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得不到对等收获会带来对自我的否定

因一直过分强调努力——收获这种反馈机制,总有一天等人们发现收获和努力无法对等的时候就会崩溃,因为资源就是有限的,分配不均掩盖在上行经济中,一旦下行就会垮塌,甚至还会反噬。
普通人不是不够努力,但是努力带不来本应该有的结果,全民陷入焦虑——否定自我,期待无法实现导致抑郁,最后是自杀率的攀升。
而此起彼伏的自杀除了暴露在一场灾祸面前无能为力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警示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精神状态已经到达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尤其是那些试错机会更少的人,对于她们而言,人生就像悬在那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的弦上,而那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小意外而崩坏。
哦,真奇怪,平时宣传都说珍视生命,明里暗里地谴责自杀,不仅要维持韭菜基数,还期待着韭菜翻新茬。嘴上说得好像多在乎人的生命似的,等到韭菜被杀了又开始息事宁人,只想着割韭菜不想着种韭菜,农民都知道田里来害虫了要打农药要杀虫要保护韭菜生长,父权的可持续发展里面从来有过女人吗?搞笑。
就和嘴上说为了老人孩子防疫结果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所有人可以死于非命但不能死于新冠一样,这几年的自杀率敢统计吗?这几年因为防疫而死于非新冠疾病的数据敢说出来吗?每次看到新闻,天灾后救助好像是一个两个人都要救,平时看到成百上千的人去死也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讽刺。
一个自杀的人往往在自杀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性死亡了,她的脆弱映射的是社会现状的畸形和群体情绪的亟待崩溃,你可以边缘化和污名化这种行为,可以认为这种人内里不堪,但实际上,这个人自己本身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诱因罢了。
她们其实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和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现状等等是分不开的。
虽然我觉得自杀难度的提升也许会让一些已经绝望的人更绝望,但也许也能够拯救更多一时冲动的人吧。有人会想连自杀都这么难,这个世界在和我作对,换个法子一定要自杀成功;也有人会想到既然自杀这么麻烦,我还是多活几天吧。当然还有一些人只是在宣泄对于自杀的人的恶意和歧视罢了。
很烦动不动“她这样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她太脆弱”“她怎么想不通”的论调,要知道机器人都有不同类型的,试想要是这个世上人人都和你一模一样,不可怕吗?所以不用在她们身上找你存活的优越感。
——
如何减轻这种不对等给个人带来的伤害:
我觉得所有打工的人不仅要摆正心态,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即你在工作中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一定远超过你所获得的工资。哪怕是觉得自己再怎么没用的人都无一例外。所以凡事不问自己配不配,而问老板配不配。不要觉得是你的问题,不要对内责怪自己。


努力得不到对等收获会带来对自我的否定
http://example.com/2025/04/01/culture-18/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