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程度加深后逐渐对“女权营销”脱敏祛魅
很喜欢你们看完表示认同点赞和评论的行为,隔几天就来收获一些小伙伴回顾重温旧文或者有新来的朋友在重走我过去的痕迹,不用多频繁,而是有空的时候就看,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有意义,我也在被认真阅读被善待这一种肯定。
虽然我并非为了追求认同而做这些,也不愿反复说服彼此,但付出一颗真心自然也在得到回报时也会感动的,包括一些报喜的消息、一些说自己真会有改变的回应、一些说自己曾被触动的感谢,也让我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能够看到回报也是有用的。
我就在这里,你们也在这里,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偶尔闲下来彼此问候一声是交换好意,停留在这一片供给休憩的小地,即使离开,我也知道是你已经可以完全消化掉我能给的一切,可以离开我离开互联网去践行你自己新的人生,甚至不再需要我也是好事,意味着你或许早就已经超过我了。
追赶热度是营销号的工作,它们在意流量热度曝光,每天写出来的东西就像遇到了高考命题作文,读来让人乏味,因为那是生活的收入来源,存在感意味着变现,是直接挂钩的。可是我一直就认为那不该是我的生活,包括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把我当成标签符号甚至玩笑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恶意的窥探也让我越来越烦闷。
我讨厌追赶热度,讨厌那样做的博主,讨厌互联网整个营销生态,所以我应该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哪怕没有人听,我也应该写自己思考的一切,而不是别人或者平台塞进我脑袋里的热点问题,不需要为关注度和点击量苦恼,不做平台的傀儡,所以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其实我之前因为逐渐上升的曝光短暂陷入过需不需要和营销号良好互动顺从营销生态让观点被更多人看到以及我根本不想和那些营销号有来往导致打不开局面只能自娱自乐,你很难说那些人是真的认同你的观点或者对你的思考感兴趣才来关注你的,有一些只是被热度吸引跑来抱团,甚至拉群求转发有任务指标(我没去加,但有听说和被邀请、包括微博官方也多次发一些鼓励我投诚申请转型去做认证用户V的通知)。
互联网整个营销生态就是那些被捧的营销号说一句狗屁不通的话都能千万转,普通账号有理有据的输出没人看,文笔好坏和关注量没任何关系,热度和内容质量也没关系,只需要打开营销号大门开始抱团,随便挑动网友情绪就能够短短没营养的几句话带来极大收益,也因为我之前说过的,大众也没耐心去看长一点的段落了,不喜欢“电子榨菜”这种说法,但互联网信息主流的确是垃圾满溢,速食时代到了为立刻占据市场目光和注意力连一个片段剪辑都要加速的地步。因为观众没耐心了。甚至我亲眼看到很多本来是女权博主的个人走上了自媒体营销号转型的整个过程,包括泛女权区那些营销号,怎么不断做大的,也算是见证者了,现在离开了总算能喘口气说点话了。
之前就有姊妹和我聊过:女权主义者在资本眼里和其她女性群体也差不多,对娇妻就教她雌竞挽回男人心,对女权就教她“独立自主”,看人下菜碟。粉丝量大了之后虐粉提纯的手段和其它营销号没有任何区别,最后还是接各种广子赚到钱,然而女权粉丝被割各种过度消费的韭菜还会沉浸在“至少让女人赚到钱”的虚幻胜利里。
女权营销号毕竟都指着涨粉接推广,女人的钱又是最好赚的。各类直播间的带货数据占比最大的就是美妆,而对应用户又是女性,这真是资本眼里一块超大的肥肉。营销号不被炸号也是因为一讨论的东西都很浅显,态度都很暧昧中立模棱两可,二是利益和平台捆绑,也就是双方都为了赚钱,平台会保住。
泛女权区实际上也挺鱼龙混杂的。无论强调多少遍,仍然有许多人觉得女权要帮性缘女处理她的性事。而女权营销号必然会关注婚女话题的,因为婚女人数多,她们需要流量。女权营销号是利欲熏心,但是单女拎得清就好。
姊妹跟我说她觉得一些泛女权区的营销号很可怕的,她说她觉得能靠搬运女性受害新闻吃流量的人,心理却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果然心里某块地方已经异化了。之前有姑娘仅仅是因为看多了这样的新闻就受不了。她们这种保持置身事外的能力真令人发毛。
因为像我们真的能够共情那些悲惨的女性,即使再怎么努力,接受能力总有上限,那些痛苦看多了总会要抑郁崩溃,然而她们可以每天接受各种大量投稿还态度“中立”漠然置之,面不改色没有情绪,如果不是视若无睹见怪不怪那也是作壁上观置身事外,是非常可怕的事。
之前有段日子我几乎天天接到各种投稿(虽然我说过我不接投稿),都看得我心情烦闷,太苦了。而且很难受的是我去转发,甚至二次转发。阅读量和转发量只要不过万,那些政府机构全都不理睬,然后受害者又来问我能不能再转发。所以我才说即使通过人肉滚钉板的方式走出来让大众看见,被挑剔被羞辱,甚至都算“幸运”(虽然我不想用这个词)。
我当时只是觉得女权营销号和我并非同路人,受众也不同路径也不同,没什么交集。现在觉得,很多严肃话题被娱乐化消遣的过程中,她们也出了一份力,态度并不是端正的,而是把性别和女权这种安身立命需要被认真对待的议题当成了娱乐至死的玩笑,就和坐在街上聊的八卦一样,就跟很多人口中的所谓“吃瓜”一样(之前写过为什么我讨厌),她们以戏谑的口吻消解真正的存在,很难让人认识到应该用认真审慎的态度去面对一些话题。
我之前说过一些营销号沦于情绪发泄天天骂婚女的意义远没有想象中的大,一些婚女营销号也在其中浑水摸鱼,潜移默化地影响认知,脱离本质的讨论没有深度、浮于表面,而她们才是主流,这也是我对互联网逐渐戒瘾的原因之一,现在越来越多人离开的互联网已经不再适合我,是在单方面吸我能量却不能给我滋养,看多了以后我觉得这一切都有够无聊的。
当然,我知道她们的存在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看多了我也会觉得腻烦,就和大概七八年前我还觉得文字博主有趣,现在却无比厌烦一样,除了整体质量的下降,还因为总会看到逐利而无一丝真情的本心。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我倒是发现我越来越在意活人和真心。文字骗不了我,背后的丑恶嘴脸也遮不住的。
我的建议是,不要对任何打着女权名号的营销号真情实感,但我也不会在她们侵害女性权益前主动去鉴权。
而我与各位的关系,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总是会相信,你总有一天会离开互联网,离开这些纷争,也离开我。
彻底对社交平台袪魅,不再需要在这里吵架浪费时间也不再需要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更不需要听营销号的废话看她们的婚女笑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说,离开我也是,说明你已经成长到不再需要我的精神支持,是好事。
就像送走已经可以毕业的你,我会在这里等下一个有缘人来,再送她离开。
——
@最近的确是被互联网吸到我负能量满满,卸载了,现在专注自己,慢慢补充回能量
—@作者:慢慢来,不着急。
//
@很庆幸我虽然有微博号,但关注的很少。不过,依然会被周围的互联网环境影响,证明我还没沉下心来,慢慢来吧。
@关键是现在女性连上网发言的权利都没有,说人话的正常人都被围剿,除了颠倒黑白的蛆虫可以张牙舞爪。有一点正常的声音都难得,不管现实还是网上本身都是恶俗守旧男权基本盘占主流,你不发言就让更多颠倒黑白的占据话语权愚弄大众。
//
@看得好感动。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身边有人一直在等你,等你长大,不给你任何压力,静静看着你的觉醒。
我发现自己还不能做到百分百逻辑自洽,所以时常需要来这里充充电。
感谢妳还在这里等我,等我们。
—@作者:可以慢慢来,有方向就好,不用苛责自己。
//
@对于我来说,这里就是我的心灵港湾呢。这些付出真心的文字真的让我感到很温暖,谢谢妳。
—@作者:不用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