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变“美”才能复仇是一种谎言

近三十年来的文艺创作,不论是影视剧,或者小说等,或多或少以“丑女”或者“丑小鸭”作为女主人设的故事,总是以女主遭遇抛弃或者霸凌等欺辱模式开局,而后以女主华丽变身(变美)后出现进行复仇或者惩罚对方,这种逻辑其实非常可怕。因为默认了女人因为不美遭遇的困境解决办法仅仅只有「变美」这一条路。
首先,当女性遭遇到外貌羞辱、因为身材遭遇到霸凌,这是女性被强加了「美丽皮囊」的义务,所有女人都必须过度装饰和修改自己,完成某种“美丽”模板,所有“不美”的女人通通遭到了男权社会的恶意“惩罚”,然而这种惩罚本身是不合理的。
而认定女性必须也只有通过「变美」才能来惩罚欺侮自己的对方实际上不仅没有走出容貌焦虑,也是在让渡自己的自由和权力。
当一个女人因为外貌而遭遇抛弃、排挤、嫌弃时,背后是默认「被男权社会认定丑陋的女人不配获得爱与被爱的权利」的规则;当一个女人因为外貌而遭遇霸凌、欺侮、打压时,是默认「被男权社会认定丑陋的女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各种伤害」的规则。
而女人摆脱这一切困境的方式只有一种——「变美」,这种逻辑其实非常可笑不是吗?因为其中隐含的限制其实是女人必须“美”,对于男人的外貌却无比宽容。
而什么才叫做美,这种定义权真的在女人手上吗?“美”对于女人而言有那么大的意义吗?只有“美”才有价值吗?女人因为“不美”遭受伤害合理吗?
同时,追求“更美”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对于过去自己的否定和厌弃,女性群体在如何「变美」的路上付出了太多太惨重的代价,可以扪心自问,这真的值得吗?
所以,当我看见有女性开始反问、反抗、反思这一切的时候,我很开心,这是女性在觉醒,在试图推翻不合理的男权逻辑,重新建立属于女人的自由舒展的世界。
希望女人多问问为什么、凭什么。

*“女性服饰”中存在的身材焦虑
关于女性服饰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商家可供尺码及模特的选用存在刻板化问题,也容易造成对于女性身材的隐形霸凌,营造身材焦虑氛围。
首先是模特图及宣传照的选用,广告学也明确了广告具有引领潮流的可能(虽然大家都可以认为它并没有这个必要义务但并不阻碍它的影响发生),实际上商家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大规模流行,提高产品售量,提升品牌效应。
这中间对模特的审美取向会难免影响到更多人,影响到我们如何定义“美”,引导消费者去一步步改变自己而主动靠近宣传模特的身材,这个时候它向外可供获取的实际尺寸,远没有它广告和模特宣传图中隐含的各种符号意义(体态符号、物化、程式化的符号)来的重要。在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里,宣传模特的身材已经占据首发的重要地位,并且更容易让消费者倾向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美”,或者“最美”。
现在从实体店到网络交易平台,随便搜一搜国内服饰类商家的卖家秀,几乎个个都是以白瘦(幼)为同一标准,而忽视了对于不同肤色、不同身材、不同年龄的展示,同样也基本忽略可供尺码问题。当然,人对于美的向往没有错,喜欢看构图精美的照片也没有问题。但是这种趋向同一的展示也就是一种偷懒,既是对于样品展示的偷工减料,也是对于人类多样化审美的一种羞辱,更是一种为了刺激盲目消费而对于消费者的隐形“诈骗”行为。
CK更换模特事件为什么会引起国际那么大的反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打破了刻板印象和商业垄断,不再要人往商家给的特定模子里面套,它尝试去尊重人本身的存在。主要点明消费者看清是你在穿衣服还是衣服在穿你。如果是衣服在穿你,导致你无法正常地接受自己,影响你用了危害健康的手段去达到目的就比较可怕。比如你为了自己能够配得上这件衣服而开始没有节制的减肥节食或是如何就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还有关于商家提供尺码的问题我之前就说过,我非常认可女性破除“均码”迷思的必要性,尤其是要警惕某些快时尚品牌主打所谓的“男友风”。其实这点不需要讲太多道理,只需要明白喜欢穿宽松、休闲款式衣服只是人类审美和体感的差别,并不涉及品位高低,更不是男性的特权,就会明白“男友风”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伪概念,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称呼来替代,而不是用男人来定义女人。解放自我拒绝规训可以先从让自己舒适的细节开始。
均码这种本来是衣物类制造企业偷懒的行为,现在反而进化成对于部分女性的一种body shame,尤其是一些品牌主动提供的尺码包括一些身高体重比的数字,甚至连BMI正常这一点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指向用户像是刻意针对并塑造亚健康人群,这是非常畸形的一种商业模式。在这一点上我哪怕经常穿均码衣服,作为女性本身,我也是觉得挺羞辱的。
商家可提供尺码的单一化以及偏向性很可能会给部分女性塑造一种隐形欺压,引导女性客户去靠近它们的尺码以减少成本扩大销量,而非真正的提供合身衣物这一服务。这种投机取巧的偷懒行径应该在自由选择中被适量淘汰。
简单而言就是商家提供的尺码、选择的模特以及拍的宣传照,这中间不可或缺地存在一种潮流的引导现象。商家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抛弃男权社会白幼瘦的单一病态审美,而去考虑不同消费者的正常需求,既然目标客户是普罗大众,而并非单一模特,那么对于不同肤色、不同身材、不同年龄进行多元展示是很有必要的。
商家必须真实表现产品姿态,让消费者知道有多种不同存在,让顾客接纳真实自我,不再盲目刺激顾客进行冲动消费,主动为大众提供一种健康、自由的审美模式,这么说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点和商家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许会存在小范围冲突,所以就更需要消费者倒逼其履责。
即使我们退一万步因为节奏繁忙的都市生活接受了快速流水线的分类加工,放弃了量体裁衣,也依旧要坚持是物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人去靠近物,应该是商家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不应该是商家局限消费者审美思路。
当买家秀参考程度高于卖家秀的时候是否就应该反思商家提供的服务中存在不合理、欺诈的行径呢。国内白幼瘦霸权审美愈演愈烈和资本、父权两者沆瀣一气、互相绞合分不开,那么除了我们自己反对身材羞辱外,也必须推动商家做出改变,服务于女性真实需求才对,否则就淘汰它。
再次表示,我坚决反对畸形幼瘦的尺码建议表。请各商家及平台停止对女性身材羞辱,请放弃单一白幼瘦审美,请不要用舆论绑架制造出千篇一律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女性身材。当然,也希望各位姐妹都能真正接受不同身材的自己。
——
@我对这事儿可太有感触了。我从小(大概10岁以下)就对女生穿衣服这件事感到不对劲了。
就是很多衣服男生设计的都是很方便、舒适、会增加力量buff的(比如宽大的裤兜、宽松的版型、坐卧蹲跳都方便的款式、有力量感或有攻击性的颜色或者图案),女生穿的很多给我一种束缚、拘谨、不方便、会削弱力量的debuff的感觉(比如各种穿脱不便的绑带、繁琐的装饰、收腰、紧绷的牛仔裤、各种不方便的裙子)。所以我从小就喜欢穿偏男孩或者中性的衣服(运动服因为在这一点上性别差距不大,所以我小时候最经常穿的就是运动服),还经常因为这个遭到我妈说“不像个女孩,穿衣邋遢”。长大后更是无比清晰明了这就是赤裸裸的男权压迫在穿衣等精神方面的呈现。
所以我一直是怎么舒服怎么穿,尊重并嘲笑那些服丑疫还以此为荣的傻瓜~
—@作者:我也真的很喜欢宽松款的衣服裤子。小时候买衣服的标准前提就是有大口袋……
//
@可以买男装,价格比女装便宜,尺码比女装丰富,材质比同价位的女装舒服,而且有好多大口袋。
—@作者:其实,区分女男装本身就有一点居心不良。
@对,针对女性的粉红税。


要变“美”才能复仇是一种谎言
http://example.com/2025/04/01/beauty-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