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一件婚女的寿衣
这阵子,追星女穿婚纱看演唱会被嘲讽得挺多,虽然我也受不了女人把婚姻当成美好的东西并且认可婚纱的象征意义,但男人对此的情绪反扑有意思极了。
事件在舆论场里主流有两种声音:一是认为追星女这样做是“不守妇道”应该被批判,男人这样说是为了守护自己的性资源,女人这样说是为了向男人投诚表示自己是“守规矩的好女人”;二是认为女人穿什么都可以的穿衣自由论支持者,既然女人穿什么都可以,自然也可以穿婚纱去看男明星演唱会,观点持有者一般都是女人,很少有男人。
两者看似矛盾冲突,却在婚姻的意义和婚纱的价值观上达成了统一,那就是承认婚姻的重要性,连带着婚纱的象征意义也被认可。在我看来,本质是一种殊途同归。
若不是认可婚纱的重要性,追星女也没必要强调诸如终于嫁给了自己的青春这种观点,如果真是随便一条白色的裙子,想必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纷争。能够吵起来说明双方都认可婚纱地位的“非同一般”。
穿衣自由论者也不必自欺欺人说婚纱就是普通裙子,是大众在赋予婚纱价值,把婚纱看得太重。其实是不是普通裙子,你去问那些穿着婚纱去演唱会的女人她们是怎么想的,她们为什么要穿婚纱去演唱会,究竟是看重婚纱的象征意义还是单纯喜欢婚纱,想必都是前者。如果真仅仅追求“美”,除婚纱外还有无数选择,如果是为了穿着舒适,怎么想都不会选择婚纱。
婚纱具备的社会价值其实并不是女人赋予的,女人只是被裹挟其中。女人可以穿任何一件衣服,但婚礼服只是婚礼服,是特定场景的特定冠服。因为婚纱(嫁衣)与女性普通衣物这种所谓的区别是婚姻制度赋予的。
也就是说,这种繁琐累赘又厚重的装饰,本来就是婚姻的衍生物,说的不好听点,西式婚纱本来就是男权教徒对于婚姻的上供,原身是天主教的典礼服,那么我可以推测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将女人包装好看的上架商品送给男人,表达女性的“真诚与纯洁”(曾经有二婚不能穿白色等规矩)。
甚至我怀疑这些衣物与高跟鞋类似的刑罚意义,裙摆落地,连大手大脚走路都被限制(紧身的中式旗袍、传统日式和服等也有这种限制女人大步走路的作用),这种束缚是害怕女人身姿轻盈能够跑走。
婚纱的历史远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长,满打满算也不过百来年,也就是我所说过的,所谓的恋爱自由真的有那么自由吗,在能够暴力控制女性的时代为什么浪漫爱叙事没有那么大行其道?也就是这一百来年是怎么让大家产生结婚都要穿婚纱的错觉。
婚纱是欧美文化入侵的表现,部分人对其的推崇总少不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信息壁垒下认为殖民者的一切都好,就像一些人对于少数群体的美好想象一样,没有接触过所以怎么都好,那中式嫁衣就是洼地实打实的女性桎梏,历史比西式婚纱更久更深。
婚礼婚礼,一个礼字很明显可以得知礼法相关,礼法本就是等级制的具现。人们在不同的礼仪场合都有相应的袍服规定,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婚礼有婚服。婚服适应于婚制,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早已将服饰的功能提高到“礼治”的地位。
也就是为什么男人对于女人穿婚纱如此敏感,因为洼地男权自周以来就将冠服制度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衣服不仅仅是衣服,是审美、物质需求,更是社会地位、等级的表现,根据地位高低不同,服饰相应的制式不可逾矩逾礼,更不可随意混用僭越。甚至还有婚礼服一生一次,平民仅仅结婚才能使用凤冠霞帔等逾矩的制式,以此来彰显婚姻的高贵。
通过繁杂的仪式赋予婚姻更高的价值,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举办婚姻,以此来抬高婚姻制度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社会形式的宣称,用仪式来宣称男权的胜利,之前也说过这种婚礼仪式是一种对于女性群体的挑衅,是表达婚姻这种方式优于其她,确认和维系男权序列(见结婚行为是制度构建那篇)(“四、婚姻”的★结婚为什么不构成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制度建构 ——婚恋霸权、性缘霸权的影响)。
所以才会有对于女人穿婚纱去演唱会的批判,因为认为此行于礼不合,女人不守妇道。其中的感情色彩无非就是“结婚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你们却闹着玩?”
婚姻究竟神圣在什么地方呢,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地方自由恋爱已经上千年了。转眼想想,父权制下女性能够协议离婚的“人造自由”才拥有几年呢?女人天真就天真在换了一代人以后把隐藏起来却实际存在的糟粕忘得一干二净,以为盖了层布就是改变了本质,着实可笑。
婚礼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对于婚礼服的向往,却是少不了近代浪漫爱宗教叙事发展起来后给小女生编织的幻梦,诸如“穿最漂亮的衣,嫁最爱的人”这种烂话。
所以才有那些追星女深陷这种象征意义无法自拔转而穿婚纱试图献祭自己的动作。至于这种畸形的上供式追星之前已经分析过多次,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说现代恋爱婚是表面浪漫实则献祭的中式恐怖主义故事,那么嫁衣也就是女人走进棺材以身殉葬时穿的寿衣,身在其中的女人主动承担着男权给的责任,在维系着“婚姻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
然而神圣的从来都不是婚姻,是女人。
可惜有些女人却不把自己当成人。
——
题外话:
不止婚纱,钻石和戒指也挺有意思的,下次谈。
——
@期待讲戒指的那篇!
—@作者:哈哈,其实就是锁链的不断演变。等有空就写。
//
@婚纱本来就是西方男权婚姻制度的规定 还有啥夫牵新娘手给夫,中国婚姻盖头花轿等等更是。上次官方发言竟然弄到网页头条国家大事那栏:彩礼是糟粕,揪盖头是幸福……即使今天在主流眼里虐待女人的习惯都是应该的美好的,男人占不着便宜就是陋习。
—@作者:婚纱的制式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不过依旧是男权产物,这里的服饰与等级的关系倒是由来已久。
//
@没穿过婚纱,但曾经穿过两次伴娘服。感觉就是难受束缚,走路得小心翼翼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裙边。伴娘服比婚纱简单得多,穿着体验就已经很糟糕了,更别提繁重的婚纱了。
之前刷到一个视频,拍得还挺有意思的。是一个女孩逛街看到一家婚纱店,被橱窗里华丽的婚纱吸引了,于是走进店里去试婚纱。正当她一边美美地欣赏着镜中穿着婚纱的自己,一边想象着盛大甜蜜的婚礼现场时,镜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疲惫不堪,一手抱着娃,一手拿着吸尘器的自己,吓得她赶紧脱了婚纱从店里逃走了,哈哈哈。
—@作者:嗯呐,穿这种衣服怎么想都不舒服啊,宁愿不舒服也要做不就是违背本能嘛。况且认可婚纱的象征意义就是在维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