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难吃好一顿饭?

我之前有过加班非常严重的一段时间,差不多半个月都没时间去取被放在快递点的快递的程度,因为快递驿站晚上十点就下班了,而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回到出租屋。
在那段时间后,我就下意识地厌恶起任何吃起来麻烦的食物,摆在面前也懒得去吃,认为“浪费时间”。
比如要剥壳的虾蟹(除非是已经剥好),也比如一些需要去皮去籽切割的水果(除非是水果店已经切好),连吃鱼我都觉得吐刺太麻烦了。
这种状态延续了很长一段日子,带来的精神伤害远比那半个月的过劳更加可怕。那个时候的我特别暴躁,稍微排一会儿队就丧失耐心不耐烦,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下是不是浪费时间没意义。
看起来像是我个人的烦恼,但其实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包括现代商业对农业的挤压,也包括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
先谈后者,想必已经工作的姊妹感受都是很深的,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殖民其实一直和饮食息息相关,底层劳动者依旧倾向吃大量高糖高油高碳水低纤维素的廉价预包装食物,就和当年工人吃速食罐头一样,她们需要通过快速获取热量来维持劳动,方便更好地接受剥削。
和很多人期待完全取代食物满足人体所需能量补给的营养剂出现不同,我的预测正好相反,营养剂或许的确可以改变人类生活,但最先大规模使用的人群一定是普通人,或者通俗一点说,是底层劳动者,因为到那个时候天然食材和烹饪本身就会变成奢侈品,成本包括花费在其中的时间和能量,能够等待动植物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会变成一种奢侈。
就好像现在,一个承受着严苛剥削的劳动者一天的吃食大概率是这样的:没有多余的时间,所以要在上班通勤的时候吃点容易携带的包子馒头;中午需要提前点好外卖,没有时间等休息了再去让店家做饭;晚上回家累得要命也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给自己做饭,只能吃一些半加工或者廉价的预制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日常能量需求。
然而那些吹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不如好好吃一顿饭的感觉。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每天都有在发生,而那些廉价的半加工或者预制产品也从来不够新鲜,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追求高的品质,仅仅是用来果腹。然而有时候连果腹这个需求也是掺了“毒药”的。
这并不仅仅是商家良心和诚信的问题,我承认的确有很多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是这群人有错。但社会并不是没有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同样也是因为男权资本主义对于农业的挤压。
农业其实在男权社会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上,就是男权也知道农业重要,明白农业是人类之本,没有粮食蔬菜,人就会饿死,所以才叫“民以食为天”。
但是正因为重要,所以牠们会限制农产品价格,保证更多人生存。然而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同时却从不对于其余产业进行这么严格的把控,导致的结果就是只有农业的地位下去了,农民的劳动是最不值钱的。
古代重农抑商保护了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吗?现代以农为本又让农民富裕起来了吗?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现在,绝大多数农民的日子没有好过。封建社会,奴隶供养了地主,现代社会,农民供养了城市。背后其实都是严苛的剥削与压迫,真正的劳动者没有获得她们应该得到的回报。
资本扭曲了真正的价值之后,整个重要性就被颠倒,实际上也就是新型的殖民主义。
封建男权下,农民收获后先交税先交租,能剩多少保住自己口粮不好说,更别提天灾人祸频发,一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种田人也可能饿死。现代男权下,农民面临着工业、第三产业等的挤压,不断上升的生存成本让她们活得照样尴尬,抗风险能力极低,农村空心化就是最好的表现。
水源干净可以直接饮用,但当地人自己不能喝,也不能钓鱼,因为那是国家的,所以禁止开发。粮食丰收,但当地人只能吃卖不出去的那些次品,因为高品质的要供给更高阶层的人来换钱,这难道很正义吗?
讲道理,讲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讲本来应该有的生活品质,又怎么比得过人为调控转移支付,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真的是靠自己发展起来的吗?所谓先富一部分人的政策调控实际上就是牺牲了另外一部分人。
我当年做一个江苏拟上市企业的实地调研,进行股权核查,当年所谓共产政策下的国有企业让员工持股,共产真的让她们富裕起来了吗?二十年后,员工股的员工还是生活在农村,哪怕是洼地最繁华的省份,那里的农村照样穷,甚至穷得让很多人无法想象,最后股份还要赎回,因为公司要上市了,可不能让这些红利流落在外。
这不是很好笑吗?保证了所有人能够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产业和人也是遭遇最严苛压迫和剥削的人。
这个逻辑就和女人被压迫是一样的,生育供养了所有人的人也是男权社会遭遇最严苛压迫和剥削的人。
男权颠倒真正的价值,然后制造人为的重要性。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就是很多人再难吃上一顿好饭。
之前同样做一个拟上市公司的上市项目(是私企),了解到现在的农产品多数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种类也是向快消发展,导致的就是品质下降,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农场、工厂、饲养基地出来的粮食蔬菜肉味道都不如从前,因为这就是所谓产业化带来的结果,也因为人口过剩带来的巨大需求(这本来就是男权弊端),不断地缩短生长周期,加大人工合成饲料的投入。
这还算好。公司冷藏链条好歹还配合一周到半月的保质期,所以我一直是推荐能买新鲜就买新鲜,再次就是冷藏,冷藏有确定期限的,冰鲜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非常容易变质。冷冻那一冻就不知道得多久了,要是市场行情不好就一直在冷冻库存着,也不处理。
当时客户就因为上市,券商建议降价打折快速清理,公司老板都觉得划不来,本来都是打算让农产品临近过期或者过期再拿出来进行加工或者再加工,然后再重新计算保质期。反正这种半加工预制食品味道都很重,而所谓味重就是为了压制不新鲜的味道。
所以,那些加工预制食品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吃,反正就是不要吃死人就行。而这还是收入高的上市企业。
你要说是亏了良心做这些事,为了利益什么都不管。也不是,人性是非常复杂的。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和农民也是有大爱的,所以会和当地农民合作向其倾斜提供各种就业岗位,帮助她们致富。
而那些小店铺重新贴生产日期,过期继续卖之类的,能找谁说理。这些年的瘦肉精注水肉三鹿奶粉,为什么此起彼伏,有为了盈利抛弃良心的原因,有市场监管不够的原因,也有因为剥削而转移成本给消费者支付。
欧美关于食品保质期限管理那么严格,以最佳赏味期限而不是变质期限来定弃用,属实做得好,而她们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因为吃殖民的老本,那些成本都转移给了殖民地,以此建立的男权经济本来就是以上位者利益为考量的。
高中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候会看到一个故事:因为危机到来,为了维护市场而被倒掉的牛奶。
小学读物上也会有:苏俄农村地主家的小长工,每日辛劳挤牛奶,只是从来没喝过,在冻饿中死去。
其实这太好笑了。一边浪费一边匮乏,一边囤积一边饥饿,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也认为这是维持了社会稳定和秩序。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供养每一个人,为什么有千百万人挨饿?足以证明并不是生产力的问题,也不是资源的问题(诚然有过度生育带来的需求泛滥)。然而我们不要反复咀嚼那些被饿死的人是怎么死的,就想问问是谁烧杀劫掠抢走了这些份额呢?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难吃好一顿饭?
大家都知道工业流水线上合成的味道很明显是那种化工科技的制成品,可以吃出来各种合成制品,大家讨厌香精也讨厌合成色素更讨厌无数种的食品添加剂,知道远远不如自己做饭。
而人不是要偷懒不做饭,是没有时间,被剥削的没有空闲去做,没有力气去做,即使知道安全,也还是方便为上,期待通过社会分工得到解决。然而社会分工分好了又有什么用,男权经济不会履责的。
不论是男权私有、人的过剩、资本的侵蚀还是对于人的剥削、工具化,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女没有归位,没有建立起属于女的社会秩序。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带来的就是价值的颠倒、认知的错位。因为男权结构在压榨供养者(女人),所以也会压榨最基本生存资料的产业。
男人为什么需要结婚?因为牠们也知道吃到一顿熨帖的饭对一个人多么重要,而这些,婚女能够给牠们。
而牠们又是看不起婚女做的这些事的。婚女提供饮食的行为被视为依附,男人从社会劳动成果中霸占大部分摇身一变成为了“供养者”。不就是农民上供,地主享福的雏形吗?
进食是本能。一食一饮的幸福感,的确,越来越难得。
——
@还有一个现象也是类似,奢侈品的包宁愿销毁也绝不降价销售,以此维护所谓品牌信誉。这何尝不是男权社会一种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作者:奢侈品的出现本身就非常契合男权逻辑:制造稀缺。
//
@我的微博大小号都被炸了……这捂嘴真是厉害,我一个小透明罢了,哎……
—@作者:公共平台的环境应该还会越来越差,因为男人过剩的恶果将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难吃好一顿饭?
http://example.com/2025/03/31/food/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