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与社会期待
妙国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内卷的环境,连取名字都透露着一股非要出人头地不死不休的必胜意味,想到我上次在哪看到小学生花名册就头皮发麻。那一个个名字恨不得立刻长大成人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便也顾不上自己吃相是否太过狰狞。
低头看看那些名字,什么是杰出,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通通是要和别人比较。成为这种人的孩子,个个都是要在丛林环境里战斗战斗战斗直到死亡,着实挣扎也是无用的。
当然,我后来又发现连这点来自后方的推力好像都是男性专属,毕竟有这种期待就会配备更好的资源和物质作为支撑,就像被社会要求出人头地鸡犬升天也是男性的特权。
而女孩儿的名字前些年倒还好,这几年静观则愈来愈多是铺天盖地地被要求顺从温婉、宁静安好、服务于“家庭”,我都不用提那些被用来召唤香火的名字,光是带着浓郁婚恋特色的那些就数不胜数。
或者仅仅是看看名字,男人从来都是被隐形夸赞寄予厚望的,承接更多社会期待的背后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意味着数不尽的理解和接纳、甚至原谅和宽容,偏爱和保护。男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仅被允许向上的。
而女人则不同,女人在每个人生节点面对的都不是无条件的支持,反而是促使她们堕落的深渊。
想要升学深造的时候,听到导师“女孩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读多了嫁不出去”“我就乐意招男生”;
想要升职加薪的时候,听到上司说“女人找个好老公就行了,这机会还是留给男人吧”“你要是结婚生孩子去了,项目怎么办,我得防患于未然”;
想要家庭继承的时候,母父说“女儿反正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别想要财产”“你嫁人就好了,别忘了给家里拿点钱”;
学校、家庭、职场,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在非常努力地阻碍她们,与之相反的是,女人可以不到法定婚龄就结婚生子,女人可以未成年就被性同意,女人可以辍学打工养活弟弟,女人可以为了丈夫儿子奉献一生。
内卷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但可怕的是女人连站在起跑点的资格都被隐形剥夺。当一个男孩自信骄傲不知天高地厚,被物质和爱包裹着快乐地长大,必然会有一个女孩被社会轻视,被规训着不断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厌弃。为什么?因为她们生下来被期待的未来就是不同的。
再回想起名字,在父系语言体系中,一看就能分辨出女男的名字,本质上是寄托着不同的社会期待。
你的名字是这样吗?
——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