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恋爱迷信”——不懂爱的国度

说到底,妙国人里就没有几个懂爱的,也就更不会教孩子如何去爱。导致的结果就是她们教出来的孩子基本都不具备爱的能力。
在少年时代,家长和老师觉得谈恋爱浪费时间精力所以禁止,而比起逐个引导修复孩子们的感情,一刀切当然是他们最省事的管理方式。所以在孩子年少时告知她们要将恋爱当作洪水猛兽,一旦“早恋”迎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羞辱,当然受到这种攻击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因为配合着“荡妇羞辱”更具有毁灭性,也更符合等式特色,毕竟是能说出“男孩子怎么都不吃亏”的地方。
于是如何在隐秘“早恋”中保护好青少年这一块至今都是一片空白。不管是孩子因缺乏性教育导致的苦果,亦或是膨胀泛滥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又或者是个体每况愈下的精神状态,通通成了阳光下不能说的秘密。
因为“早恋羞辱”随之而来的就是“爱情迷信”,小孩子们对自己想象中的“恋爱”开始崇拜臣服,彻底陷入性缘关系的骗局之中。人类总是会对于未知的事物赋予无限美好的想象,将其形容得世上仅有天好地好,好似无上的幸运和珍贵,但没人告诉她们其实背后有一大批要处理的事一大堆要安抚的情绪,一箩筐需要忍让弥合装瞎的东西,于是遇到问题后只能手足无措甚至采用过激举动进行回应导致糟糕情境愈演愈烈。当然也就没有人告诉她们所谓的爱情没有她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根本不值得一个人倾尽所有,但社会好像非要她们自己撞南墙撞得头破血流才甘心。
前几年某中学为防止早恋下禁令学生拉手,但是这几年又恨不得女生一毕业就结婚生子二胎三胎。新闻里,十八岁不能早恋但已经可以结婚,女孩子可以不懂性教育但可以生孩子,这种悖论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所有的问题都起源于对「人」的粗暴和不尊重。爱最初一定是从模仿开始,然而孩子们获得的不是爱,而是粗暴地对待。因为她们从自己被粗暴地对待中习得粗暴,所以又会粗暴地回应。
我曾去支教的同学说过他接触的学生,孩子们几乎都出生在一个父母没有什么感情的家庭,父母们都普通到泥土里,莫名其妙地结了婚,莫名其妙地有了小孩,一辈子也没有互相说过几句温柔的话,对孩子的控制令人发指,让他们从小就想离开那个家。孩子们没有感受过爱,自然也就不懂什么是爱。而这样的悲剧,在代代轮回。
其实也不光是爱情,那太狭隘了。亲情也是如此,上一辈教导的“孝悌”从来也不是爱。有时候友情也难逃此劫,易陷入无限索取的泥淖。正是因为没有爱的能力,她们会误把伤害当成爱,把习惯当成爱,把旅伴当归途。
爱最开始一定是从模仿中习得。可惜这里的小孩从小习得的并非爱,而是粗暴地对待。这里缺少爱的教育,不论是爱自己,还是爱别人。也缺少对爱的领悟,才一再矮化其内涵,降格其存在为性缘。如果将爱当作度量衡,在这个标准下,这里实属贫瘠之地,任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依旧如此。
一个普通人,在父权社会一片浑浊的羊水里成长,成为了一个没有爱也不会爱人的人,再去害更多的人。
这就是现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最普通的事。
——
@(空)
—@作者:我最近发的绝大多数都是旧文唉🤣
//
@就很悲伤,人类是有感情的,但是受伤太多了


正视“恋爱迷信”——不懂爱的国度
http://example.com/2025/03/30/love3/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0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