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挫折教育”的误解

我发现现代人对于「挫折」有一种普遍性的误解:总认为经历了挫折就等于接受了“挫折教育”。拜托,挫折仅仅是挫折而已,挫折本身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尤其所谓监护人总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所推行的“挫折教育”实际上只是一场成年人虐待和折磨未成年人的狂欢,更别提那些人为制造的痛楚了。
所谓的抗挫力又是更加奇怪的一种指标,毕竟有些人真的可以一生不受挫。而一个人对于挫折和痛苦的承受能力和她经历了多少挫折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即使经历过巨大挫折的人也可能败在某一次细枝末节上,即使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也依旧可能无任何一寸长进,因为面对挫折的能力并不从所谓的“挫折教育”而来。
独木难支,过多强调度过挫折全凭个人努力不仅是在逃避社会对于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想在失败后将此归咎于个人,是另一种形式的受害者有罪。对于痛苦和挫折的忍受能力除了个人品质外,更多的是取决于这个人本身曾获得过多少无条件的爱和希望,受挫时又能够拥有多少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来为她托底。人是被塑造的。
让一个整日被羞辱、从未获得过尊重、也未曾被精神滋养过的人去直愣愣地面对父权制造出来的挫折,可以说完全是一种虐待。
然而现实就是,很多人都在遭遇虐待,还诉苦无门。
——
@挫折教育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为了捂住受害者的嘴,同时也具有服从性测试的作用。


对于“挫折教育”的误解
http://example.com/2025/03/31/education/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