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新解——背后依旧是新形式的重男轻女
图:
四川观察:#【太奶奶温暧解释重男轻女:重的东西男孩拿,轻的女孩拿】2月13日,吉林。小女孩问太奶奶重男轻女是什么意思,太奶奶解释说:“重男轻女就是轻的(东西)女孩拿,重的(东西)男孩拿。”太奶奶给出这样一个温暖睿智的答案,全家人听完都笑了。
——
我没想到这都要女性出来解释为什么这种词语新解进行大肆宣传令女人感到不适。
首先,我对词语新解本身没有偏见,但我认为这种所谓词义新解不过是合理化“重男轻女”这个词组的存在,用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种词义替换其本义,并不会改变重男轻女这种现象,甚至在回避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其次,能够理解女性长辈对小孩的关爱之心,但不能因为关爱就认为这种新解没有问题,因为这分明又是一种深重的性别刻板印象,事实是男性并没有总是拿重物,女性也并没有不拿重物,这是罔顾事实的说法。当代女性独立生活、工作时自己搬重物或者使用工具搬运重物的时候还少了?在家里连扫把倒了都不会扶起来的男人又做了什么重活?
但是家庭内部说这些话行不行?当然可以,光是这些是不足以让我们这些外人来评判,毕竟我为什么要去评价一个距离我甚远的陌生人的观念呢,我也管不着。
说得更明白一点,我是反感这种媒体宣传,也拒绝新型的性别刻板印象,更讨厌宣传口把女性和小孩推到屏幕前就是为了给男人塑造任劳任怨干重活的正面形象。
想想吧,这次是说男人适合重物,下次可能又是说男人适合做领导,八股取士时说男人善文,数理化走天下时说男人擅理,好的都让男人占尽了,然而他们自己说过的谎都快要打成一团了。
最后,回到“重男轻女”这个词语,女性表达不适这不是小题大做,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让重男轻女现象彻底消失,自然这个词语就会被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符号湮灭。
而不是装模作样地给具有广阔市场的“它”重新来个不同的填词造句。
这一出惺惺作态真的太虚伪了。
——
@是啊,每个女性都能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上吗?女性分到宅基地了吗?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了吗?女男在招生入学,面试工作时的基准一样吗?实现同工同酬了吗?女受害者和男受害者得到了同样的关注度和帮助了吗?女犯错和男犯错受到的批判和惩罚是一致的吗……
//
@家务活可不轻松,而且每天或隔一两天都要/就要重复。
—@作者:啊,说起这个,我以前的梦想就是有全自动家务机器人🤣
//
@重男轻女的说法的确不合适,明明是追男杀女、尊男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