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权威与“叛逆”
这里的成年人管小孩怎么管的,很典型,精髓就是在一个耍横斗狠。
比如很简单的一个小孩说自己不饿、现在不想吃饭的事,一般妙国家长第一反应一定会是硬塞,不想吃不饿也得给她们吃进去,小孩一定不能打破她们安排的时间表,必须按照她们的规矩来。塞得进去还好说,意味着家长权威没被挑战,大家能够继续维持表面平和。
一旦塞不进去觉得自己权威被挑战,就难免破罐子破摔开始和小孩耍狠,说爱吃不吃不吃饿死,你最好一直撑着,等下别找我哭说你饿了要吃饭,我告诉你你现在不吃,到时候你没得吃,饿着吧。
过程中强调的是无条件、无理由的惩戒权:我认为你不听话,我就要惩罚你。通过各种各样的惩罚来让你听(我的)话。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被这样对待或者依旧在被这样对待,所以有样学样,当自己处于权力上游时也会这样对待权力下游,权力在手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然而正常家长的反应会是教育和改善,思考为什么孩子到饭点不想吃饭,这情况是经常发生还是偶然发生的,如果是偶发那么今天这样是什么因素改变导致的,以后要注意避免某种干扰,如果是日常习惯,那么自己在孩子的饮食结构和内容上是不是需要调整等等。解决办法既不是恐吓孩子没饭吃,也不是和孩子面对面斗狠,而是对孩子说你现在不想吃,那等你饿了再吃。
所以说,这里人的控制欲真的很可怕。而且在严重剥削下形成的暴戾氛围也让控制狂如鱼得水。
很难不想到青春期的“叛逆”。
叛逆二字总是被用来形容权力下游,尤其是家庭中的孩子,却很少人问究竟叛的什么,逆的什么?其实叛的是暴戾恣睢的掌权者,逆的是权力上游者的意,而反抗行径以叛逆二字来定义,更像是权力方认为自己受到挑衅威严扫地后的恼羞成怒,不过是应了那句“顺我者昌”。只要没有背叛自己,没有逆自己的意,又算得上什么叛逆?
叛逆这个词语就带着浓厚的权力意味。
等国监护人,哪来的这么多大人威严要耍,家长架子要摆?
——
@感觉的蜉蝣:所以“叛逆期”也是父母由于无力控制人格趋于独立的孩子时创造出来的词,这个词彰显着赤裸裸的权力欲望,殊不知还暗示着他们粗暴和低劣的教育方式,所有不懂得换位思考和耐心倾听的人,所有还在采用着威胁逼迫的方式的人,都应当回炉重造,再去反省一下自己配不配当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