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看了一篇豆瓣以女性口吻第一视角的自述,她说从大学毕业后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我却从她的描述中感受到她受到的精神压迫并非大学毕业这个节点,而之前学生时代就已经长期浸淫在焦虑不安之中了。
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应试教育对人的摧残,以一种非人化的管理模式将人打碎再重新按照固定的标准粘合起来,让人丧失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能力,书籍也变成了任务而非兴趣,社会把人当成一个又一个严丝合缝的零件,送进流水线中加工。这才让她即使肉身早已经从学生时代脱离,精神却依旧没有翻出那堵高墙,始终被留在那间教室,才会一再从噩梦中惊醒。
其次,缺少家庭爱的支撑,爱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资源就够了,在力量微弱时面临困境,她从未想过向家庭和社会求助,而只能自己一个人扛,即使她未明说,倒也不难想象原生家庭也是她的痛苦来源之一,甚至怀疑其母父对于她有沉重的期待,精神层面并未做到有质量的陪伴。人一旦知道自己无可依无可归,就跟没有脚的鸟一样,不能停下飞翔。可是一直飞却没有安全感,这实在太累了。
最后其实蛮可悲的,在这种情形下,她深陷焦虑,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处在无亲无故的生活环境下,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互通,她被逼得无处可逃。但她找到的解决方式并非是寻找自我的支撑,而是去找她的男友,其实这种岌岌可危在钢丝线上游走的状态,将自己人生的全部重量寄托在性缘关系对象上实在是一场很可能满盘皆输的赌局。我无法评判她的选择,只是见证过很多女孩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依旧没有走出恋爱陷阱性缘迷思有点难过而已。我绝不赞同这种“解决”方式,因为这无法解决,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关于性缘脑相关有论述过,不赘述,如:★性缘关系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你要确定你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自己喜欢的模样,而不是别人通过你的眼睛重新把你修正成他们喜欢的模样。你要保证镜子里的你是你眼中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你。
更重要的是,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要觉得自己手上拿的是好牌,坦然地承认我们就只是普通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然后再普普通通地老去离世,这怎么看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每一次被人群簇拥着,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心时,都告诫自己,镇定下来,不要被这种睥睨众生的感觉迷惑,不论是站在舞台上接受掌声,还是在观众席鼓掌,都是人生,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从天堂坠至地狱。
之前还说过即使一手烂牌也有出牌的勇气,命运不断地在发牌,努力把烂牌打好,像我们这种人,只有一点好。就是不管你过得多糟,别人都不能说你是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因为本身给我们的牌就是一副烂牌罢了,从来没有好过。女性个体的匮乏是因为女性群体的失权,在这个男权社会你一出生就遭遇到打压,所以这牌打好了是福气是好运,没打好也没关系,别苛求自己。
——
@这副牌不是被我们打烂的,而是本来就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