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格至特定人身依附关系才能理解的“共情”不是共情
每次看到有人跟男人解释一些社会公共事件中的女性处境时,会用到“想想你的母亲、妻子、女儿、妹妹”这种类比话术都让我觉得蛮无语的。
首先应该反思的是「人」对「人」基于同类身份即可享有的共情和同理心一定要换成严密的人身依附关系才能够理解,理解力需要降格至具体特定的人身关系才能够适用已经实证是十分低下,不知该用退化或是进化不完全来形容男人,大概是后者,其次最恶心的当属这些特定的人身关系聚焦点在于男人本身,所以用词才是“你的”,强调的是所属关系,简直荒唐又可笑。
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动物无辜受虐、植物遭遇乱砍滥伐,真正有同理心的人会感到心痛、难过,这是无缘由的共情,至多停留在身为居于地球的同伴,而不会想着这动物是我的宠物,这植物是我的家养绿植,如果这样想未免也太自大了。
所以,明白了吗?这哪是换位思考啊,即使男人真的因为这种“解释”而终于感受到愤怒,也分明是自己所有物受到侵害,男人不愿意吃亏的惯常反应。所以每次看到这种解释,我都只想一阵冷笑。
我说,文明人就没必要叫醒野蛮人了吧。意义不大,代价不小,又何必给自己也给我这种旁观者添堵呢?
——
男人对于陌生人的善意一定要降格至特定人身关系才能感受,这件事是真的荒唐又好笑,只能证明男人的天残。
到现在还在犟的人可以扪心自问,假设你给残疾人捐款会贴张纸条强调你是残疾人未来的丈夫吗?又好比你捐给某地的赈灾物资会附注自己可能以后会是某地的女婿吗?再比如你声援黑人争取自己权利的行为,你说这是因为你以后会是黑人的爸爸?这三个例子让你有觉得不对劲了吗?那为什么觉得女人看到那句话会觉得这一切都很令人舒适?
本来我以为还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我是没想到尊重「人」之所以为「人」竟然算是还需要广泛科普的常识,这不应当吧。每次说起女性占人口一半比例,但你们究竟有没有把女性当作「人」看待呢?
「人」对「人」基于同类身份即可享有的共情和同理心一定要换成严密的人身依附关系才能够理解,那你又想怎么用这种逻辑解释陌生女性之间的友好互助?
比起降格至特定人身关系才能出现的“善意”,不拘泥于年龄、权力架构、人际关系的互帮互助,才更动人吧。其间的情意传递就像是困境时从茫茫人海里接过一份陌生女孩的馈赠,待缓过后又将自己准备的那份礼物交予人海送给另一位女孩。像是那句话,落地为姐妹,何必骨肉亲。这是令宇宙也温柔的赤诚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