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婚姻自由真的有它所标榜的那样先进吗?

那天有姊妹问了一个问题:所谓的现代婚姻自由真的有它所标榜的那样先进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目前即使是激进女权也肯定了婚姻自由相对于封建时期盲婚哑嫁或者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当然,婚姻自由本身就是在父权体系里鬼打墙,在给婚姻制度打补丁而已。
然而“自由婚恋”未必进步色彩有现代男权吹嘘中的那么浓厚,这种人造的自由更像是一张男权的遮羞布,让男权完成从传统男权向现代男权的转变,前者重在暴力掌控,后者更注重精神洗脑。现代男权语境下任何东西加个自由二字就跟毒药外面的糖衣一样,很容易让女人迷糊起来,就如同自由主义女权走上的弯路,但是女人早就应该对这种虚假自由袪魅了。
婚姻雏形其实诞生于很早的时期,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从最开始就是“合两姓之好”的财产制度。换句话说,合两姓之好,本来不捆绑所谓的爱情,也不一定排斥所谓的爱情,准确地说婚姻真正想捆绑的是生育(无后是不孝,七出三不去里面七出之一),其中性的概念也被男人定义(以伤害女性的基础上产道性化、女身性化)。足以看出这个东西并不先进,也不是现代文明之光——关于男权根本不文明这事不用重复了吧。
现在和以前,在婚姻上对于女人而言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别吗?你“自由选择”的结果,真的足够自由吗?我之前说过:婚姻自由是一种虚伪的自由,若是婚姻制度不存在,女人皆是自然女,何需婚姻自由,况且如今女人的婚姻自由真的包括不结婚的自由吗?一个女人结婚或者不结婚遭遇的社会阻碍真的一样吗?
实际上婚姻自由更多在于女性选择婚姻的前提下,美其名曰让她自己选奴隶主罢了。所谓的选择本来就是被阶层和空间重重限定好了的结果。有姊妹说让自己选择,和让父母选择,结果都差不多是各种意义上的“门当户对”的。
何谓门当户对?门当户对考虑的就从来不是感情,而是资源财产以及社会地位。男权在通过婚姻继续维系等级制度,保证财产在男性间流转不流失,很简单的例子,男人作为配子供体通通是一代绝,没有女人就没有后代,牠们若是在自己死前没能寄生于某个女人之上,这辈子就到头了,也没有以后。牠们比女人更清楚如果人没了,那一切附在人身上的东西就都没了。那么被社会倾斜而劫掠获得的所有财产和资源会重新成为无主之物,这会影响到男权统治,于是牠们自然会焦虑不安。
牠们知道自己一代绝所以会在自己绝之前疯狂地吸血女人。因为牠们知道自己一代绝所以必须在这个活着的界限抢女人。牠们的人生自从被驱逐出去后就因为自己无法创造从而陷入虚无缥缈的恐慌之中。牠们就一直会想自己死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最后就开始共同谋求劫掠女人。
女人进入婚姻,牠们能够保证自己稳定劫掠生育成果,与此同时,女人为妻则是为奴无法对男人(奴隶主)造成任何威胁,譬如会警惕贵女和平民通婚,却又不在意纨绔子弟劫掠寒门女,是牠们自知父权、夫权、威权自然而然能够压制婚姻内的女性。同时又因为剥夺女性后代的大部分继承权将其踢出门去,这种结果对男百利而无一害,并完成了从父传子、子成父的整个过程。
如果不能理解古代婚姻制度,那么现代婚姻法的变迁还不能让女性觉醒吗?女利觉得自己可以在不损害女身的前提通过婚姻获利完全是天方夜谭,平时男人送女人个礼物还能请求宣判赠与无效,你还想从吞噬女人生育权力和自由的婚姻中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甚至还想赚个盆满钵满,是在做春秋大梦,即使你能够获得一点蝇头小利也全都是你出卖自己和后代得到的,再谈彩礼、嫁妆、遗产,而这又一次证实了婚姻本身和爱情没有关系。
婚姻自由,只不过是看起来自由罢了,很多姊妹都说过,是现代人夸大了它的浪漫色彩和颠覆的意义。
而关于近现代推崇的性缘关系至上、恋爱迷信类似于一种传教,我之前已经谈过了,那些都是男权为女人准备的毒药,让女人深陷谎言之中迷失自我,塑造一批又一批后天孤女,企图撕裂女性联盟。
很有意思的是,在男人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暴力手段或者稳定保持着女人一定要进入婚姻的现状时,牠们往往没有这么努力去宣传“爱情”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婚姻捆绑爱情也是近现代喜欢极力吹捧,也就是说男权对女人从暴力控制走向了精神控制,通过吹嘘“爱情”的必要性来达到女人结婚的目的,并且导致女性对父权爱情产生幻觉和向往。
说到“婚姻自由”就必提“那万恶的旧社会”,旧社会是挺恶,新时代就很好吗?是否所有对于女性的压迫都会以惨烈的方式发生?我觉得和大部分文艺创作中对于膨胀的父权威权的描述有关,讲述的都是对个体的残酷戕害更多,动不动什么有情人被分隔两地,什么坏婆婆棒打鸳鸯。
而且其中很有意思的是“棒打鸳鸯”的往往是女性角色。王母、男人的母亲(焦仲卿、陆游等等等),都是。让人不禁想问父权、夫权的集大成者爹去哪里了呢?“爹”都隐身了,负面人物反倒成了冲在前面的女性打手,至于这些女性形象是否匹配这几百年来民众的仇恨,这些都是可以商榷讨论的。
为什么男权文艺界会塑造这些有明显立场和拉扯的故事呢?因为牠们想要你有一种错觉:强迫都是暴力、血腥、残忍的事情,是女性在迫害女性,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光是暴力强迫就好了,暴力是恐怖的,会让人感到害怕但更多的是恨,因为大多数认知正常的人都能知道那是错的,那是危险的,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反抗的抵制的。如同铁链。
但真正杀人不眨眼的却是暴力下的“柔情”,分明是对方做了令自己反感的决定,却依旧舍不得他因为自己左右为难、冒天下之大不韪,局中之人仅是女人,所以她们一边被封建礼教诛心,一边因父权威权伤身,怎能全身而退,被爱着的人递了刀,最后难免落到一个形销骨立的下场。她们的铁链被附上了一层金光油漆。
所以我想说的是,其实有时候父权的残害也以温情的软刀子形式展开,就如同婚姻自由这种假自由一样。譬如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受过母父暴虐下的温情,所以很多女儿就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一样原谅伤害还给对方找借口,惯常利用社会主流这种庞然大物将不自愿的女人推着向前走,让她们随波逐流“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苦难。其实这种形式反而在现代更容易害了女儿,因为一是很难区分和走出来,二是很难彻底地反抗这种父权。就好像女儿可以很坚定地拒绝暴戾的父,却很难去怨恨给自己捅刀的妻母。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就好像每次讨论父权,男人都会跳出来说你怎么不去杀了你爹等等,因为在男人的视野下爹是无上荣光的,但女权主义者从一开始反父权的内容就包括了自己的爹在内。女权居然会把所谓最“亲密”的人(他们眼里就是爹)当成自己立场上的敌人,这是牠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种暴力下的“柔情”就好似“婚姻自由”本身的存在,充满着迷惑性,试图遮掩真相。然而真相就是真相。本身就是拟制,所以应该和婚姻制度一起湮灭在历史之中。
婚姻与其说是情感链接的稳定性,不如说是因为财产关系的强制捆绑,加之高强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女人成为男人的财产)。而这些通通是被男权社会强制赋予的附加产品,结果变成了独家特色,是颠倒黑白愚弄大众。男权剥夺了女性资源然后逼迫她依附,同时掩盖了事实真相,性的情感冲动根本没那么持久,第一性也不怎么需要第二性(原始母系有过很长时间的驱逐成年男子的习惯)。
婚姻自由不过是男权编织的一场骗局和幻梦。
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自由选择奴隶主的自由能够改变奴隶制的本质吗?但答案对于一些人来说振聋发聩吧。


现代婚姻自由真的有它所标榜的那样先进吗?
http://example.com/2025/03/30/marriage6/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0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