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不是美德,宽容有时是无底线的放纵

以前住家里,高中备考,公寓前丧葬大喇叭哀乐连续三天三夜,我妈都说让我忍,我说噪音污染可以报警,她说我疯了,这点小事都要计较的,死人为大。她们这时候对于死人的恐惧倒是超过了活人的生存,死人为大,死人也没说想要噪音污染吧,蛮可笑的。
大概就是“你就原谅她又会怎么样!” “在这个国家哪有什么事事按照规矩办的!” “吃点亏就吃点亏啦!又没什么!” “哪有什么都能给你维权?大度点不行吗?” “哪有你这么做人的?这么不善良,书都白读了。”
后来离开母父独居,就能够好好的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做事了,不用压下脾气继续忍耐一些令我不适的事情。就比如,我遇到工作效率极低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直接投诉,遇到有人深夜还在借着送葬而用大音箱噪音扰民就直接报警,遇到中国联通店大欺客直接内部投诉、工信部投诉一起进行(后来干脆我晋升尊贵客户有问题快速通道解决),遇到快递员态度不好拒绝送件的就挂了电话直接总部投诉直到解决老老实实给我送件,还有网购之类的就不多说了。
再比如,楼下开了舞蹈教室每周周末下午蹦迪吵得我出差回来补觉睡不着,我连续两天给物业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人解决问题。我周日就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公安局,一个电话打给了12345。
它因为噪音扰民、非法经营,警察、工商局、社区居委会都去现场检查了,物业换上了客服主管跟我对话,说楼下那个舞蹈工作室的老板也想跟我当面道歉。
所以我发现做疯子的感觉可真爽,人人都知道你是疯子,不知道你会做出什么事来,但知道你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所以也不敢轻易惹你。
当然忍让不仅和等国人“中庸”“耻讼”心理相关,也和维权需要付出成本有关,但这种忍耐其实对于社会良性发展没有好处。
那天闲来说起这件事,有友邻在下面评论道:中国的父母都很有意思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会教孩子“不要那么计较,凡事让一让”,而不告诉你其实你有这样的权利;而中国的长辈们也只会在你痛苦时叫你“忍一忍,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从来不教你如何反击和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大概是这样复述的)
的确如此,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往往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宽容泛滥现象大多数时刻显得特别可笑,莫名其妙的“善良”别名是以身饲狼的愚蠢。中国人惯于忍耐,总是在服从性测试中得优。人人为了维持表面平和而花招百出,却永远想不到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所以,在东亚,忍受一切非人痛苦是一种传说中的经典“美德”,我看它“美”就“美”在根本没把人当人看。不知是否奴化惯了,东亚人真就挺能忍的。然而,靠着人的忍耐而飞速向前应该被认定为是一种罪恶。
所以,逆来顺受就是一个美化受虐的成语。因为谁能想到大批人会因为自己忍受不了痛苦,转而找自己的毛病攻击自己“是我太敏感了,是我太脆弱了,是我不适应社会,是我气量太小了”,在这种自我攻击下重复消耗自我,直到把自己打成模具的标准。
因为自己遭受痛苦,所以也看不惯有人可以逃脱这种痛苦,所以要求人人不逾矩、中庸、随大流、从众,社会逼得人害怕“出格”,有时候人性中的确是有这种被扭曲出来的阴暗面。也就是,所有人的认知里好像都以为忍耐就是正常的,所以,但凡有一个不忍的,其她社会里的人会用尽各种方法让她回归“正常”。
那其实「吃亏是福」也可以作词语新解:既然有人吃亏,必定存在有人(额外)获利,那么很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就会变成(被压迫者、被剥削者)自愿吃亏的确是(既得利益者、强权者的)福,也倒是事实。
然而忍让不应该成为一种美德,宽容其实换个角度就是无底线的放纵。在这个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更多宽容的人往往掌握着尖锐而强大的力量,那么即使他们作恶,旁人也能找出无数借口来帮他们逃脱责任追究,合理化他们的恶行,他们也就更理直气壮地作恶,还真是堂堂正正无愧于心呢。
事事宽容忍耐并不是一种美德,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反倒是因为你的一次次退步,让犯错的人永远都不知道是自己错了,更不可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他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犯错,甚至犯更大的错。这种放任俯视的包容心是无视,也是不屑,更是共犯,其实一点也不健康。
事实证明,原谅不是高贵美德,忍耐也不是美好品性。所以,如果不原谅会被指责是证明还在意伤害来源这个逻辑很可笑。尤其受害者还被强制要求一定要原谅加害人,不原谅就是你不够宽容,就是你斤斤计较。完全另一种形式的受害者有罪。其实真正的不在意,应该是根本想不起来去原谅。当然,即使后来偶尔想起这些,我也不会原谅就是了。
这里不是没有“原谅”的自由,而是没有不原谅的自由,毕竟理中客和稀泥、不偏不倚各打五十大板一贯是特色。那我就必须得说,作为受害者,完全可以不原谅,不止可以不原谅还可以一巴掌扇回去。
如果你真的觉得不适,那么,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忍让,忍让意味着自己妥协忍耐,你以为是维护了和平,对方不会感激,而自己只会觉得委屈,会感受到窒息。委屈自己并不能弥合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差距,伤害是切实存在的。
——
@做疯子的感觉可真爽。
—@作者:谁做谁知道!


忍让不是美德,宽容有时是无底线的放纵
http://example.com/2025/04/01/culture-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