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或许只是想做东施,并没有想过要做西施

我支持审美多元的前提是,我的确看到了有部分女性一直困在“如何变成男权社会的美人”这个命题下劳碌一生,还会因为偏低的社会评价而陷入自我否定和厌弃,为了帮助她们尽快走出误区,我可能会采取这种手段改变舆论导向帮助她们逐渐建立自信和正面的自我评价。
但这不代表我支持女人必须美,必须用美来麻痹自己,因为这不是最终目的。审美多元更像是给男权社会审美标准打的一个补丁,意识到了审美霸权的存在,也意识到了这种霸权正在欺凌着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个体。
但是“美”本身是否足够成为人类的必要追求呢?我不这么认为。刨除所谓的以贩卖美好形象为行业标准、以外貌为工作的娱乐圈(然而所谓的娱乐圈对于女男的外貌标准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不那么重视或者说聚焦在女人的“美”本身,你认为美或者不美都随便你,但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不至于让你劳心劳力碌碌一生。
如果实在想不明白这点的话,可以认真思索一下,这个社会是怎么对待男人的外貌的?是如何评价男人本身的?他们遭遇的审视有女人的万分之一吗?
每一次大众讨论外貌标准总是聚焦在女人身上,这么几年几乎无一例外。说到底不论发言者支持哪种“审美”,内里都认同“美”本身应该是女人提供给社会的服务罢了,对于所谓“美”的审视、定义、强求都应该在“美”前面加个限定词,女人的。真有够无聊的。
所谓的“美”,何为“美”,为何要“美”,在男权社会已经根本不能割裂来看,认定为纯粹的艺术鉴赏或者说第一眼的主观感受或者说人类直觉,是在自欺欺人。因为“美”现在往往和权力结构息息相关,它来自于攫取过剩资源的上位者的话语权,然后定义着下位者,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下位者的社会评价以及(本就不正常的)资源分配。基底是性别,还可以衍生表现为民族、人种、肤色、行业等等。
作为一个女人,你真的心里不清楚吗?
每一次女性受害的案件配图都是当事女性的照片而从未有加害者的照片,人死了还要被一大堆热衷于表演善良的同类评价“长这么好看死了好可惜”,怎么了?难道长得不好看死了就活该吗?不附女性受害者肖像照是不是就不会写新闻?男性加害者是不是就找不到照片?舆论和媒体能不能停止消费受害者?因为在男人和男权社会眼里,女人不是人,女人是用来点缀的花瓶,只分漂亮不漂亮,不是人。
那么,有句缺德话不知该不该说,假如女性爱美是天性,那么唯一不适用的范围竟然是妙国异性恋性缘脑女性择精(当然在她们看来是择偶),不能理解一些女人可以十年如一日地对着猪头三还说自己爱美。
一些女人嘴上说追求美是本性,不能否认这种欲望,可是她立刻找了个猪头三生长得丑的孩子,哦,你只要你自己美,根本不管你孩子长相死活对吧?也不追求自己身边的人美是吧?那你在折腾什么呢。把自己变成一件用来点缀父权社会的精美的饰品吗?
突然想起来,「东施效颦」是不是验证了此地早就开始对女性外貌羞辱了?而且讽刺向往美的女性是“学人精”。
也许东施只是想做东施,根本没有想过要做西施。
——
@芒果椰甜吗:评判女人永远是外貌条件,或者说为什么会想学西施呢,这环境造就的女人还要去骂女人,走入这个评判体系得了第一名也是被归入“美人计”,不会正视女人的思想智慧。
@小米咋JuiceRiver:与其鼓励人放弃追求美,我觉得可能推广夸赞女性的词从“好美”“好漂亮”变成“好有能量”“好强大”,转移重心,而不是清除欲望,这样可能传播更好。人们天然逃避“不”“否”“反”,而改变大多从“是”“对”“棒”开始。
@大掀女瑾瑾瑾:无论是迎合男权审美,讨男权欢心,还是反男权审美,忤逆男权,都始终没有摆脱男权的束缚。我觉得女性对待男性最好的态度就是无视,既不刻意迎合也不故意挑衅。他们制订的标准与我们毫无关系。什么是我们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我们就是什么样的。
——
@最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美”如果用在外貌,也许可以说是等于“好看”?因为我自己感觉“美”也包括“真善美”之内的内心价值,既然美景中有一种动人的美学价值,那么一个人的品质也许也可以用“美”来形容,完全否定美是不是一种对更广美学范围的完全否定呢?
而且现在如果完全否定这种概念,那么我们又该用什么词来代替“真善美”这种人性的最高追求呢🤔
—@作者:因为“美”在男权社会已经狭隘化了,变成了严苛的外貌评价标准,这是女性失权的恶果。否定事事以美来评价女人是在拨乱反正,女人要改变这样的现实必须矫枉,这点我也在探索之中。但美本身没有那么狭隘,当然日后如果女性主导的语言体系都抛弃了美这个字,或许我们能创造出更多新兴的词语来代替你口中的那些不同的「美」。
@好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也很纠结,我反对完全否定一切概念的内涵,但目前社会现状还没进步到可以中立地看待。我只是有点担心女权陷入到一种对“绝对正确”的盲目崇拜,之前微博女权造神也是这种情况的体现,朝着“打碎一切”前进可能会摧毁掉一些有益的文化积累,就像之前的revolution一样…所以总想从人性论角度往回拉一拉😔
—@作者:男权社会的“文化积累”没有好东西,只是说母系遗留的传承会不会丢掉,可是丢了也没关系啊,我们可以重新创造且赋予生命力的。


东施或许只是想做东施,并没有想过要做西施
http://example.com/2025/04/01/beauty-8/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