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传播:线上线下的知行合一,尊重女性的主体性
总会有人问:怎么才能传播给更多的女人听到女权的思想、知识、意识?怎么才能让身边的女人开始觉醒?怎么去帮助一些只差临门一脚的女性走进女权?
或许,这些问题会成为很多个体女性通用的烦恼,但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想通,这其实并不应该成为觉醒女性的烦恼。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去说,我去说你去说她去说,每一位觉醒女性如果都有表达以及传播的意愿和执行力,不要将这些寄托在别的女人身上,也不要指望威权和资本会帮助女性,而是自己去说,不管别的女人说不说但你要去,即使说得不好也要自己说出来。如果没有被捂住嘴,那就想方设法去说。
这十几年以来,网络环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缩越紧,女性的发声环境急剧恶化,可是女性觉醒的脚步停下了吗?并没有的。
所以舆论场会出现两种看似矛盾其实又不矛盾的趋势,一是女性可讨论议题减少、可发言尺度缩小;二是女性讨论深度加大,发言态度和立场更激进坚决。
比如,大概往前倒退十年,互联网女权还停留在迎合基本盘,在婚姻的一地鸡毛中打转,女性懂得所谓争取女利妻权就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观点;再往后发展五年,开始受西方欧美自由女权影响,男同男跨开始出现在女权主流舆论场舞台表演,也就是如今自由人的前身,她们把酷儿理论当成先进;再就是自由女权的糟粕被实证,男同男跨依旧为男,所以本质上不可联结,女性决定放弃男同男跨,激进女权女同女权等女权流派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力,走进更多女人的视野中去。
在这个女权流派发展的过程中,阶段都是糅合的,但是可以看出女人对待很多议题的态度是越来越坚决和激进的,如对婚姻、对性缘、对生育、对宗教等等。
经常会有人说,互联网女权生态就是被KOL和营销号垄断,没有几分真心,都是为了盈利而来,本身对女权影响利弊不一。说得很好,我非常赞同,事实的确如此,可是这么说的女性除了抱怨之外,有没有自己去做到发声呢,有没有去替代对方的位置呢,还是默认劣币驱逐良币了呢。
当然,我知道让个人去替代营销号的位置在这个网络生态下挺难,我自己去做了,所以更清楚难处,但是努力都没有努力就说做不到,我也不认可。所以你想要传播想要扩张,不想被资本和男权摘掉女权的果实,那就保持好你的初心,自己去发声,自己去践行。不要觉得少你一个不少,哪管别人洪水滔天,可能就是少你一个。
你去发声但凡能让一个女人看到,就是发声的意义。当然,互联网并非女权思想传播的唯一途径,你去现实生活中践行女权,只要有一个女人旁观,就会成为新的种子,成为下一代女性的榜样。
至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可以合在一起回答,我理解很多女性有想帮助未觉醒女性的心情,但不要越俎代庖,或者说不要自作多情。
一是你如何判断对方离觉醒只差临门一脚?个别议题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她个人整体的觉醒程度,譬如我之前提过的婚女也能骂几句男人不等于她们反婚,预备婚女嘲讽性缘脑也不代表她们不结婚。在一些恶劣的性别暴力案件中她们也能说出些正常话,光靠这些去判断,是非常失衡的。
二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强调过很多次,女性觉醒的主体只是女性自己,外在的信息顶多只能是辅助。如果对于女性觉醒是感兴趣的也有珍重自己作为女性的经验感受,自然而然地会自己主动去了解相关信息的,而不是等待被动灌输。我之前说过,想要影响身边有潜力觉醒的女性,日常和她讨论一些她比较感兴趣的女性议题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了,如果她有想要继续了解的动力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的。
你要知道你下意识总会以为密码会阻碍人获得信息,以为禁止阅读会让人丧失好奇心,很有意思的是,事实相反。密码并不是阻隔真正有兴趣的人继续探索的阻碍,而分享秘密的诱惑也会吸引更多人前来。毕竟,这种只有你我知道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这种隐秘的仪式会让参与者之间变得亲切和可信。
当然,刨除这种“秘密情结”,也可以推断你有兴趣去了解的事情再难你也会坚持下去,因为这种输入新的东西,这种主动学习都是很难得的事,而越难越能够得到更多的自我肯定。灌输式教育区别于兴趣类教育,因为你有兴趣去了解新的东西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你会有无穷的动力去做这些事。
你也可以试着推一下自己的觉醒历程,看看是不是如此。是被人推着才走,还是自己主动在走,是有人把饭喂到你嘴边,还是你想方设法去吃上一口真正的美食,哪种更让你印象深刻呢。
所以,只会有女性靠近女权的场景,女权不会低下身子去迎合精神男人,因为觉醒才是顺其自然,而且觉醒是因为自己努力,选择诚实不装瞎,外在力量都是辅助,并不是决定性作用的。
做到自己能做的,不去焦虑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已经够了。
尊重自己的主体性,也尊重其她女人的主体性。
——
题外话:最近因为女权区频繁炸号禁言,各平台都是如此,很多姊妹陷入焦虑,一是焦虑以后女权如何传播,答案我已经在这篇给了,那就是尽力去发声,如果被捂嘴那就线下践行,站在那里给更多女孩做榜样,示范效应;二是焦虑女性群体未来,这里我觉得可以回看我那篇女性群体意识和女性命运共同体的文章(“五、母系”的★女性群体意识与女性命运共同体),正确认识到群体和个人的关系。
——
@“做到自己能做的,不去焦虑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这个观念也是我之前痛苦后思考出来的,以前一直觉得这句话很好做,但是到自己因为觉醒看到身边女性装傻装睡的现状那种怒其不争又无法改变对方的情感拉扯,真的很难能够践行关注自身,尊重她人主体性…
我本身性格就认死理、宁缺毋滥,平时也会因信奉交心识人和朋友交流各种很多人看来是踩地雷的话题,而那段时间就因为觉醒后难以平复的愤怒和周围本来就少的女性朋友各种交流观念后断绝往来了。这种自己独树一帜的感觉,当时很打击动摇我,但是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而后在不断思考中真的领悟了什么叫做“专注自己,尊重她人”,毕竟不是未成年人无判断能力,成年的各位都有脑子、都读过书,小到身边事大到社会新闻,大家也都是这么看过来的,有点自爱与血性的都不会欺骗自己放任自己到这个程度还说自己是自由的。
所以当时痛定思痛,想了很久,刚好当时专业所属的行业寒冬,自己无法在这个环境中获得成就感,便怀抱着追求稳定环境和尽力去改变未来的女性的心愿,便选择转职去当教师了。这种在自己生活中一点一滴发出自己火光的感觉,才终于让我惶惶不安、愤恨难平的心有一丝慰籍。这里唠唠叨叨自说自话分享了一堆心路历程,但也是希望能够让同样在雪地里毅然前行的各位姊妹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作者:不必过分担忧,你坚定的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自然会吸引更多和你同路的人上前同行。不过同路人是锦上添花,坚定自我才是根本之法。🥰
—@被你的话宽慰了很多,铁链女事件热搜那会儿,和闺蜜说了很多但是她表现得好冷漠,说再也不想看到这种新闻影响她心情之类的,我也一度很挫败很焦虑,当我为一些热点事件发声的时候,她会说我太偏激了,她身边还是很多很好的男性的。她看不出男权本质也没办法,女性意识觉醒也是需要点天赋的,如果这么多起女性暴力事件对她来说一点触动都没有的话,那就确实不是我说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我做的不好的就是我现在很少再和她讨论这些了,对她输出女性意识,对她来说是被迫忍受,说这些可能还会吵架,社交成本一下就上来了…
—@作者:觉醒是种天赋也是种责任,她的沉睡在她不自知的情形下拖了女性群体的后腿。
//
@媎媎说得对,以前我也尝试过向身边的朋友说女权的事,但是她们的反应都很平平,都对女权兴趣不大,只是因为我平时一副非常讨厌男的的样子,微微影响到了其中一个人。感觉做好自己真的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也不一定要向她们说太多,因为她们可能对此真的没有多大的好奇和感觉,虽然知道是这样还是会难过,不过一想到觉醒的会越来越多,就感觉很有希望😆😆😆
比如上次,因为封校原因,我们楼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去走走,算上我篮球场上只有12个人在打篮球,都是女生,因为那个时间段只有我们楼可以出去。
其中有过一面之缘的同学带着她的一个朋友一起过来玩篮球了,按以往,她们可能不怎么会玩篮球,那一天她们过来玩,我觉得挺开心的。只要有越来越多的女孩打篮球,其她喜欢的看到了肯定也会玩。
觉醒就像玩篮球一样,感兴趣的人肯定会玩的,不感兴趣的人怎么样都不感兴趣。
接触了玩篮球的女孩后发现,她们是真的有兴趣的,只是害怕不会玩等原因就没玩,不过有一个就有两个,有无数个。
可能是因为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原因,受妈爸的影响很小,小学的时候星期五放学回家就跟着奶奶上山干活,奶奶每天忙活的都是山上的活、菜园里的活,做些手工,喜欢看谍战片,所以我从小也喜欢刀剑,最讨厌裙子。
我妈在小学时候还老想着给我买裙子,但是都被我拒绝了,打死不穿,到了初中,同学们流行穿耳洞,我讨厌耳洞、化妆,就没碰这些东西,幸好那时候坚持不碰,不然有的苦够我吃的。初中的时候被同学安利男同小说,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就去浏览器查男同是什么,后面自然而然的接受自己喜欢女孩子的事实。又因为是女同,让我免了和男的的接触。
开始了解女权,是从高考后开始,忘记是因为什么了,之后就想着去了解更多然后就到了现在。女权之后整个人都变化了很多,现在是开始认识自己,以前不敢承认、不想接受自己,现在也在慢慢接受了,庆幸有媎媎们的输出,不然我可能还有痛苦很久,因为高中和高考后的那段时间算是很痛苦的时期。
远离了令人痛苦的环境,还认识了女权,大学的生活真的快乐了不少,也更爱运动了。
这也算觉醒过程吧。放假回家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村里两个八、九岁女宝比小时候的我更懂、更清醒,身上也有股劲儿,那就是绝不吃亏、也不害怕,敢说敢做,真的很棒!
—@作者:因为你的诉说我看到有一股新生力量生长,真好啊,感动在内心迸发,希望在蓬勃发展。女性的未来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改变的,女孩是未来啊。
//
@说起来,这种将自己袪魅理智思考的逻辑下意识地映射到周围有着类似背景(比如都是受过高等教育、能够利用多方平台获取信息等)的女性身上,便是一种想当然吧,在初次尝试交流失败后,仍然盯着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追着喂饭未尝不是把对方当做无判断能力、无主体性的人。
刚开始决定对拒绝思考、一意孤行的人采取“尊重,祝福”的态度时,也忐忑过是不是过于冷血,也纠结过女性命运共同体云云,但是这种无差别迫切地想要照顾、体贴她人、想要做无可指摘的好人的心态,开玩笑地说可能也是一种类似在大自然中过度干预平衡的心态吧?
之前看的一本小说里头沿用了外国的神话设定——月亮女神的一体两面,随着月晴圆缺的变化女神也有着充满仁慈爱意到杀戮果决的两面,主生主死、慈悲又狠厉,当时就想着这不就是女性天生的模样吗?在男权社会刻意的打磨驯化下,大部分的我们都失去了主杀的一面了…
—@跟媎妹有类似想法。就是之前真实地为周遭感到痛苦(其实现在也还是会有这样的时候),就总是觉得明明都是活在现实社会也都受过教育,怎么可以驴成那样,但后来就觉得所谓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欺骗性的东西。
—@作者:是,女性作为族群的引领者和主导者,除了脉脉温情的一面,也有杀伐果断的那一面,可惜很多女人都忘记了这些。
//
@我就是今年才觉醒的,而且就是因为媎媎的文章打开我思想的新世界!所以姊妹们,不用着急,觉醒的女性会越来越多!
—@作者:🥰
//
@今天晚上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男权,明明知道了很多事情的逻辑,但是情绪和一部分潜意识仍然慢了一拍。我想从这些男权毒药中超脱。
再想到被♂蛆嫉妒中伤或者利用结构愚弄打压的经历,感觉有一种很难排遣的羞耻感和愤怒。在意牠们的评价都已经是我对自己的亏欠。女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足够的联结和资源?此刻我感觉有点糟糕。
—@作者:很悲哀的是,目前几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男权宰制之下,而彻底推翻男权社会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实现,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承认,我也不会夸大目前女权的影响力,想要彻底超脱出去很难,因为你几乎无法脱离社会生活,除非完全隔绝目前的男权社会或者去母系原住民部落生活,然而国内母系不仅模式单一还存在着被父权侵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所以只能尽量靠自己和改变周围的小环境来达到减轻负面影响的结果。😩
//
@小红书平台炸了好几个女权不说,还经常给禁言。解禁以后发现,我的帖子和评论只能自己可见,别人都看不到
//
@今天中午刚刚支教被泼冷水,一个关系还不错的同事女性说她还是对男性抱有希望,不想看6b4t。有点沮丧,但是抱着尊重理解的念头准备友谊降级了。也正好看到这篇,鼓励我做好自己。感谢媎媎!
—@作者:不用谢啦!能够让你们对自己多点宽慰就是好的。
//
@我在觉醒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真的感到无力且焦虑的,因为线上和线下给我的感觉太过分裂,仿佛两个世界。线上我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觉着身边都是激女媎妹,实现女权指日可待。但线下别说激女了,连自由人都没有。我曾经每天都会搬运媎妹们的精彩言论到自己的朋友圈,企图唤醒她们,但从来没得到过回应,却不断地能刷到曾经的同学,好友,亲戚,同事结婚的消息,就感觉自己仿佛在对着空气输出。我曾经也想唤醒我的母亲,希望她能过得轻松点,也希望她理解我,但换来的答复是你自私,你不孝,你书读得太多都读傻了,那段时间过得很痛苦。后来线上开始流行「尊重祝福」的说法,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不是太冷漠了,后来想想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何必浪费精神对着毫无回应或者急于想否定你的人输出呢?除了给自己添堵毫无价值。
媎妹你说得很对,女权觉醒得靠自己主动,那些想改变的女性,自然会去思考你说的话,主动去探寻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从三年前一步步走到今天,我很感谢媎妹们给我点灯指路,但摸索着前进这个动作还是我自己在完成的。而那些不想改变的,你对着她们喊破喉咙都没有,她们只会觉得你的声音刺耳,觉得你践踏了她们的舒适区,你十恶不赦。
—@我是不明白一个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社会男的方方面面占便宜还觉得多么委屈,从生到死男性侵占女性的权益还这么仇恨女人还不知足还要倒打一耙说女权多十恶不赦。女的被男人卖了还帮男的数钱,自行缠足自动往火坑跳。以前法律起码平等,娇妻想嫁人卖子宫的换男人施舍夫一点蝇头小利,现在男的早就从赚钱养家的大男子主义恶化到靠女人养着的大男主义更何况法律都早就保护婚前财产禁止彩礼这些娇妻小女人还舔男人,图啥呢?最重要的是每个女人不怕没有计划生育这个国情会被一直逼到生到儿子为止,离婚冷静期死都离不了吗?不怕一旦结婚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不焦虑回到旧社会印度化吗
—@作者:因为互联网有聚集类似的人形成同温层的特性,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际关系并非我们可以选择遇见或者不遇见的,我之前就说现代人的人际关系是超负荷的,根本无法处理好。所以女权区相当于一种思想上的舒适区,线下就是真实生活,当然,基本盘广阔就更加深了这种割裂感。不过我觉得大家只要继续坚持下去,也能遇到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朋友前来的。
//
@我知乎被炸号刚好一年(大概6年的号吧),wb差不多炸了四五个月,离开这个议题有一段时间了。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来看看你,感觉是可以重新积攒一些勇气,但又真的觉得累了。我知道迷茫是必经之路,也能原谅自己偶尔的负面情绪,但我们现在真的是在累积量变吗,真不是几十个人的小团体在可笑地自嗨吗…还会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更容易伸手就能触碰到彼此,确认我们真的有在一起前行吗?…up必然可以理解,上网上看起来发声的人无数,关了电脑手机之后现实一片荒芜黑暗。邻桌的女同事在帮父母还弟弟的房贷,上周聚会的一桌独生女理所当然地告诉我年三十应该回男方家,我就是那个孤岛…一切发声和阅读,都只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在二次元找虚幻安慰的可怜虫,尽管我坚信自己在正确的路上,但又真的难免害怕这一片漆黑…我想up大概率也会有这种负面情绪很多的阶段?若你能看到,期待分享度过或者对抗这种阶段的心得…
—@作者:我理解,可以先看一下母系合集里面有个女性群体意识的那篇文(“五、母系”的★女性群体意识与女性命运共同体),我们进行讨论的前提其实不能逃避这个问题,基本盘真实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力量有限。线下身边一大堆基本盘这是困境没错,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一切(那篇★关于女权,我们能做什么?)(“五、女权”),至于做不到的那些也别去揽那个责任(别的女人的责任你也别抢来自己担,个人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