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家庭内将生育当成一场“投资”

妙国式家庭总是这样,需要母父帮扶的时候上一代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总是要说一句其实你十八岁以后我就没有抚养义务了,但需要用父权压制的时候又会说即使你成人了也还是要听我的话。
这种左右互搏我在上一辈身上都看习惯了,也实在见怪不怪。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父母养育十八年就要子女用工作一辈子来还,加之更可以不用抚养也可得到赡养,我想了想这样吃人可真值得。
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断章取义地用国外举例,说到底就是拿自己想听有利于自己的话用。每次讨论这个问题,上一辈及某些斯德哥尔摩患者天天说国外就是这样,孩子十八岁以后就不管了,仿佛国外孩子十八岁就断绝亲子关系似的。
然而,即使我暂且不提妙国式家庭的黏性程度,光是被真正出过国的人现身说法也会说这些全是因为信息壁垒带来的自我感动,国外不止管学业,很多母父在子女工作了以后还会继续扶持,要看着自己孩子慢慢走上正路才逐渐放手。然而这种啪啪打脸即使传到国内也总是遭到那堆“大人”无视,满心满眼的只剩下十八岁以后我还帮扶你就属于恩赐,你多花了钱就是对不起父母不孝顺。天天造谣别处家庭关系冷漠,怎么不说学学人家自由的家庭氛围?
孩子十几岁二十几岁在人生最需要用钱发展自己但是最没有钱的时候,在最没有财富累积两手空空却最有物欲和追求的时候,母父扣扣索索不给钱不愿意投资在人身上,反而堂而皇之的把自己后半生的压力转嫁给孩子,营造出一种稍微多花点钱就对不起全家的道德绑架氛围,我是真的想吐。
不管有意或者无意,除非那些财务自由的家庭,其它阶层的孩子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这种困扰。由此而生的负罪感往往极重。为什么就不能给人爱的同时又给人自由呢?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活得轻松一点呢,背负其他人的人生或者家庭实在是太重了,即使我知道大家都过得很难。
还有为什么有些吃母父的喝母父的靠母父给自己投资创业或让父母给自己买车买房安排工作的人对着其他喘口气都费劲的人有资格冷嘲热讽对着生活困窘的人说十八岁以后母父就没有责任了呢?你十八岁的时候被扔出家去自己养活自己了吗?你又有什么资格说你获得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你又舍得放弃你比别人多的那些“资本”真的公平竞争吗?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自己吃着所谓红利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这是我见过最恶心的既得利益者。当然我不赞成等级及阶级制度,也不认为赤贫和巨富存在合理,我反感的是巨富者靠着剥削她人而来的资源发家还要去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赤贫者靠救济而活。我真的觉得太搞笑了。
这其实是我看到很多女孩子投稿的感想,我好像非常少见到能够理直气壮要求监护人向自己提供援助的女孩子,女人总是对于家庭有无数愧疚,可是男人会这样吗?好像并不会,社会都已经习惯男人提出的任何不合理要求,却看到任何一个“出格”的女人都要进行围剿。
很多妙国监护人只是在将孩子,当然尤其是女孩子当成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而并非应该得到尊重的人。
自己是长期租客——我发现是很多女孩对于原生家庭的认识。
可是凭什么,又为什么?女孩子不要怕争,更不要担心自己花多了钱。那本来就不是你的责任。
——
@鳕鱼珂珂:打小就能感觉到,母父对你好那都是有前置条件的,甚至前一秒好端端的下一秒就能逆转态度变成怪兽,不断用亲情绑架我却没能让我感觉到被爱被尊重,所以上学的时候心里一直有寄人篱下的羞耻感……
@忘秋欢:我对这点有很深刻的感触。因为我爸从小就给我灌输一种观念,特别是他喝醉之后。大概意思就是我是他养的他给我花钱了我要牢牢记住他的恩德 <(。_。)>这点一直给我非常大的压力。我有一个方面非常非常的有天赋,但是如果走这条路要比普通高中生花更多的钱。所以我就把这条路彻底给压在心底了。不过现在成年后一来是可以自己试试看了【虽然因为没能走正统路线发展要辛苦很多倍】,二来发现当年的这些屁话根本就是我爸的话术。正常的抚养责任被他说成了天大的恩赐,也让我无端觉得自己有罪,其实明明是他高尚化本应该合理的东西。令人作呕齿冷…
——
@真正赚钱了以后认清了爸妈真的不爱我


父权家庭内将生育当成一场“投资”
http://example.com/2025/03/31/birth-1/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