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逆苏”
(泥塑:逆向玛丽苏,将明星的社会性别进行倒转,如:男明星可以具备美好的女性气质)
逆苏这种情形的确很奇怪,不是说这种欣赏方式奇怪,而是奇怪在这个逆上,因为这种欣赏角度从本质上看,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变种,而且逆的前提就是认同女男间的确存在不同的社会性别及表现。
这种欣赏方式的出现恰好是符合社会性别这种反人性的畸形的“规则”的,或者说所谓正逆之分本身就是相对于社会性别而言的。然而社会性别在我看来是应该被推翻的,所以逆苏的出现是在变相维持这种社会性别。其实,我的意思是这种欣赏角度不应该被称为逆。
譬如为什么女明星的部分经纪公司的营销策略总在热衷于给她们立“男友力”或是“爷们”人设,表现为可以自己修理家具、可以干有力气的活,然而这些和“男友力”挂钩吗?这种时候的所谓“男性特质”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度、自立、有礼有节,为什么成了“男友力”?
再譬如,通过逆苏男明星来表达爱意,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呢?可以扪心自问,是通过某种臆想将自己投射在男性身上吗?或者说在他们身上发现某种所谓的“女性特质”?那么这种特质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如果是因为设定了一个女性的框架(社会性别即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将部分符合的男性也认为是女性,这同样也是奇怪的。
关于这些,我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试着体会一下:
女性为了自己方便主动选择剪短发——打破了“女性必须长发”的性别刻板印象;
对剪短发的女性说“你这样不像个女人”——常见版本的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行为;
对剪短发的女性说“你剪短发,你像男人,我好喜欢”——变种版本的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行为。
同理,男人穿裙子也可以此类推。
说到底,可以说自己喜欢或者偏爱某一种人类特质,但是不能说自己喜欢的是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不要顺从男性把一些应该属于女性的美好拉到男性阵营里专属,夸赞他们,贬斥自己,父权社会垄断这点我提到过很多次了,相当于“荣誉男人”这种称号应该一脚踢开才对,女性就是女性。
正逆二分体现着“男上位”的社会性别秩序,也影响着不同的社会待遇,逆苏看起来像是在挑战这种性别秩序,但实际上在利用父系语言体系里已经被性化和物化的词语来形容的过程中,依旧在变相维持男尊女卑的观念,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在厌女环境下被潜移默化了,但了解后就尽量不要这么做了。欣赏某种特质就某种特质,不必说那是“逆”。
女性在结构性失权的前提下无法赋权给对方,反而加剧了失权,感觉徒有其表。使用这些词汇的人眼中的“女性”往往表现为被塑造出来的“社会性别”的模式。
之前说过逆苏本身是在维持男上位的性别秩序以及社会性别的变种形式,女性一厢情愿地将女性词汇赋予男性不仅没有提升女性地位,在争论中倒是又暴露出了新的厌女视区。不论因为逆苏行为被指责事件真实与否,能用这种观念互相攻诘,本身就很值得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