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浪漫爱文学中的巧言令色
女文青在男权文艺界找到的性缘万能论,将最美好的想象投射给所谓的“父权爱情”,并且以此加大宣传,属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投毒。
前有马金瑜在演讲中对女大学生说「爱情像悬崖,女人要有拥抱和跳下去的勇气」,后有余秀华被暴力殴打写微博陈述第一句还是「他对我挺好的」,共性其实太类似了。
这些女文青或多或少都是被浪漫爱宗教荼毒的一代,因为男权文学创作中关于浪漫爱的描述太多了,她们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那叫一个万死不辞,然而最终获利者是谁?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发现男权文艺界很典型的就是两种洗脑,要么所谓“大格局”以小见大谈时代背景谈历史变迁,要么所谓“小情小爱”见微知著浪漫爱宗教造神宣传,然后所有的出发点都是男本位,所有的感触都是以男身来叙述的,对于这些的想象,也都是男性的。
那么你在男性编织的骗局中能找到什么东西?哪怕找到最后也依旧是和所谓难得的“好男人”去追求超脱于目前世俗的你想要的“平等”、“正义”、“幸福”,而这些本来就是你被男权剥夺而去的东西。女人倒是没能丢下男人,男人的设想中何曾有过将女人当成伙伴的情节?
女性文艺是一篇野蛮生长的荒地,因为人数少雏形刚出且边缘化,所以声量太小。这个社会里真正对于友情、亲情的讨论和探索的创作比起这些男权文艺来说实在太少了,甚至很多时候让渡于性缘作了配角,缺少对于女性之间情谊和联结的描绘让很多女人在先天不足(缺少母爱)的前提下将性缘当成了救命稻草。
而男权关于母亲的塑造又是一轮新的投毒,千篇一律的“为母则刚”或“恶毒后母”,转头倒是喜欢塑造什么“父爱如山”的虚假谎言,搞笑的要死。
市面上可见同质化流水线工业糖精的产物,可以说通通是男权文艺的拥趸,徒有其形没有任何灵魂,连爱都称不上却偏偏要抢这个名头来骗人,就像是有毒的致幻剂,所谓恋爱的外衣包裹着迷信的内核,所谓人性的追逐宣扬着害人的理念,就是这样一针一针地打进女人的骨血,幻觉下全是淤青和苦痛,深受其害的女人通通荼毒不浅印堂发黑,直至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给男(不论什么形象什么次元)打上柔光戴上滤镜都是女人最蠢的做法,男人需要你献出一切你还真的上当,你说是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她们沉迷于幻觉之中,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寄托。而产生幻觉的原因是现实太过逼仄。像这类型的女人一般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感动的情绪之中,对男人甚至有拯救者情结。她们是明知有毒还在饮鸩止渴,就是说别人给你制造的幻觉你总能看穿的,你自己想给自己制造幻觉自欺欺人装聋作哑,就很难走出来。
就像这些年通俗作品(尤其是网络小说)中特别流行的“互相救赎”,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会需要救赎,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般都仅仅是停留在救赎的片刻安稳之中,但是不解决惨剧发生的原因,就是轮回不停。
所以警惕会玩弄文字的人,因为她们不过是将自己的私心进行一番伪装就显得冠冕堂皇了起来。在她们笔下切实存在的痛苦都可能被虚化,施虐的暴行也可以被美化略过,她们一次次地以苦难为素材创作出所谓“凄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为了改变什么,愤懑挣扎也不过变成更加精致的抱怨,是一种新形式的巧言令色。
——
@不厌读书中:敢爱敢恨不等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不等于明知是火坑还往里跳,敢爱敢恨的前提是会及时止损,能够对利益深思熟虑,太多女性被爱情神教忽悠,以为不顾一切的爱是浪漫是勇敢是自由是独立自我的体现,殊不知却全部成为了男性的踏脚石。
——
@那天刷猫咪视频,有一只布偶被另外一只体型较大的三花给吓着了,因为那一瞬间布偶在哈气和后退和缩耳,然后底下有一群女的“啊啊啊啊!谁懂啊!家人们!这就是突然看见了一个帅气的姐姐似笑非笑地看着手足无措的你!好心动啊!!”
呵呵(ꄱੈˍꄱੈ) ,我也来一遍!
“家人们啊啊啊!谁懂啊!!我只是想看个猫治愈一下,这都能被性缘化,出门就是被撞死是吧!”
😀😀😅😅🙄🙄🙄🙄
@我哭,还在看微博又炸了
//
@请问微博还有没有新号呀?蒸汽布洛芬也炸了。想求求以前微博的存档😭
—@姐妹,你微博是什么我发你
——@可以发我吗姊妹,我也想看!
//
@布洛芬那个号也炸了T T 蛆们坏事做尽
@早上刚把blog找到,回过头去,蒸汽的微博也没有了,有谁知道新微博呀?