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被拿捏的提线木偶

在综艺里的一个喊话节目,看到一个短发的初中女生对她妈妈强调说,不喜欢她妈妈让她一定留长发穿裙子,对她处处限制,要“像”个女孩子。
她说,她从没觉得自己那样就不是女孩子,当然她也并不否认她妈妈认可的女生模样,她不觉得那样是错的,但她认为女孩子不应该只有一个模样。
我觉得在电视节目里有这种来自弱势方的发声非常有必要,虽然话题并不新奇,甚至说得上是老生常谈,但我们需要听到孩子们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被母父代替发声。
性别刻板印象害人害己,如果母父只想把女孩子往自己觉得对的框架里面塞进去,企图制造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玩偶,把她们原本的血肉切割,骨脊抽断,填充进去自己喜欢的东西,按照流水线的模式制造产品。
母父不在意孩子想成为什么模样,只在乎她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是凭借身份压制,而不是沟通。
如果只想要一个会满足自己“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且很有可能无法得到),就永远不能得到一个尊重自己、热爱自己、愿意成为自己的「人」。
她妈妈嘴上说想要女孩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实际上是想要一个不出挑没有任何个人特色的普通玩具,像其她所有被驯化成功的女生一模一样,不要有任何违背主流的小众爱好和倾向。我想起来那个综艺片段感到很窒息的是,那个妻母到最后也不觉得自己有错。
而女孩子说她不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是说她一定会多有伟大的创造,而是不认同她妈妈口里的随波逐流的“平凡”,她并不想失去个人色彩,不想做傀儡。
这个世界是万花筒,而不是审判庭。
怎么会这么轻易地定义一个人呢,又怎会如此随意地解读一个人呢。这实在太不尊重了。
牠们只想要一个精致华丽、符合想象的玩偶,不想要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有些人选择做一个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提线木偶,也不要做一个会哭会笑的人。
但是这样的木偶,目光短浅的木偶,宁愿用一生去交换眼前的一点利益的木偶,直到某一天也终于明白冷冰冰的工业流水线上量产的商品就是这样反复不断地抹杀人性、磋磨人心、摧毁人格,最后才会变成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的存在。
这种木偶的结局永远是被摆在橱窗里待价而沽,成为精致华丽的商品,实则一生空洞而无物。
在等待被人挑选的时候,她终于后悔了。
她对后来的木偶说,傀儡师是不会变的,可以被代替的永远是木偶。
所以千万不要做木偶。
可惜只有木偶能听懂。
——
@从三年前觉醒开始,我就拿起了剪刀,在自己的努力和媎妹们的帮助下,一根根剪断了那些束缚了我二十几年的引线。现在的我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可怜木偶啦。
—@作者:真好啊。
//
@不过实际上确实应该反对男凝下的“女孩子”样😂
//
@所以在具体生活中应对身边未成年女性在追星、服美役等问题上,作为成年人(或老师或家长)本身是关系中的优势方,在试图教育与沟通这类问题时或许需要额外注意度,但是确实好难…信老师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毕竟未成年人又和成年人不同,无法独立思考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法适用点到为止式的交流方式。
主要是这篇文章内提到的例子是弱势方女孩站在反美役的角度(不想留长发)与强势方家长服美役要求之间的抗争,因而没有涉及到作为强势方如何在尊重弱势方的前提下对其行为进行纠正或影响。
—@作者:想要更好的引导,首先要去理解她们,她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比如她们这些行为背后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和动机,是因为社会舆论下的攀比,还是吸引关注的方式,还是其她?平等交流下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想法,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
@和我妈说什么,最后都会回到“以后不许剪这么短的头发了”这句话上来。
—@作者:😥如果实在不能互相理解,那就尽量隔离对方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吧。


不要做被拿捏的提线木偶
http://example.com/2025/03/31/no/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