,女权类型也看过不少。坦白说,我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的权衡和妥协,出于商业目的或是审查制度,抑或是作为知识分子想要维护的学术体面以及身份的局限性,女权书籍总给我一种“还差一点”的感觉。所以让我推荐我会犹豫。
—@能在简中发布的女权相关书籍基本都是被大爹阉割过的,必然是「还差一点」。最真实最尖锐的声音肯定是会被想尽办法驱逐消除的,比如被简中全网封杀的林毛毛,比如那些被连环炸号的女权媎妹。
—@作者:全世界都差不多,凡是主流推崇的所谓女权书籍都差点意思,为了迎合更多人和通过审查,难免会这样。
//
@有一部分是觉得沉没成本太高了,所以宁愿继续在贼船上待着,也不愿意下来。殊不知这种沉没成本只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后离开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作者:能够想通的早就下来了,想不通的和男人一艘船到死。


诚实比体面更重要——不能将一切都合理化为“个人选择”
http://example.com/2025/04/01/honest/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