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我以前总有困惑,当一个人对你说她这个人很有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她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并渴望这种需求被妥善对待。可是即使在这讯号被人破解后,你也不敢确定你是应该安慰她说“不,你没有问题”,还是应该附和她说“是的,你很有问题。”
你不知道哪一种回答于她而言才是正解,而不是毒药。
有些人其实会觉得她其实没有问题,但需要你的支持,只要你站在她这边她就会觉得自己很好,她只是需要重复加强外界认可来勉力维系她对自己的认知。
可是也有些人会认为她了解自己,非常坦然地接受她就是很有问题,如果你说她没有问题就是你说谎,就是在欺骗她,那么就不值得让她给你信任。
所以我在每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她自己好像不太对,我都会怀疑犹豫是真的不对,还是假的不对,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她,她究竟在期待我给出怎样的答案,我又需要说些什么来回应她的求救。这导致我最后根本无法判断她这叫不叫不太对。
想了想,因为我觉得世上本来就没有没问题的人,可我想给她一个她想要的回答。
后来对此逐渐熟悉起来,有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经验,那就是我觉得挺多人在倾听的时候可以自己先摆正心态,比如有人向你说她最近发生了什么,可能并不在乎你能否给她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只是一种避免内耗而出现的对外的必要情绪发泄,在这种时候你只需要倾听就足够了,你要做的仅仅是当一个有几分善意的旁观者,甚至不需要和她同仇敌忾。
只是,在对方没有确切地发出求助信号前,不要总把自己当成问题解决师,总以为别人找你倾诉是想获得正确答案,放任爹味人格跳出来企图教训对方。
当然这种时候能够说得出“你和我说有什么用呢?”的人不如劝倾诉的对方直接闭嘴,说你不想听比较好。
毕竟这句话本身就不应该成立,靠有用来判断对话是否有意义,前提本身就没有意义,因为「本来跟你说就是没有用的」,她也不是冲着你有用特地来跟你说话的,不然她直接找专业人士付费咨询相关问题不好吗?
对方倾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把你当成全知全能的人,也并没有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更不需要你对她的选择或者人生负责,仅仅是想倾诉罢了,别总把自己当救世主了。
我想在交谈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感需求的,如果实在没有感受的话,又有对话的善意,那么可以试试陪伴式回应。不断地重复告诉她你在听、而且一直在(不一定要用对话的方式),这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如果是居高临下式的姿态,则非常容易打破平和局面。
如果对方能够感受到你话语里的善意,就不会感到不适,如果以一种认为自己比对方智识优越高高在上的姿态对话自然会面临反抗(我个人的话是非常不满这个),但如果是平等地自然引导就还好。不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分寸总是很难掌握,还是要坠落在每一段不同的情感里面具体对待。
还有,如果你感受到对方已经手足无措、在向你求助如何解决,那么你竭尽所能提供解决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我说过,道理我都明白,不需要被人提醒一再重复。很多时候,我只奢望这日子总会有人告诉我,我其实可以小气,可以不大方,可以委屈,可以睚眦必报,陪我站在一起同仇敌忾,做一个理智的笨蛋。
只是想要一个人知道而已。
——
@是的,最近也有朋友和我倾诉说自己是一个扫把星。真不知道该怎么回这种……😢(但是放下助人情结别把自己当救世主,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能够拯救别人,这样至少不会把自己拖拽进去。)
—@作者:毕竟是她们自己的人生命题,也是要分割开的,我们能够怀揣对彼此极大的善意和友好进行交流就已经很好啦。
//
@我也经常能听到她们的倾述,只是苦于应该如何反应才好,总觉得自己不会安慰别人,思考后才能说出一些勉强的话,可还是不行。而当自己向别人倾述时,我能感觉到我需要得到肯定,即便事后我能意识到无需“肯定”,但是也没法控制当时的想法,唉😮‍💨
这个好难,我想改变我倾述的目的,也想在别人倾述时可以更好地解决。
—@作者:别说不被领悟了,表达被误解也是难免的,能够准确表达其实也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没关系,一次次慢慢来,总能找到适合彼此的对话频率。
@好的😆
//
@以前经常被朋友当成倾诉对象。原因无她,就是我比较敏感,擅于捕捉对方的细碎感受。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都在附和她,然后极少时候引导她一下:比如说,“你可以试一下”、“要不要…”这些话。
其实我也不能保证我说的她愿不愿意听。但是我能保证,在我不想听的时候及时拒绝,在我愿意陪她的时候陪着她。
以前就是太容易胡乱共情,以至于变成别人情绪的垃圾桶。倾诉和回应都是需要耐心的。
后来我就明确说了,有关♂的事情我不听,直接杜绝被吸的后果。/
对于这些朋友,有时候也挺矛盾的。不聊男,我还是愿意跟她们聊聊的。我也知道,有时候她们并不是真的想解决什么问题,她们只是想要一个安慰,一个拥抱。
—@作者:珍惜个人心力,有挑选地进行交流,避免无效消耗,是好事啦。不被婚人拖进泥淖就保住自己了。
@好的!
//
@有时候对方需要倾听,有时需要共情,有时需要建议,但共情很累,很消耗能量,很多时候我也无法共情,所以我会选择听或建议。共情的话,其实无法做到完全的共情,只能通过拥抱安抚握手,和一种“我知道你很不容易,没关系的”的表情看着对方,给对方一种共情的感觉。这个表情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和心理咨询师学来的,她做这个表情时我会觉得我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
—@作者:嗯,其实我们的共情很难做到彻底的共情,或许对方需要的只是你在这个努力过程中释放的善意,我能确认这非常非常珍贵。不必妄自菲薄。
//
@反正一切因为沾男而带来的困扰和负面情绪,我不去倾听,也不去共情,最多就是敷衍两句。
//
@你是infp吗
—@作者:我不爱这些性格测试来着,这也是一种标签。
@hhh好,就是觉得你很像,情感细腻
—@作者:哈哈,没关系,个人性格问题~


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http://example.com/2025/04/01/ability/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4月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