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往往是对自我的一种透支

小孩子如果从小被外界评价“乖”、“听话”、“懂事”,往往会证实她们是缺乏关心的,因为这种评价通通是以成年人立场作为出发点去判断的,“听话”是“听成年人的话”,所谓“懂事”是能替成年人排忧解难,“乖”更不必说。
真正得到过无条件的爱、陪伴和安全感的小孩反而会表现出娇蛮任性的一面,不会这么热衷于获得她人的认可和夸赞,甚至把这个当成了自己活下去的必要资格。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就做出类成年人的举动,其实相当于在贷款未来,她们把本应该用来自己生长发育的能量用来讨好身边的成年人,满足她人对于她们的预期和愿望,走进成年人打造好的模型中去成为傀儡,而并非自己的意向,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透支。
她们耗费全身力气去构建一个被身边成年人和社会喜欢的“我”,掏空自己去满足她人期待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无限地缩减了她们成长的年份,我说的是她们「自我」的成长。这种“投机取巧”往往并不自然舒适,只会让她们错失真正的自己。
大家应该听说过生长纹吧?就是身体快速生长,皮肤弹性纤维撕裂,遗留下的痕迹,也是即使后来断裂被抹平、生长痛愈合,依旧不能消弭的痕迹。这种强迫自己“成长”的透支就很类似,透支后留给身体和心灵的,就是那一条一条撕裂的痕迹。
你知道的,这种小孩后来必将用更多的时间将「自我」细细重新雕刻一番,才能逃脱死神的窥探。也就是很多人的叛逆期会在成年之后的原因,但我曾经说过,叛逆是天大的好事,只要不是背叛自己。
早熟的小孩没有童年期,幼年期也很短暂,带来的结果就是小孩的纯真过早消失,又因为被控制,只剩听话,世故得不像这个年纪,只知道去满足大人的期待,像个傀儡人。她们的生长痛来得太早了。
当然,父权社会真正的「长大成人」也并非十八岁这个节点。
——
@与此同时,妻母还要一脸鄙夷嫌弃地说:“这小孩不像其她小孩那样活泼可爱”,想起“老来子”的故事(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故意摔跤表现出惹人怜爱的样子讨母亲欢心)🤮。女孩是给妻母服劳役、同时又因为早熟且与妻母不亲近而遭妻母又一层嫌弃排斥的最主要的受害者。
//
@看到那句“很多人的叛逆在成年之后”,想起我的表姐,她小时候总被家里长辈夸赞“早熟”“懂事”,然后她现在26岁,越来越特立独行,几乎完全不听家里那些长辈的意见…
—@作者:忠于自己怎么不叫一种忠诚呢?


早熟往往是对自我的一种透支
http://example.com/2025/03/31/child-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